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开叶 《山西中医》2007,23(4):65-65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滋阴养血、益气养阴、复脉止悸的功用.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系由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阳气不足,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心动悸.笔者运用炙甘草汤治疗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证候之多种病症,效果颇佳,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伤寒和虚劳脉结悸的名方,又名复脉汤。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吴鞠通在炙甘草汤基础上加减变化,组成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类方,用于治疗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炙甘草汤的创立开启了后学滋阴之路。笔者在临床中将其应用于阴血亏虚之证,每获良效,兹将该方治疗1例房颤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糖尿病的体会分享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后世医家对此方主治有所发展,《千金翼方》用治虚劳,《卫生宝鉴》用治呃逆,《外台秘要》用治肺痿.清代《温病条辨》将原方去参、桂、姜、枣,加生白芍,改生地黄为干地黄,更名为加减复脉汤,治疗"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并在加减复脉汤的基础上创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治疗温病不同时期之变证.  相似文献   

4.
炙甘草汤源自《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适用于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心脏失养所致之证。范新发教授根据脉证分析对炙甘草汤进行加减,形成自拟方炙草复脉汤,认为只要是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所致的心律失常均可应用该方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对中医体质类型的划分一般以阴、阳、气、血、津液的偏颇失衡为原则,不同体质对骨质疏松的易患性不同。三甲复脉汤是在滋阴复脉的加减复脉汤基础上加牡蛎、鳖甲、龟甲而成,介壳类药物质重下潜,浓浊厚味,填补肝肾之阴,使亏损之阴精得以再生,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之功,从而能够治疗阴虚质骨质疏松症。本文介绍三甲复脉汤治疗阴虚质骨质疏松症可获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养阴为复脉之本,吴鞠通保留复脉汤养阴药之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第二,脉动有阴阳之分,张仲景取桂枝温卫阳以复脉,吴鞠通取芍药以补营阴而复脉。第三,温病发热不伤阳气,故吴鞠通加减复脉汤不用参姜枣。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以应对阴虚而成的变证阴虚风动,配入鸡子黄、五味子以防阴阳离决等,这扩大了复脉汤的适应范围。通过机理的深化和拓展,使复脉汤在温病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相似文献   

7.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见于《伤寒论》一百八十六条。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用治伤寒失治邪气内传,少阴气阴两虚之证,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补中健脾,滋养化源,化生气血,使气血充足,以复脉之本;生地、麦冬、阿胶、麻子仁补心血,滋心阴,以充脉之体;桂枝、生姜、清酒通阳以利血脉,而达复脉宁心之目的。后世有些医家认为方中麻子仁当为酸枣仁,笔者以为然而从之。全方用药准确,配伍精当,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近代医家仅守方意,引深用其治疗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心气阴两虚,而致心动悸、脉结代之证,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加减复脉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是在《伤寒论》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去参、桂、姜、枣,加入白芍而成。吴鞠通曰:"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吴氏改变炙甘草汤温阳复脉为养阴复脉,指出加减复脉汤的适应证有五:一是,阳明病,温邪久羁中焦,伤少阴癸水者,或已下,或未下而阴竭者,若  相似文献   

9.
炙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原文于“脉结代,心动悸”之前冠以“伤寒”,可知与感受外邪有关。观古今之医案,历代医家及现代学者对炙甘草汤都极为重视,应用甚广,常用治“脉结代,心动悸”等病症,并灵活用以治疗热病伤阴者。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今医家多重视《伤寒论》中对本方的论述,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论述却罕被提及。其原文如下:《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甘草四两(炙),桂枝、…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 ,用于太阳病心阴心阳两虚之变证的治疗 ,具有滋润养血 ,益气补血复脉之功效 ,治疗脉结代 ,心动悸 ,因其能复脉定惊 ,又称之复脉汤 ,临床用此方增减 ,调补气血及阴阳。治疗多种病证。1 1 原文 :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原方组成甘草四两 (炙 ) ,生姜三两 (切 ) ,人参三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 (去皮 )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 (去心 ) ,麻仁半斤 ,大枣三十枚 (擘 ) ,清酒七升。方义及药理炙甘草 ,甘温 ,补中益气、缓急养心、益气生血 ,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多种黄酮等 ,甘草甜…  相似文献   

11.
对心悸的小建中汤证与炙甘草汤证的脉症及用药进行分析,认为二种证型均有阴血不足之病机,其中小建中汤证为阴血不足兼阳气相对偏亢,炙甘草汤证则为阴血不足、阴病及阳而阳气亦见亏虚;小建中汤证之心悸失治日久,阴血匮乏,阴虚则阳无以化,则转化为阴阳两虚的炙甘草汤证之心悸,此两种心悸证型在症状、病机上存在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三、气阴两虚此型多见于热病伤阴之后,或七情内伤阴血暗耗,或肾虚、肾阴不能上滋心阴,均能导致心阴不足。心阴不足久之阴病及(?)气,则气阴两虚之证乃成,或因心气不足在于先,久之气病及于阴,亦可导致气阴两虚。心气不足复又心阴亏损,血运尤为不力,则心脉更易阻滞。其主要症状为心悸、气短、乏力、自汗或盗汗、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胸闷胸痛、舌质色暗或紫、脉涩或结代,治宜益气养阴,理气化瘀。选方以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为常用。  相似文献   

13.
冯诗瑶  王新  王诗源 《新中医》2019,51(8):64-67
简版:[摘要]对心悸的小建中汤证与炙甘草汤证的脉症及用药进行分析,认为二种证型均有阴血不足之病机,其中小建中汤证为阴血不足兼阳气相对偏亢,炙甘草汤证则为阴血不足、阴病及阳而阳气亦见亏虚;小建中汤证之心悸失治日久,阴血匮乏,阴虚则阳无以化,则转化为阴阳两虚的炙甘草汤证之心悸,此两种心悸证型在症状、病机上存在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4.
炙甘草汤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为汉代张仲景所创.此方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等九味组成.功能是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又治虚痨肺痿.以脉结代、心动悸为证治要点.现将其药理学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律失常者,有心阴不足,虚火内炽,血不养心,神不守舍,虚阳上扰而发生心悸气短,脉结代者。故治当益气养阴复脉为法,选用炙甘草汤加减。考《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医宗金鉴》清朝程应施集注:“邪气留结曰结,正气虚衰曰代。伤寒见此,而加以心动悸,乃真气内虚,故用炙甘草汤。”其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党参加入当归佐以补气生血,使得脉络充盈,心气恢复。生地、麦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属中医之心悸、怔忡、眩晕等证的范畴,现于脉象多见于数,迟、促、结、代等。其病因病机有情志所伤、心胆虚怯、痰湿阻络、寒邪闭阻、热扰心神、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肾元亏耗。而阴血不足,阳气不伸是其发病根本,其病位在心。因此,治疗应以通阳补气,育阴养血,宁心安神为治本之法。炙甘草汤源于《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主要功效为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方中生地、麦冬、阿胶、麻子仁与炙甘草合用甘寒濡润,育阴养血;桂枝、生姜、清酒并施辛甘温煦,通阳开痹;人参、大枣相兼补益心脾。全方用药刚…  相似文献   

17.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期前收缩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源出于张仲景《伤寒论》。该书第177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本方由炙廿草、大枣、阿胶、生姜、生地、桂枝、麦冬、麻仁、党参等组成,具有益气补血、滋阴复脉的功效,主治气虚血少所致的脉结代和虚劳肺痿。用以治疗期前收缩亦有良好效果。下面谈谈我们对本方加减治疗期前收缩的认识和体会。一、期前收缩的辨证施治期前收缩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眩晕  相似文献   

18.
丁德正 《河南中医》2010,30(4):325-327
炙甘草汤原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而设,然以其滋阴生血、益气煦阳之力,常可起阴血匮竭、阳气衰微之重笃,并迅挽心气殆绝而悸慌甚之危候;然于临床运用时,需慎察脉症,准确辨证方可。  相似文献   

19.
炙甘草汤新用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梁 《中医杂志》1998,39(12):724-725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可见,炙甘草汤多用于治疗血虎气弱、阴阳不足之心悸、短气、脉结或代等心血管疾病。临床上笔者师其法而用之,曾经治疗声带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肺气肿咳喘多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五) 心阴心阳两虚证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82) 本条主要阐述心阴心阳两虚的证治。在外感病发展过程中(这里的“伤寒”指广义伤寒),由于禀赋不同,气血衰弱,或心有痼疾,复感外邪,出现结代脉(结代脉可先后出现,但不能同时出现,这里指或结或代),心动悸(“动”,言其甚也,这里指心跳得厉害)者,此为心阴心阳两虚,可用炙甘草汤治疗。本证以虚为主,心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