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5例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的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脓毒症患儿组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均低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CD62P、CD63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全身性感染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PLT、MPC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血小板参数PLT和MPC降低,四者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都可作为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应用血必净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5例确诊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65例和常规组60例。血必净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7d。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升高,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体积血小板的比率(P-LCR)均有所下降,血必净组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水平比较,血必净组数据低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即出现严重血小板活化现象;应用血必净治疗可以显著抑制患者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危重症评分等指标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检测入院后24小时内、第7天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等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以及对预后判断价值。结果 (1)共纳入72例脓毒症患者,总病死率为31.9%。28天病死率脓毒症组为19.57%;脓毒症休克组为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脓毒症休克组入院24小时内血清PCT、CD64(%)、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脓毒症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低于脓毒症组(P0.05);(3)死亡组入院7天时血清PCT、CD64(%)、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低于存活组(P0.05)。不同时间点血清PCT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2,0.637,P0.01);不同时间点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1,-0.659,P0.01);不同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76,0.622,P0.01);不同时间点的SOFA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3,0.762,P0.01);(4)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为影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以上5项指标对患者28天预后评价能力相当。通过Z检验比较3项检测指标联合和单一指标检测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多项指标联合对预后判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过程中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将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凝组,在诊断脓毒症第1、3、5、7天,采用ELISA法检测CD62p表达,同时观察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并统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CD62p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抗凝组CD62p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均下降,治疗第5、7天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两指标是先下降后升高.治疗第7天抗凝组CD62p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抗凝组MODS发生率(20%)较对照组降低(50%,P<0.05);28 d病死率(20%)也较对照组(35%)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抗凝组治疗前后PT、APTT、FIB、PLT和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凝组CD62p表达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89,P=0.011).结论 脓毒症早期血小板就处于高激活状态,且活化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可显著抑制CD62p表达,降低MODS发生率,改善预后,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脓毒症患者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百分率的变化,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的第1、4、7、14、28天或出ICU及死亡前最后一次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及当天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至脓毒症消失。结果18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从第4天开始,存活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均高于死亡组(P〈0.001)。第1天、第4天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30%者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表达〈30%者。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存在负相关。结论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持续低下可提示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检测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可用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PAC-1、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在严蘑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前瞻性地选取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并根据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生存亚组和死亡亚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三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急性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恶性肿瘤、白血病、原发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长期卧床者、孕妇、近期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均除外.Ⅰ组和Ⅱ组均在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Ⅲ组在入院第1、3,5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栓前体蛋白(TpP),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并对Ⅲ组进行Mar-shall评分.应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数据,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s法,方差齐性时采用LSD法,相关分析采用Bivariate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有20例纳入Ⅰ组,20例纳入Ⅱ组,30例纳入Ⅲ组,其中生存亚组19例,死亡亚组11例.入院第1天,PAC-1、CD62P、TpP在Ⅰ组与Ⅱ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之间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1、CD62D、TpP在生存亚组的表达均随着病程显著下降而趋于正常,而在死亡亚组仍持续保持高值甚至显著升高,第1天时CD62P、TpP在亚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3天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89±1.48)%vs.(5.04±2.57)%,P<0.01和(5.24±2.22)mg/L vs.(9.20±1.93)mg/L(P<0.01);而PAC-1在入院第1天亚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3.15±0.42)%vs.(5.30±0.48)%.两组的Marshall评分也呈类似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PAC-1、CD62P、TpP与Marshall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 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两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在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态监测CD62P和TpP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PAC-1具有危险分层效应,早期高表达者预后差,可尝试作为严重脓毒症的独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组57例和对照组30例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脑梗死时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对预测病情轻重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ICU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90例入ICU后发生脓毒症的患者在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T水平,同时监测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进行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死15例,治愈75例。病死组在治疗后第5、7天PCT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明显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优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CRP炎症反应参数,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有助于疾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lusterofdifferentiation62p,CD62p)、血栓烷B2(thromboxaneB。,TXB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4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2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肝素5u/(kg·h)持续静脉泵入,疗程1周)与未抗凝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体检健康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抗凝组与未抗凝组人院第1、4、7、10天血清TXB。及CD62p水平,检测2组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检测对照组血清TXB。及CD62p水平;观察抗凝组与未抗凝组APACHEⅡ评分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抗凝组与未抗凝组血清TXB2及CD62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凝组人院第7、10天血清CD62p与TXB2水平均低于未抗凝组及人院第1天(P均GO.01),入院第10天APACHEⅡ评分低于未抗凝组及人院第1天(P均G0.01);抗凝组28d病死率(21.73%)与未抗凝组(2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人院时血清CD62p及TXB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04,P=0.000;r=0.742,P=0.000)。结论小剂量肝素持续泵人治疗脓毒症可明显抑制TXB2及CD62p表达,其对预测脓毒症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混悬液灌胃,20 mg/(kg &#183;d),共用12周]各10只,另取10只健康大鼠设为对照组,12周后测定及比较各组血脂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水平低于糖尿病组,而HDL水平高于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辛伐他汀组的CD62p和CD63水平较糖尿病组低(P<0.01);3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4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调节糖尿病大鼠的血脂水平,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水平,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及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住本院急诊科(包括普通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室 EICU)、感染科的10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24 h 内 PCT 值、白细胞计数 WBC 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APACHEⅡ评分等)。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临床结局(存活组和死亡组)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MODS 组和非 MODS 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中各指标差异,分析 PCT 与 APACHEⅡ评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价 PCT、APACHEⅡ评分和 APACHEⅡ评分+PCT 在评估患者预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价值,及分析 PCT 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效应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脓毒血症组中 PCT 值、APACHEⅡ评分均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血症组中 WBC 明显低于脓毒性休克组(P <0.05)。死亡组较存活组中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PCT 值、WBC、Neut%在两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 MODS 组中 APACHEⅡ评分、WBC、Neut%、PCT 值均显著低于 MODS 组(均 P <0.05)。PCT 与 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 =0.403,P <0.01)。通过绘制 PCT、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三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情况,得出三者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0.899、0.917,而APACHE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PCT 的预后评估价值均较 PCT 高(均 P <0.01),且 PCT、APACHEⅡ评分的截断值(cut-off)、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40 ng/mL、88.24%、38.04%)和(20分、94.12%、81.52%)。同样 PCT、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三者评估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 AUC 分别为0.824、0.796、0.871,PCT 分别与 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 PCT、APACHEⅡ评分的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6 ng/mL、88.24%、63.79%)和(17分、64.71%、87.93%)。PCT 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 COR、AOR 分别为1.008、1.014,性别与 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T 值、APACHEⅡ评分能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三者间均呈正相关关系。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较 PCT 能更好评估患者预后,且 PCT 不能作为预后评估的独立指标;而 PCT、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对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评估效能均较好。PCT 研究需考虑混杂因素,性别与 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16例,就诊后采集患者的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并行NEW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NEW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区别;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NEW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区别;N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NEWS评分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NEWS评分;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NEWS评分;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大于存活组(P<0.05);NEWS评分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0.807、0.883,P<0.05),NEWS评分;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880、0.865(P>0.05)。结论 NEWS评分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评分愈高提示患者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小板(PLT)对脓毒症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160例ICU危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按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与对照组,按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将脓毒症组分为非脓毒性休克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所有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大于10分。收集入院24h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非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和对照组间的PLT、CRP、PCT差异,脓毒症组PCT、PLT与SOFA、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CT、PLT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PLT明显低于非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CRP、PCT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CRP、PCT明显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组PCT与SOFA、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LT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OC曲线确定PLT≤100×10~9/L,PCT≥2.0μg/L为最佳截点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57,灵敏度分别为89.4%、87.4%,特异度分别为74.2%、69.8%。结论 PCT联合PLT对脓毒症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ICU的8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86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4例);再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86例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呼吸机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胆碱酯酶、乳酸、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28 d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胆碱酯酶、乳酸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897.30(2 970.70,4 760.15)U/L vs. 2 718.05(2 080.25,3 182.05)U/L]显著高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09(1.15,2.99)mmol/L vs. 3.00(2.10,7.00)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5.00)分vs. 15.50(9.00,19.75)分]及SOFA评分[4.00(2.00,7.50)分vs. 9.50(6.25,13.75)分]均显著低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均< 0.05)。存活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933 ± 1 484)U/L vs.(2 678 ± 756)U/L]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14(1.24,2.98)mmol/L vs. 4.55(1.72,12.13)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4.50)分vs. 17.50(15.00,19.75)分]及SOFA评分[5.00(2.50,8.50)分vs. 10.50(7.50,13.75)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均< 0.05)。将胆碱酯酶、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碱酯酶是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保护因素,而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则是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胆碱酯酶、乳酸、胆碱酯酶联合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对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5)。 结论胆碱酯酶和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可协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动态观察脓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良  寿松涛 《临床荟萃》2011,26(12):1036-1039
目的动态观察脓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关系。方法以60例脓毒症患者、4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和同期住院的30例非脓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7天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8+T及CD4+T/CD8+T比值,同时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并根据脓毒症患者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上述检测指标。结果入院第1天,与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比较,严重脓毒症组CD3+T、CD4+T及CD4+T/CD8+T明显降低(P〈0.05),APACHEⅡ评分升高(P〈0.05)。脓毒症组CD3+T、CD4+T、CD8+T、CD4+T/CD8+T和APACHEⅡ评分与非脓毒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7天,脓毒症患者死亡组CD3+T、CD4+T及CD4+T/CD8+T进行性降低(P〈0.05),APACHEⅡ评分升高(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组CD3+T、CD4+T及CD4+T/CD8+T无明显变化(P〉0.05),且持续处于低水平状态,APACHEⅡ评分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4+T和APACHEⅡ评分存在线性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APACHEⅡ评分和功能不全器官数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在疾病不同阶段表现各异,随病情进展,CD4+T持续降低患者预后不良。动态观察脓毒症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预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价值.方法 入选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在浙江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度脓毒症老年患者83例,均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的重度脓毒症诊断标准,排除原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于28 d内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人院第1天C反应蛋白、危重病评分(APACHEⅡ和SOFA)、血浆BNP水平和第3天血浆BNP水平差异;其后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年龄、入住ICU第1天血浆BNP、CRP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第3天血浆BNP水平等变量与患者28天死亡间的关系,同时确定其中预测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第1天和第3天血浆BNP水平与存活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分别为(1056.38+676.34)pg/ml vs.(611.59±610.02)pg/ml,P=0.002和(1448.48±891.11)vs.(522.41±575.20),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在年龄、APACHEⅡ、SOFA、CRP及第1天和第3天BNP水平诸因素中,第3天的BNP水平和SOFA评分为预测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NP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ROC曲线分析示第1天和第3天BNP水平的曲线面积值分别为0.735(95%CI,0.621~0.848,P<0.001)和0.836(95%CI,0.746~0.926,P<0.001).结论 绝大多数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成为预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01-2012-03入住我院内科ICU的231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139例)和死亡组(92例),比较2组患者早期不同时段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 Ⅱ评分;比较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不同时段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 Ⅱ评分;早期不同时段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血乳酸、入院后6h及12h乳酸清除率、入院后各时段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及〈0.01),入院后24h、48h和72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后6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6h和12h乳酸清除率与同时段APACHEⅡ评分存在负性直线相关关系。结论: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入院后6h和12h)乳酸清除率对于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12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n=62)和对照组(n=64),治疗组给予EGDT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在治疗组中按复苏6 h后是否达到复苏目标分为达标组(n=40)和未达标组(n=22),比较两组复苏前年龄、性别、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血乳酸水平、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两项评分SOFA:(12.26±4.37)vs.(12.54±5.21);KPACHE Ⅱ:(21.26±6.03)vs.(21.64±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24 h后两项评分SOFA:(9.18±3.63)vs.(10.62±4.27);APACHEⅡ:(14.92±3.81)vs.(18.21±4.25);P<0.05及28 d病死率48.39%vs.76.56%,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达标组在年龄、平均动脉压(MAP)和APACHEⅡ评分七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结论 EGDT可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而年龄、复苏前MAP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EGDT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游离DNA(cfDNA)水平与血小板(PLT)活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将2018年9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5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对照组(2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浆的cfDNA、血小板因子4(PF4)、P-选择素浓度。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入ICU 24 h内生化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评分、日本危重病协会(JAAM)评分、cfDNA以及PLT标志物(PF4、P-选择素)的差异性。同时将脓毒症组cfDNA和PLT、PLT标志物(PF4、P-选择素)、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疾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STH评分、JAAM评分)等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脓毒症组患者cfD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4.499±76.596)ng/ml vs (114.354±19.319)ng/ml,P<0.05],但2组P-选择素、PF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中cfDNA水平与P-选择素/PLT、D-D、CRP、APACHEⅡ评分、JAAM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r=0.3849、0.3872、0.6211、0.4542、0.4451,P<0.05);与NE、PLT计数、PLT标志物(PF4、P-选择素)、ISTH评分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脓毒症组患者cfDNA明显升高。脓毒症组中cfDNA与D-D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提示NETs可能与继发性纤溶过程关系更加密切。尽管脓毒症组中cfDNA与P-选择素/PLT之间有正相关性,但因为P-选择素并不是特异性的PLT活化标志物,所以NETs与脓毒症PLT活化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