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新生儿硬肿症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的发病机理,各功能不全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围产期因素对MODS发展的影响,对本院161 例新生儿硬肿症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其中71例重症患儿均有2 个或2 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不全,出现最早最多的是循环系统,常导致DIC、肺出血死亡。早产、低出生体重是MODS发生的内在因素,寒冷、窒息、感染使病情加剧。MODS死亡率为59.1 % ,随累及器官数目的增多而升高。因此,为减少本病的发生,应加强围产期监测,防治窒息和各种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变硬,同时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也称新生儿寒冷综合征[1].常见于早产低体重儿及有窒息史的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硬肿症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重症患儿常合并休克、DIC的发生,病死率高[2].为此,我科将2007年收治60例硬肿症的新生儿,分别用维生素E和韭菜液进行按摩硬肿处,观察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7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包括复温、热能及液体供给、用药抗感染的护理以及对多器官功能的观察和功能损伤的预防与纠正、健康教育等,比较两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治疗进程。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愈时间大大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以使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尽快痊愈,尽早摆脱疾病的折磨。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在新生儿硬肿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硬肿症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在我国为6 7% ,病死率占 34%。近年来 ,研究证实 ,新生儿硬肿症的严重程度除与硬肿范围、低体温密切相关外 ,也直接受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所影响。据此 ,我们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同时 ,早期加用多巴胺 ,取得明显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90例 ,诊断及病情分度 ,按 1992年沈阳第二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治常规》为依据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其中早产儿 2 1例 ,足月小样儿 7例 ,足月儿 2例。发病日龄小于 3天 2 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3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1 5例 )和治疗对照组 (1 5例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肝素治疗组加用肝素 ,每小时腹壁皮下缓慢注射 1次 ,每次每公斤体重 1U(1mg =1 2 5U) ,疗程 1~ 3d。治疗前后检测血浆α颗粒膜蛋白 1 4 0 (GMP 1 4 0 )水平 ,并观察各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治疗前 ,新生儿硬肿症各组血浆GMP 1 4 0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治疗后 ,肝素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比治疗对照组为早 (P <0 0 1 ) ,同时GMP 1 4 0水平仍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与正常组无差别 (P >0 0 5 ) ,治疗对照组患儿GMP 1 4 0水平较治疗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存在血小板的活化 ,超微量肝素可抑制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而改善症状、缓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岳绍中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68-1569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的易患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10月至2007年4月我科收治的86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的发生率与胎龄、日龄、硬肿程度及出生体重等密切相关,本组有24例出现肺出血,其中胎龄<37周者19例(79.17%),日龄<7天者21例(87.5%),出生体重<2500 g者21例(87.5%),重度硬肿者22例(91.67%).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机械正压通气等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结论: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的发生率与患儿胎龄、日龄及出生体重成反比,与硬肿程度成正比.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机械正压通气等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尤其是中、重度硬肿症常伴有全身微循环障碍 ,可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anctionsyndrome ,MODS) [1] ,也是重症硬肿症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月间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 310例 ,其中中、重度硬肿症 6 9例 (2 2 3% ) ,临床均可见不等MODS的症状 ,现分析报告如下 ,以求进一步探讨重症硬肿症与MODS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本组 6 9例新生儿重症硬肿症患儿 ,其中中度硬肿 (硬肿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160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窒息112例,重度窒息48例.统计功能不全器官的比例,分析窒息程度与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68例(42.5%)患儿并发MODS,重度窒息患儿MODS发病率(75%)和病死率(38.9%)高于轻度窒息患儿MODS的发病率(28.6%)和病死率(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患儿心脏损伤的发生率(68.8%)最高,其次为肺(35.0%)、肾脏(31.9%)、脑(21.3%).结论 窒息新生儿常合并MODS,窒息程度与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田七跌打霜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世杏 《广西医学》2003,25(2):258-258
硬肿症是新生儿 (尤其是早产儿 )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 ,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 ,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共收治 5 6例硬肿症患儿 ,在传统治疗护理基础上对30例患儿行田七跌打霜外涂配合按摩治疗 ,疗效显著。现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将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 5 6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 ( A组 ) 30例 ,对照组 ( B组 ) 2 6例 ,两组患儿均参照 1 990年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所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联合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中、重度)的疗效.方法:将76例新生儿硬肿症(中、重度)患儿随机分为二组,综合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东莨菪碱微泵静注及超微量肝素皮下注射.对二组病例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住院日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未发现使用超微量肝素后影响凝血功能,各症状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肢体活动、心率及硬肿消退)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日相应减少,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东莨菪碱与超微量肝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中、重度)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用药安全.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有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合并MODS 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MODS发生率为10.7%,死亡52例,病死率为58.4%.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合并感染者的病死率高,病死率随着受累器官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健康状况、衰竭器官的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的分值为主要死亡因素,高龄、病变部位靠近中线及基底动脉系统者、缺血灶体积大、病程早期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者MODS的发生率高.结论 MODS多发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周内,提示MODS的防治除控制原发病外,还应对易受累脏器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尤其应加强全身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intensive acute organic phos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I AOPP)患者早期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不同处理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分别收治的I AOPP患者86例及103例,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对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以及是否伴有休克、脑水肿、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等因素进行比较。同时也分析不同临床处理方式对I AOPP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A组(n=86)和B组(n=103)中分别有21例和32例I AOPP早期并发MODS,MODS组和无MODS组二组比较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肺部感染、低氧血症高于无MODS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由于采用了综合性救治技术(如床边血滤、机械通气)以及早期反复洗胃,其病死率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 AOPP患者早期并发MODS与休克、休克纠正是否及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脑水肿以及临床处理方式有关,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大降低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MODS)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40例老年MODS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例)给予肠内营养;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糖、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28天内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肝肾功能、血糖、血电解质均趋于正常,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医院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28天内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MODS患者及时应用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的预后,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Gastro entericfunctiondisorder(GEFD)isoneoftheoftenencounteredill nessofdigestivesystemincriticalpatients,andalsoanexpressioninthedigestivetractof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TopreventandtreatGEFDef fectivelyisakeypointinprohibitingtheoc currenceanddevelopmentofMODSandinreducingitsfatalityrate.Researcheshaveshowedthattherapyofclearinghallowvis cera(CHV)intreatingGEFDcouldpro motethemovementofstomachandintes tine,inhibittheabsorptionofendotoxinandeliminatetheinflammatoryrea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严重度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休克早期、有发展为MODS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EGDT组(给予EGDT)和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乳酸浓度、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第2、4天血乳酸浓度,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同时计算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并统计ICU死亡率。结果EGDT组MOD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EGDT组MODS患者的第2、4天血乳酸浓度、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5,0.016,0.009,0.010,0.002)。EGDT组MODS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EGDT组中严重感染与非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7,0.044)。结论EGDT可以减少MODS发病率,减轻MODS严重度,以及不仅可以降低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同时也可以降低非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PCT)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65例实施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6h静脉血乳酸、PCT等指标,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28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阈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以血清PCT活性是否高于本组研究病例中位数分为高PCT组和低PCT组。结果 MODS组和死亡组早期乳酸清除率分别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MODS组和死亡组PCT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和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乳酸清除率组和高PCT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P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和PCT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由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30例,集束化治疗组,使患者6 h达到早期复苏目标,传统治疗组采取传统经验的治疗方法.分析6、24、48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各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预后的关系,分别记录两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病死率、心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集束化治疗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病死率、心率、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治疗组MAP、CVP、ScvO2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发生肺纤维化、MODS的人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时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降低肺纤维化及MODS的发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临床上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胡检生  徐南平 《黑龙江医学》2011,(12):886-888,891
目的 探讨高渗血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防治MODS提供有价值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08-01~2011-07间,我院PICU收治的165例MODS患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浆渗透压值变化,按照血浆渗透压计算值将MODS患儿的分为高渗组与非高渗组,比较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前瞻性分析9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ODS发生率为17.05%,MODS患者死亡率为50.29%,发生MODS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和发生MODS的器官数目呈正相关,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靠近中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值)、入院时意识状态、白细胞计数、入院24h最高体温6项因素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生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变部位靠近中线及基底动脉系统MODS的发生率高。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易引发MODS,尤以病灶面积较大、靠近中线多见;可以通过二级预防,降低其发病率及发展程度;通过发病早期对各项危险因素的检测,可了解患者的预后和转归,以便实施早期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