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汶川地震中大批量伤员救治与护理的有效做法.根据地震伤的创伤特点,通过对大批量伤员救治区域划分,即:伤员分类救治场、紧急手术区、缓冲医疗区和应急治疗区.使伤员能快速通过有效分类及时得到救治.依据地震伤的急救护理特点,采用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伤员施救.及时建立的"一场三区"救治区域和快速而准确的急救护理流程为成功抢救伤员生命赢得了时间.快速的分类区域划分、准确的分类救治、有效的急救护理流程是抢救批量伤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黄瀛  ) 《全科护理》2009,7(29):2659-2660
[目的]提高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对6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进行现场救治,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瞬时评估、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快速人工循环、安全转运等。[结果]9例病人安全转回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对6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进行现场救治,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瞬时评估、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快速人工循环、安全转运等.[结果]9例病人安全转回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海上显微外科手术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四肢外伤海上显微外科手术护理流程,包括检伤分类、急救处理(清理呼吸道、建立静脉通道、洗消、包扎、复温)、手术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伤员后送等,通过制定规范化的海上显微外科手术护理流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克服海上手术的困难,提高了海战四肢外伤的急救质量,确保海上急救工作有序进行,减少了伤员的感染率和致残率,为四肢外伤伤员增加康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为了交流创伤急救护理经验,提高创伤急救护理水平,《实用护理杂志》编辑部于1991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创伤急救护理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06篇,出席会议代表共213人。现将会议代表座谈纪要及会议论文综合整理如下。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现场急救代表们认为:现场急救是抢救休克关键的一环,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快速、准确、全面地对伤员进行检查,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对原发伤的急救。早期发现休克,及时抢救。在大批伤员中,必须优先抢救危重伤员,不可忽视“安静”病人,记好受伤时间、部  相似文献   

6.
陈丽 《当代护士》2008,(9):67-69
总结了93例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及效果。包括现场处理、急救、伤情判断,在转诊途中保持呼吸道、静脉通路等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转诊记录,保障通讯工具的有效等。认为对多发伤患者实施科学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体会。通过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完善助诊环节,优化严重多发伤急诊抢救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管理,落实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初步评估、建立静脉通路、执行医嘱等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北川中学现场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开展地震现场紧急医疗救治经验。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8.0级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北川中学现场1520例伤员实施现场救治、现场建立高级医疗抢救站、安全转送伤员等急救措施。结果1520例伤员,抢救成功1513例,成功率99.5%;现场清创缝合387例;7例黑卡者经现场救治后均已死亡,主要原因为创伤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快速、有序的现场医疗急救,科学合理地进行检伤分类、伤员运送,能有效减少严重破坏性地震导致的大批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9.
总结地震临时病区内伤员的护理及管理方法,包括地震群体伤员快速检伤,按区分流分治、重视查对及消毒隔离、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认为利用三甲医院人员和技术的优势,及时改变急救护理流程,可利于更及时、有效救治护理地震群体伤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急预警系统对成批伤员来院后急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3月救治的成批伤29批次,采用应急预警系统,通过护理流程的改造,完善绿色通道等措施,观察29批成批伤员的救治效果。结果:成批伤员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80%。结论:在应急预警系统联动模式下医院急救人员能在伤员未到达医院时,急救人员快速进入岗位,为急救成批伤员赢得了时间,因此应急预警系统的联动应用能提高成批伤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速公路交通伤与战创伤伤情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第117医院住院的2 588例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的损伤部位、伤员损伤类别、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与昆明某医院病历记载的战创伤伤员救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高速公路交通伤伤员的主要损伤部位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多部位伤及其他伤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损伤类别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肢体坏死以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创伤的急救护理均为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结论高速公路交通伤急救中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熟练的急救技能、批量伤员快速分流、有效的急救管理模式是交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军队护理人员探索平战结合的急救护理重点,也是提高应对战时及突发性事件卫勤保障中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 2 3例口腔颌面部严重复合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重点介绍了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积极配合医生救治 ,加强对伤员的心理护理及术后的饮食管理等护理措施 ,认为行之有效的护理可最大限度减轻创伤和防止并发症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战伤急救的过程中,大约有5%~10%的伤员建立血管通路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快速建立血管通路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在医院里浅表静脉穿刺失败后,一般选择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中心静脉插管耗时长,并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战场环境的特殊性无法保证中心静脉插管的顺利进行,然而骨髓腔内血管通路的建立,可使液体和药物在几秒钟内到达中央循环系统,为战时伤病员急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护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亲赴汶川地震灾区参与伤员急救与护理的体会,对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护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措施主要包括伤情评估、有序护理、维持呼吸循环通畅、减轻脑水肿、分期分批及时后送等.对现场救护的护理人员素质要求主要是全科素质、急救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应加强护理人员地震灾害医学救护能力的培养,包括灾患意识、应急能力、急救操作技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总结39例汽车内易燃爆物品爆炸致伤伤员特点、治疗及护理方法。包括分析受伤人员其成分构成、烧伤部位、烧伤深度、复合伤、并发症等特点,实施急救准备、分组早期急救等护理。认为严密组织和科学分工能保障对突发事件中的大批伤员实施快捷高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35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具体内容包括:立即吸氧、床边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监护、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检测心肌标志物的变化、镇静与止痛等急救措施以及发病早期的护理、休息与活动、心理护理、关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重点人群。认为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漏诊,护士在护理观察中除要熟练掌握专科知识的培训外,还需加强其它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观察能力,在疾病早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和救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群体伤事故频繁发生。对群体伤伤员抢救成功与否,不仅检验医院的急救能力,更重要的足反映了医院群体伤员救护组织管理是否严密。2005年我院护理部建立了护理应急系统,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2008年“4.28”胶济铁路特大交通事故群体伤救治中,护理应急系统卓有成效的运作,为55名伤员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了救护,提高了伤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29批群体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实施群体伤急救流程,将医护人员分组,各司其职,伤员在入院后于短时间内给予诊治等。认为开通绿色通道,优化急救流程,规范急救程序和各部门紧密合作是群体伤急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总结我院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经验,包括住院病人的安全转移、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地震伤员的分类救治、急救物资的紧急供应、急救现场心理干预、伤病员的后续转运等,认为做好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在应急医疗救护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性创伤在急诊室的急救护理过程.方法:对2010年7月28日南京发生的一起群体性爆炸案,快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检伤分类、分区间救治、开通绿色通道,成立物资筹备组、做好离院患者的病情评估等急救措施.结果:在出现首例伤员至最后1名伤员急救耗时2 h 45 min,共救治伤员124例,无1例发生漏诊、延治的现象.结论:在群体性伤员的抢救过程中,完善的组织管理、充分的资源利用、有力的后期保障,能最大限度地抢救伤员生命,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