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经保守治疗6~10周后,症状消失,治愈出院.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未缓解,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肠梗阻、乙状结肠扭转,手术方法为找出压迫乙状结肠下段的纤维索条,剪刀切断,并将其反方向旋转后复位,最后关腹.结果:本例患者手术成功,预后良好.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彭德禄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5):588-58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刮宫产术后肠梗阻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术后3d内发病,呈进行性腹胀、腹痛伴呕吐,全部采取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手术刺激、妊娠、产程延长和妊高征等均可诱发本病,经过临床认真仔细观察分析,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故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可避免不当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8例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资料。结果:16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效果不好的1例行急诊纤维结肠检查,同时行镜下减压症状明显好转,还有1例在术后第5天行剖腹探查行肠管减压术后逐渐恢复。结论:剖宫产术后急性假性肠梗阻是功能性病变,绝大多数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除非有明显的腹膜炎、肠穿孔时要急诊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4.
牛玉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8(2):47-48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5年25例剖宫产术后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剖宫产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因素有腹胀、便秘史占32%,其次为术后置止疼泵(20%)。结论:及时正确处理可预防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5.
6.
唐秀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50-650
回顾性分析了11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护理重点是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加强管道护理,保持有效引流,加强营养,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为麻醉性肠梗阻,均行保留治疗,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肠梗阻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非常少见[1,2].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5年5月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共12例,现对其病因、诊断、处理及预防等进行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早期发现与正确护理剖宫产术后出现肠梗阻.方法总结了3例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做好禁食及禁食期间口腔护理、胃肠减压效果、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保留灌肠及心理护理等.结果3例病例均保守治疗成功,按期出院,无并发症,平均住院10d.结论认为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要获得保守治疗的成功,除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外,精心的护理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10.
11.
Ui中西医结合治疗剖宫产术后肠梗阻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34-1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纽临床治愈率为62.50%高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疗效较好,可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避免腹腔粘连形成肠梗阻,对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病因、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相应的二次剖宫产率也增加,随剖宫产率、次数的增加,使肠梗阻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剖宫产术后的肠梗阻会影响产妇的恢复,若诊治不及时,会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正确的识别、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着床于子宫剖宫产术后的瘢痕处,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切口妊娠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CSP早期诊断困难,常因临床误诊行清宫或人工流产术时出现严重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现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例相关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产科行剖宫产分娩且术后发生肠梗阻的40例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行剖宫产分娩未出现肠梗阻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孕产次、术前体质量指数(BMI)]、临床资料(既往腹部手术史、是否为急诊剖宫产、是否为产房中转剖宫产)和围术期指标(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合并慢性盆腔炎),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高危因素。结果①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急诊剖宫产(60. 00%比29. 17%)、产房中转剖宫产(32. 50%比10. 00%)、手术时间≥1 h(22. 50%比4. 17%)、合并慢性盆腔炎(17. 50%比0. 0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剖宫产(OR=2. 374,95%CI:1. 059~5. 325)、手术时间≥1 h(OR=4. 474,95%CI:1. 233~16. 230)是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剖宫产、手术时间≥1 h是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高危因素,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对此类产妇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1年12月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肠梗阻的6例病人,在确诊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腹腔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机体内稳态稳定以后,行营养支持,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例肠梗阻病人症状均得到完全缓解,未再接受手术治疗。结论: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6例术后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肛门恢复每日排气排便,进食后无梗阻症状出现为治愈标准。本组22例保守治愈,1例手术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肠功能一度恢复(进半流食无异常反应),术后1~2周左右出现的梗阻为炎性梗阻,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