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加强微笑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主题,QCC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医院2014年8月~12月因精神科护士护理软技能实施不规范而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通过PDCA循环深入精神病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满意度从活动前的88%提高到98%(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精神病患者住院满意度,增强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了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儿科住院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部进行QCC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儿科第一期QCC活动,确定以"提高住院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主题,应用"住院患儿满意度调查表",对所有住院患儿出院时满意度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影响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各项指标。结果活动后期与活动前期相比,调查表收回率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χ2=5.465,P0.05);活动前期的满意度为93.80%,活动中期的满意度为96.37%,活动后期满意度为98.79%。其中12项在活动前期、中期和后期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工作方法,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品质管理圈(QCC)在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成立妇产科QCC组织,确立"提高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为圈名,按照PDCA循环法,对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具体实践。结果开展QCC活动半年前后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患者知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在妇产科开展QCC活动,不仅能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还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培养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CC)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成立QCC小组,针对门诊输液中心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关措施,比较开展QCC活动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患者满意度高于活动前(P0.05),投诉率低于活动前(P0.05)。结论:QCC能提高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骨科建立QCC活动小组,采用QCC活动的相关管理方法实施拟定主题、把握现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成果评价等步骤,观察比较实施前后效果。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及和谐程度得到提升。结论:在骨科患者中实施QCC活动,能明显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入组CKD管理模式的3~4期住院患者为对照组(n=100),2015年7月~2016年6月入组的CKD 3~4期住院患者为实验组(n=100),对照组实施常规CKD管理,实验组在CKD管理基础上实施QCC管理。比较两组疾病认知度、满意度和随访率。结果:实验组对疾病认知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活动能提高CKD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提高自身重视度,增加随访率,有利于CKD管理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QCC活动在提高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成功率中的效果。方法组织QCC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成功率"为活动主题。对影响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成功率的缺陷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实施后对比QCC实施前、中、后电话随访成功率、实施前后影响随访因素缺陷人次及无形成果各项目评分值,从而确定活动效果。结果实施QCC之后的电话随访成功率(89.90%)高于实施中(73.32%)且明显高于实施前(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缺陷人次较实施前显著下降(P0.05);目标达标率119.70%,进步率74.03%;无形成果各项目评分平均值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QCC活动可明显提高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对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在神经内科成立QCC,确立以"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工具分析神经内科近4例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方案。结果: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由由实施QCC活动前的0.47%降至0.11%。结论:QCC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礼仪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鱼骨图分析2018年4月44名科室医护人员职业礼仪的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观察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职业礼仪合格率由原来的53.2%提高到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医护人员职业礼仪的满意度由82.5%上升到95.8%、医院人文素养精细化管理评分由80.5%上升到9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礼仪的合格率,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职业礼仪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职业礼仪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在科室内组织护理人员成立QCC小组,通过选定主题、拟订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10个步骤对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QCC活动,观察实施QCC活动前后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能力。结果:经实施QCC活动后,普外科手术患者低体温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能力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实施QCC活动,可有效控制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每位圈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观察组实施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通过在住院患者中开展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宣教、护士长管理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病室环境方面的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不仅可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而且调动了医院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以降低患者DVT发生率。方法:2012年7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2年7-9月住院患者DVT预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再调查10-12月住院患者DVT发生率,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DVT发生率由7.81%下降至3.33%。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患者DV T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患者DV T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及基础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有利于患者基础护理的落实和基础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提高,值得临床科室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我科以"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静脉采血满意度的方法。结果: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的89.60%升高至实施后的9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的环境,提高本科室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讨论品管圈活动是否可提高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方法成立“急救保障”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全院45个护理单元抢救车内药品、器材进行管理。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结果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后交接抢救车用时从(5.0±1.3) min下降至(2.0±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2,P<0.01);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0,P<0.01);活动后抢救车内药品、器材管理检查平均得分由(95.8±1.8)分上升至(98.2±2.1)分,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从92%上升到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5.821,6.380;P<0.05)。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参与感、向心力6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分别为-28.7,-9.5,-11.2,-29.8,-55.9,-15.5;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护士交接抢救车的用时,提高护士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及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及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于本院妇产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研究组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消毒管理、护理技巧、病区管理、文书管理和操作规范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满意度为96.0%,与对照组的20.0%、7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妇产科,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将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理念应用于提高术前访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6月,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提高术前访视效果"作为活动主题,分析术前访视效果较差的原因,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策略,对术前访视工作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结果实施QCC活动后(2013年6月),患者的访视率及满意率均较实施前(2012年12月)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此次QCC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圈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圈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圈员的自信心、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结论QCC活动可充分调动科室护理人员对术前访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明显提高(44.23%vs79.80%)(P〈0.01);管理后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率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以及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