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危重患者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穿刺彻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建立以后,导管的固定、气囊的管理、分泌物吸引、气道湿化、预防肺部感染是气道管理中非常重要韵,缺一不可,现将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危重患者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穿刺/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建立以后,导管的固定、气囊的管理、分泌物吸引、气道湿化、预防肺部感染是气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现将上述问题综述如下。1导(套)管位置管理1.1气管插管检查气管插管的方法:①听诊。听诊胸部和上腹部来确定插管在气管内还是在食道内。②观察。双侧胸部膨胀一致,证明插管在气管内;气管插管内有冷凝湿化气,证明插管在气管内。③潮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当无ETCO2波形或呼出气CO2<5 mmHg时,表明插管位于食道。④血氧饱和度(SpO2)检测:观察SpO2升高者,表明插管在气管内。⑤胸片:插管尖端应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 cm,此为金标准。妥善固定好插管:固定方法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剪一条35 cm×2 cm的胶布,从其一端中间剪开至32 cm处,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一侧颊部,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侧颊部,注意选择适当的牙垫,比导管略粗,防止患者双牙咬合时,将导管咬扁,护士要随时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时发现导管滑入... 相似文献
5.
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危重患者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穿刺彻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建立以后,导管的固定、气囊的管理、分泌物吸引、气道湿化、预防肺部感染是气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现将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工气道危重患者管饲小承气汤对胃肠功能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管饲小承气汤对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6例患者分为使用小承气汤组(21例)和未用小承气汤组(25例),2组均治疗基础疾病,并给予氧疗,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使用小承气汤组在建立人工气道后18-24小时鼻饲小承气汤1剂,用药12小时后腹胀明显增加用1剂。未用小承气汤组胃肠减压,禁食,禁水及对症处理。结果;使用小承气汤组应激性胃炎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用小承 相似文献
7.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99例,根据气管切开日期随机分为3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2例为人工鼻湿化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微量泵入湿化组,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3例为定时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组和定时湿化组,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乘列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增加气道阻力,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和定时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建立后最佳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气道的畅通。方法对麻醉苏醒室收住的78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采取规范的管理和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细致的人工气道管理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无一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结论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气道是将气管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往往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人工气道护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对吸入气的加温加湿、痰液抽吸、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气囊管理、医源性气道感染控制等方面,现就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湿性冷凝湿化器在人工气道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钰琳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3):101-103
介绍了吸湿性冷凝湿化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它具有湿化防止体温下降,过滤作用,其结构简单,轻便,相对价格低廉,同时指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一次性湿热交换器/过滤器(人工鼻)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插管即刻、1h、2h的气道内温度变化,结合病人的病情和气道分泌物的湿化效果了解其对气道加温加湿的效果。通过血气分析的指标观察其对气体交换带来的影响,并对两组病人气道分泌物的培养结果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横向比较,探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结果两组气道温度和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湿热交换器/过滤器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临床实践中 ,如果对人工气道管理不当 ,不但影响人工气道的使用效果 ,而且会招致不少并发症 ,甚至导致死亡。为此有必要扎扎实实地落实一整套科学、严谨的人工气道管理措施 ,使之在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一、人工气道管理与护理1.妥善固定 对于气管插管 ,完成插管后 ,用干纱布擦净面部油渍、汗渍 ,用胶布以“X”形或“Y”形固定导管并记录插入的深度。每日更换胶布或在胶布松动时更换 ,并时时检查导管有无移位 ;做好病人双手约束 ,以防自行拔管。对于气管切开 ,固定套管的布带应打外科结 ,松紧以能纳二指为宜 ;布带不宜太细… 相似文献
15.
16.
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工气道是将气管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往往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人工气道护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对吸入气的加温加湿、痰液抽吸、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气囊管理、医源性气道感染控制等方面,现就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有效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12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间断气道湿化组、持续湿化气管插管组与持续湿化气管切开组。比较3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氧分压、肺部感染率和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持续湿化组湿化效果、肺部感染率、氧分压均优于间断湿化组( P<0.05);气管切开组湿化效果、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优于气管插管组( P<0.05);持续湿化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氧分压与气管插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持续气管切开湿化方法气道湿化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人工气道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果试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Ⅲ度、导管堵塞者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有利于达到湿化的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患者行人工气道后,呼吸模式随之发生改变,干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防御功能筛选和湿化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气管和外界大气直接相通,失去了口、咽、鼻对气体的加温加湿功能,呼吸道水分丧失使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干涸不易咳出,严重时形成痰痂或痰栓堵塞气道引起呼吸不畅导致肺部并发症的产生和一系列的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ICU80例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鼻组与对照组,观察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在建立人工气道后,使用人工鼻能有效地保证呼吸道湿度、温度,防止或减少外部细菌侵入,提高了呼吸道管理质量。结论:人工鼻有维持气道湿化、过滤吸入气体作用,并增加了呼吸道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