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南省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为银屑病病因及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参考。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在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确诊为银屑病的190例住院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的男女比例 3.13:1,患者年龄集中在40~70岁;银屑病类型以寻常型最多(64.73%),红皮病型次之(18.42%);银屑病类型在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能回忆明确诱因的患者有19例,其中因药物诱发最多(5例),喝酒(4例)诱发次之;96例银屑病患者的伴发症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较多(24.21%)。结论:银屑病患者住院的季节性不明显;住院人数男性多于女性;中重度患者应综合考虑临床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个体因素等制定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37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患者平均年龄51.6岁,其中104例(75.9%)患者年龄〉40岁,男女之比为5.5:1。多种因素可诱发红皮病型银屑病,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感染是其主要诱因。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特征。137例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其中糖皮质激素治疗组41例,33例有效,有效率80.5%,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96例,74例有效,有效率77.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中的疗效肯定,但糖皮质激素可诱发脓疱型银屑病且副作用明显、复发率高,应只在病情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3.
莫文件 《广西医学》2009,31(9):1292-1293
目的探讨银屑病的首发症状和部位。方法对127例首次诊断的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以丘疹最常见(74.02%),主要以寻常型为主(占93.75%),在首发症状为丘疹、红斑、脓疱中各类型银屑病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首次发病部位以头部最常见(35.43%),首发部位为头面部、躯干、关节各类型银屑病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银屑病首发症状以丘疹最常见,首次发病部位以头部最多见,不同类型银屑病的首发症状和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6~1994年底,住院收治银屑病患者123例,从临床资料分析中发现,点滴状银屑病(PG)其病因、病程、治疗及转归与其他类型银屑病比较,具有一些特性,现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银屑病123例,其中寻常型(PV)112例,占gi.06%,关节型2例,占1.63%,红皮病型9例,占7.31%。而PV中又以PG最多,71例,其余为钱币状13例,地图状20例,疣状7例,脂溢性皮炎样1例。性别、年龄及家族史:男:女约4:1;年龄6~78岁,15岁以下8例,16~30岁56例,31~50岁32例,51岁以上27例。71例PG中,15岁以下6例,16~30岁44例,31~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20例,对患者实施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口腔眼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内的全面性护理措施。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均治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20~42天,平均住院时间(31.5±2.6)天。痊愈4例(20.00%),显效10例(50.00%),有效6例(30.00%),无一例患者无效,临床总有效率100.0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应用皮肤、饮食、高热、口腔、眼部以及心理在内的全面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疾病治疗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毛发红糠疹及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毛发红糠疹及10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接受阿维A0.5~0.65mg/(kg·d)治疗16周。结果9例毛发红糠疹患者治疗结束后,治愈5例(56%),显效为3例(33%),好转1例(11%),无效为0例,总有效率89%。10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治疗结束后,治愈6例(60%),显效3例(30%),好转1例(10%),无效0例,总有效率90%。结论阿维A0.5—0.65mg/(kg·d)对毛发红糠疹及脓疱型银屑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311例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第四季度住院归档病历311份,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共涉及8大类44个品种,其中,以β-内酰胺类品种最多,占47.72%;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次之,分别占20.46%和13.64%;使用频次以β-内酰胺类最多,喹诺酮类次之;抗菌药物使用以单用为主,占70.74%;绝大多数品种的DUI≤1;病原学送检率偏低为26.41%。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尚存在不足之处,须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UVA治疗银屑病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住院的银屑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48例。应用补骨脂素和紫外线d光线化学疗法治疗同时进行银屑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避免各种可能激惹和加剧不良心理状态的刺激、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AS和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及心理=F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90.00%比对照组的72.92%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调查昆明市住院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了解该市近年来 IBD 患者临床资料特点。方法选取该市10家三级综合医院,调查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符合 IBD 诊断的1029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人口资料及诊断、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该市近7年 IBD 住院病例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029例 IBD 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853例,克罗恩病(CD)患者157例,未定型 IBD 患者19例。本组 IBD 患者男女比例为1.23∶1.00,IBD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7.93±16.78)岁,UC 患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CD 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以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居多;本组 IBD 患者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UC 住院病例明显多于 CD ,住院 IBD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 UC 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64.4%)为主,CD 以狭窄型(41.2%)和炎症型(51.0%)为主。 IBD 主要症状有腹泻(91.0%)、腹痛(84.6%)、血便(79.4%)等;肠外表现(6.1%)和并发症(10.6%)少见。辅助确诊手段主要为结肠镜(97.7%)及病理检测(29.2%)。结肠镜检查显示 UC 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为主,CD 以回盲部及回肠末端为主。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较少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2.4%,病死率0.4%。结论该市 IBD 发病数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UC 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CD 以狭窄型和炎症型为主,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及类固醇激素为主,并且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根据透疹解毒法自拟的透疹解毒散治疗与感染相关的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5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口服解毒透疹散,每次15g,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积分变化及药物安全性,客观评价透疹解毒法治疗感染相关性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9例(30.00%),好转17例(56.67%),无效4例(1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疹解毒法治疗感染相关性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舒彬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4):435-436,440
目的了解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VT)人群目前构成现状及行为信息,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决策和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深圳福田区VCT门诊求诊者相关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 105名求询者接受咨询,男:女比例为1.4:l;年龄主要是15~34岁的青壮年,占80.9%;求询类型主要包括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33.9%),商业异性性行为史(16.4%),男男性行为史(9.7%)、手术史(2.3%)及吸毒者(0.1%)等类型均有出现。共检出HIV抗体确认阳性108人,阳性率1.5%(108/7 105)。其中男性同性性接触者比例较高,占25.0%。结论本区求询者男性为多,该人群高危行为主要以性接触为主。其中阳性求询者中男性同性性接触感染者比例较高,提示VCT点应加强对高危人群检测咨询后的行为转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尤宇望  王凉  孙铸兴 《河北医学》2013,(12):1777-1780
目的:分析银屑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特点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银屑病合并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肾脏病理特点。结果:多见于男性,其中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50.8岁;5例患者均为寻常型银屑病,发生肾损害时银屑病痛程为l-30年;在银屑病发病后平均28月发现肾脏损害,以无症状性镜下血尿和蛋白尿起病1例、以发作性肉眼血尿起病2例、以肾病综合征起病l例、以慢性肾炎综合征起病l例;5例患者均无严重肾脏病理表现,光镜下表现为轻度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稍增多。结论:银屑病合并IgAN多见于男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检异常或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受损。肾组织光镜下多见节段系膜增生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184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带状疱疹发病规律,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2年间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病例184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带状疱疹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83,平均发病年龄为(61.33±12.75)岁,其中60岁以上者93例(50.54%)。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夏季52例(28.26%),秋季55例(29.89%)]季节居多。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女性居多,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发于夏、秋季节,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Mumps)并发睾丸炎时的临床特征,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肝胆病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21例Mumps合并睾丸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合并睾丸炎占腮腺炎发病总数的30.88%,占男性Mumps患者的38.89%;发病年龄12~32岁,其中12~17岁3例(14.29%),18~25岁15例(71.43%),26~32岁3例(14.29%)。患者有Mumps患者接触史,疫苗接种缺如。2l例患者中,20例是继发烧、腮腺肿大后l周左右出现睾丸肿痛,1例以睾丸炎为首发症状。单侧肿痛较多见;彩色超声检查显示患侧睾丸增大,呈炎症性改变,可同时伴有少量鞘膜积液,精索增粗。给予抗病毒、对症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18~25岁男性Mumps感染者易并发睾丸炎,多数病例存在二次发热,即在腮腺肿痛渐消的情况下再度发热,出现皇丸肿痛.所以对于18~25岁男件Mumos患者.不廊以腮腺肿胀减轻而视为病情好转.律议府延长临床观察时间.从管病开始不少干3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心脏植入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感染的发生率,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2月13年间,本心脏中心植入起搏器和除颤仪出现的CIED感染病例。分析研究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特征,评估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植入CIED[永久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仪(ICD)]1817例(男:女=1.4:1),其中16例(男:女=3:1)发生CIED感染,发生率为0.9%。15例(占93.8%)确定为起搏器囊袋感染。68.8%检测到细菌,90.9%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植入ICD/CRT—D(P=O.000)、合并糖尿病(P=O.009)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P=O.000),其发生CIED感染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9.12、4.18和37.55。而起搏器更换未增加发生CIED感染的风险(P〉0.05)。男性CIED感染者的体质量指数,尤其是非糖尿病男性CIED感染者,显著低于非CIED感染男性(Jp〈0.05)。结论:本中心CIED感染率为0.9%,绝大多数表现为囊袋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茵感染为主。植入ICD/CRT.D、合并糖尿病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是CIED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低体质量指数男性容易发生CIED感染。  相似文献   

16.
翁勇  汤小兰 《中国热带医学》2013,(9):1138-1139,1148
目的了解海南省农垦某综合医院结核病患者治疗与转归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海南省农垦某综合医院治疗的2965例结核病患者的病案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965例结核病患者,其中肺结核2592例(87.42%),肺外结核373例(12.58%),平均住院30a(最大值399d),每例平均费用14183元。有合并症的853例(28.76%),其中肺部感染最多536例(占合并症62.84%)。患者平均年龄(53.88±18.53)岁,其中60岁及以上1171例,占患者总数的39.49%。男女性别比为2.65:1。患者中农民占33.49%。共治愈234例(7.89%),好转2585例(87.18%),未愈101例(3.41%),死亡13例(0.44%),其他(主要为患者自动出院)32例(1.08%)。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不同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91,P〈0.05),低年龄组治愈率高些。不同职业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2.22,P〉0.05)。有无并发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4.37,P〈0.01)。结论年龄与合并症等是影响结核病治疗转归的主要因素,应关注老年伴有合并症的结核病患者的治.弁.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村急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急诊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广西临桂县2所乡镇卫生院,并将于2007年1—6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所有伤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361名伤害患者,其中男性875名(64.29%),女性486名(35.71%)。性别比1.8:1;平均年龄为(28.7±11.6)岁;伤害多发生于在家中和工作场所,占57.24%,时间呈现出两个高峰,分别为11:00-13:00和17:00~18:00;前5位伤害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碰伤(28.36%)、跌伤(27.55%)、刀割伤(12.78%)、交通伤(7.49%)和中毒(6.69%);对受伤原因、部位、性质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结论农村居民面临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61例、女42例,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采用PANSS量表进行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末检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体重,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男女性患者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1);男性患者治疗前的PANSS评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 <0.01);治疗8周末,男性患者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 <0.05)。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阳性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P <0.05,P <0.01)。男(60.6%,37/61)、女(57.1%,24/42)性患者使用利培酮的不良反应均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但男性、女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女性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培酮对男、女性精神分类症患者均由治疗效果,且对男性患者的疗效优于女性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