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慢性呼吸衰竭时酸碱失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忠  刘晓娴 《上海医药》2010,31(9):420-42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时酸碱失衡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12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时440例患者1530例次动脉血气电解质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判断呼吸衰竭时酸碱失衡类型。结果:1530例次血气分析中,呼酸代碱620例次(40.52%),代碱247例次(16.14%),呼酸型三重酸碱失衡163例次(10.65%),呼碱型三重酸碱失衡104例次(6.80%),正常88例次(5.75%),高阴离子间隙代酸81例次(5.30%),呼酸62例次(4.05%),呼碱代酸39例次(2.55%),呼碱代碱32例次(2.09%),呼酸代酸31例次(2.03%),代酸呼碱27例次(1.76%),呼碱18例次(1.18%),代酸18例次(1.18%)。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者发生三重酸碱失衡111例(34.69%),未合并肺心病者发生三重酸碱失衡29例(24.1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肺心病者心功能Ⅰ级发生三重酸碱失衡1例,Ⅱ级发生三重酸碱失衡15例,Ⅲ级发生三重酸碱失衡37例,Ⅳ级发生三重酸碱失衡58例,心功能级别间发生三重酸碱失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时酸碱失衡的特点,较既往报道有所不同,呼酸代碱及代碱发生率较前明显增高,三重酸碱失衡发生率明显增高,新近报告高阴离子间隙代酸的出现,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CRF)患者酸碱失衡状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108例慢性呼吸衰竭住院患者,抽血进行酸碱分析并给予改善通气、加强营养支持、必要的抗感染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研究中,单纯酸碱失衡CRF患者63例治疗有效率高达95.2%,二重酸碱失衡CRF患者34例治疗有效率为17.6%,而三重酸碱失衡CRF患者11例治疗均无效死亡。相对于二重以上酸碱失衡CRF患者,单纯酸碱失衡CRF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持续发热、神志不清、心律失常、休克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6.3%、12.7%、0、4.8%。结论本研究表明CRF患者酸碱失衡状况对于CRF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变化及酸碱失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变化及酸碱失衡类型的特点、判断和治疗。方法 69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16例次动脉血气及同步静脉血清电解质,经计算代偿预计值、AG值、潜在HCO3-,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做出酸碱失衡类型的判断。结果 216例次中,单纯酸碱紊乱107例次(49.5%),双重酸碱紊乱85例次(39.4%),三重酸碱紊乱24例次(11.1%)。结论单纯呼吸性酸中毒由原发病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由机械过度通气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由严重缺氧、肝肾功能障碍、重度感染、休克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由医源性因素引起。治疗中要纠正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对pH过高或过低者酌情补充酸性或碱性药。对于TABD,因病死率高,治疗更要慎重,仅pH>7.50或<7.10时才考虑适当补充酸或碱性药。对于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只要pH>7.10,不需补碱,即使pH<7.10,也只能少量补碱。  相似文献   

4.
无菌技术抽取肝素(100单位/ml)0.2ml,穿刺动脉血3ml,立即隔绝空气混匀,在20分钟内检测。用IL1302型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输入体温,Hb,吸入氧的浓度(FlO2%)自动打印PH、PaCO2、PaO2、AB、HCO3-.BE、TCO2、O2%、A—DO2等。  相似文献   

5.
6.
一、电中和定律1血浆阳离子总浓度=血浆阴离子总浓度,即均为154mmolL,每一个阴离子必须伴随一个阳离子。阳离子有增减时,阴离子也随之作相应的增减,但总数不变。2阴离子Cl-如有增减时,阴离子HCO-3即作相应的减增,以使阴离子总量保持在154mmolL。3阴离子R-(即固定酸基如HPO 4、SO 4、乳酸、酮酸等)如有增多时,阴离子HCO-3即相应的减少。4阴离子Cl-、HCO-3及R三者中任何一种离子的增减,都会引起另一种离子相应的减增。5阳离子K 若有增减时,阴离子HCO-3即适当的减增。二、血浆生化正常值及其变化(一)血清…  相似文献   

7.
程世平  吴玉坤 《贵州医药》1994,18(3):150-152
65例CRF病人71例次的动脉血气分析,7例次正常(占9.8%),64例次伴有酸碱失衡(占90.2%);其中代酸33%例次(占46.5%),代酸 呼碱25例次(占35.2%),代酸 呼碱 代碱6例次(占8.4%).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复合性酸碱失衡出现率逐渐增高,这是CRF酸碱失衡的一大特点,也是造成CRF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分析提出:为了防止医源性加重酸碱失衡,减少CRF的死亡率,不能简单地依靠二氧化碳结合率来判断酸中毒的轻重,必须进行血气分析,以准确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应用阴离子间隙对慢性肺心病酸碱失衡进行分析。110例病人中,单纯酸碱失衡64例(占58%),二重酸碱失衡40例(占36%),三重酸碱失衡6例(占6%),代酸、代酸呼酸、代酸代碱及三重酸碱失衡的阴离子间隙值均大于15mmol/L,阴离子间隙对诊断酸碱失衡的类型用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 10 8例甲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血气和电解质变化的检测 ,结果显示 ,19.45 %发生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5 0 %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41.3%与高氯有关 ;同时有 2 9.6 %患者的 Pa O2 <10 k P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我院住院2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酸碱失衡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血气电解质分析仪测定患者股动脉血,根据PaCO3、HCO3^-值,参考pH判断出单纯型酸碱失衡;然后应用酸碱失衡公式,计算有否混合型酸碱失衡;根据阴离子间隙,或高血Cl^-判断有无代谢性酸中毒,即三重酸碱失衡。结果 (1)以呼吸性碱中毒型酸碱失衡为主。(2)混合型多于单纯型。(3)很少出现呼吸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域中毒和三重酸碱失衡。结论 SARS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常伴有高热,虽然肺内病变不太严重,但往往由于过度通气,血液中大量的CO2排出,HCO3^-减少,血液趋向碱性,以呼吸性碱中毒型出现者较多,大多患者代偿期短,很快造成混合型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11.
张鲁涛  王成训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50-1050
我院 1995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肺心病病人35 3例 ,其中 35例并发“三重型”酸碱失衡 ,现结合文献作一简要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对本组肺心病病人 ,均同步做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 ,并计算出AG值。发现有酸碱失衡者 182例 (5 1 5 % ) ,其中单纯型酸碱失衡 6 5例 ,二重型酸碱失衡 82例 ,三重型酸碱失衡 (TABD) 35例 (19 2 % )。 35例TABD中男 2 7例 ,女 8例 ;年龄 2 6~ 83岁 ,平均 6 3岁 ,>6 0岁者 32例。其中呼酸型TABD 9例 ,呼碱型TABD 2 6例。AG值均 >16mmol/L ,呼酸型TABD的AG平均值为 2 2 2 6mmol/L ;呼碱型TA…  相似文献   

12.
近10余年来,国内不断对临床酸碱失衡的某些问题有所争论,同时也促进了对临床酸碱失衡认识的提高。本文对其简介,并希望通过讨论,能推动对这一重要而临床可能广泛遇到的问题的更深入探讨。1酸碱失衡的判断指标及其争论犤1犦pH作为判断血液酸碱度的指标、PaCO2作为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均无异议。然而,应以何指标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却有争论。波士顿的Schwartz学派主张用HCO3-的可信限作为判断标准,而Astrup学派则主要用BE作为判断标准,即所谓的跨大西洋争论。Schwartz学派证明:①体内与试管内CO2滴定曲线不同: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不同病因的ARDS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的类型与特点。方法对159例ARDS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的监测。并按病情轻重程度将病人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结果轻度的ARDS以呼碱,呼碱并代碱和代酸最常见,其中轻度组的99例ARDS中单纯呼碱的为85例(85.9﹪),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ARDS均有复杂的酸碱失衡的类型存在,其中以呼碱型三重酸碱失衡、呼酸并代酸、呼碱并代酸最多见。并随病情加重,三重型酸碱失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并且死亡率也随之而增高。结论中、重度(ARDS)如出现呼碱型三重酸碱失衡、呼酸并代酸等。提示病情险恶,预后极差,应及时处理。因此,及时正确识别是实施正确治疗并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症 ,易合并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影响治疗和预后。我科对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收入院的 87例HIE患儿分组进行测定 ,并与 30例仅有黄疸的足月儿进行对照 ,分析HIE患儿酸碱失衡和电解质改变的特点及其与疾病程度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实验组 :为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于生后 2d内收入院的HIE患儿 ,共 87例。男 4 9例 ,女 37例 ;胎龄 <4 2周 76例 ,≥ 4 2周 11例 ;体重为 3 36± 1 2 4kg。其中有宫内窘迫史 5 2例 ,生后轻度窒息 39例 ,重度窒息 2 3例…  相似文献   

15.
对 6 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进行了分析 ,现将临床观察情况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系 1983~ 1985年 2 10医院内科住院病人 6 0例 ,均按全国肺心病统一标准诊断 ,其中男性 34人 ,女性 2 6人 ,最大年龄 79岁 ,最小年龄 31岁 ,平均年龄 6 3岁。从基础发病到慢性肺心病 ,病程最长 5 0年 ,最短 8年 ,平均年限 2 1年。并发症与合并症有肺脑 12例 ,感染性休克 8例 ,消化道出血 4例 ,冠心病 3例。2 观察情况2 .1 血气分析与酸碱失衡型对 6 0例病人进行血气分析表明 ,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出现酸碱失衡者达 80 %以上 ,其中…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心病是北方常见病,多见多脏器衰竭(MOF)并酸碱失衡。经总结我科1987年1月至1991年1月慢性肺心病1116例次的筛选出三重酸碱失衡(TABD)35例进行临床分析,三重酸碱失衡病人采用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受损脏器数目,避免医源性因素,可以降低肺心病MOF之前TABD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1987年1月至1991年  相似文献   

17.
李实光  黄竹 《贵州医药》1997,21(4):217-219
血液气体检查(简称血气),有助于了解肺炎患儿肺部通气,弥散功能和机体酸碱平衡状态,以利于指导临床的合理治疗。本文将我院60例肺炎患儿血气分析报告于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对照组:22例,年龄5月~4岁健康儿童,男历例,女7例。肺炎组:6O例,年龄4月~4岁,为住院肺炎患儿,男41例,女19例。其中重症肺炎(简称重症)22例,轻症肺炎(简称轻症)38例。全部病例均按中央卫生部四病防治方案中肺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有。心肌病、先心病、肝肾疾病并肺炎者不计入本组统计之内。1.2方法1.2.且全部受检者血气分析均采用动脉化足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气酸碱及静脉血电解质变化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血气、酸碱及静脉血电解质三者进行同步检测,通过观察血气、酸碱及静脉血电解质的变化与患者的预后的关系。结果 pH〈7,30者37例,死亡9例(24%),与7.30~7.50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359),其中pH〈7.20者13例,死亡7例(53.8%),7,20~7.29者24例,死亡2例(8.3%),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74),pH〉7,50者病死率甚高,达50%;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K^+〉5.5mmol/L时病死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酸碱失衡类型中以呼碱并代碱病死率最高,其次是呼酸并代酸。示pH值是影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重要因素,pH值越低,预后越差;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失衡类型、高血K^+、低血K^+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缺K^+增加病死率。结论 血气酸碱及心肌酶的变化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家珊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12-2113
目的:分析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预后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8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住院治疗的效果分为死亡组及好转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的BMI、PaO2/FIO2、PaO2、PaCO2、pH、MVVN并发症,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两组间BMI、PaO2/FIO2、PaCO2、MVV、并发症、抗生素使用模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NPaO2、pH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血气、基础肺功能均与Ⅱ型呼吸衰竭的预后有关,加强营养、矫正血气环境及延缓肺功能下降能改善慢性呼吸衰竭的预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能降低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59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9例和乙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并对乙组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对比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乙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甲组。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