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体内性激素、血脂水平,超声检测其颈动脉血管壁,评价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对118例绝经后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给予替勃龙1.25mg/d,对照组57例不用任何药物,随访1年并检测E2、MMP-9及血脂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情况。结果研究组MMP-9、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低于对照组:4.27±1.33ng/ml vs 7.96±2.15ng/ml;1.39±0.49mmol/L vs 1.85±0.61mmol/L;4.68±0.63mmol/L vs 5.54±0.77mmol/L;2.61±0.27mmol/L vs 3.38±0.45mmol/L,而研究组E230.33±8.74pg/ml高于对照组15.95±6.09pg/m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0.83±0.19mm小于对照组0.98±0.17mm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稳定性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5/61 vs 13/57)(P<0.05)。结论使用替勃龙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及血管功能,稳定斑块,有利于防治绝经后妇女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中选出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20 mg/d)和高剂量组(40 mg/d),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随访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高剂量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血脂指标(TC、TG、LDL-C、HDL-C)以及炎症因子水平(IL-6、TNF-α、hs-CRP)分别为(49.6±4.3)%、(43.6±3.3)mm、(3.11±0.46)mmol/L、(1.13±0.25)mmol/L、(1.39±0.38)mmol/L、(1.50±0.41)mmol/L、(5.0±0.7)ng/L、(14.7±1.6)ng/L、(3.1±0.5)mg/L,低剂量组分别为(45.6±4.2)%、(48.4±3.6)mm、(4.01±0.55)mmol/L、(1.59±0.31)mmol/L、(1.89±0.43)mm...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辅治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宝安区中心医院社康科诊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斑块大小及血清IGF-Ⅰ、sE-selectin、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4%(X~2=5.926,P=0.015)。观察组血清sE-selectin水平低于对照组[(9.12±1.52)ng/ml vs.(22.78±3.48)ng/ml,t=23.31,P<0.05],而血清IGF-Ⅰ、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485.23±42.22)mmol/L vs.(375.25±36.69)mmol/L、(118.96±32.25)pg/ml vs.(85.69±22.52)pg/ml,t=12.743、5.481,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2.06±0.76)mmol/L vs.(2.58±0.74)mmol/L、(4.05±0.62)mmol/L vs.(5.36±0.58)mmol/L、(3.45±0.70)mmol/L vs.(4.22±0.62)mmol/L,t=3.860、12.349、6.484,P<0.05],而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2.88±0.65)mmol/L vs.(2.32±0.72)mmol/L,t=4.54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斑块面积、IMT水平低于对照组[(15.25±4.89)mmol/L vs.(22.02±5.66)mmol/L、(0.76±0.22)mm vs.(1.02±0.36)mm,t=7.127、4.852,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调节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清IGF-Ⅰ、sE-selectin、TGF-β1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水平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以及对临床心血管事件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分别口服辛伐他汀20、40 mg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以及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辛伐他汀20mg及40 mg组均能显著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mg组:IMT治疗后(1.21mm±0.17mm)比治疗前(1.49mm±0.26mm)减少(P<0.05)。40mg组:IMT治疗后(1.19mm±0.24mm)比治疗前(1.45mm±0.22mm)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仍有调节血脂作用,同时也可进一步减轻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并能明显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收治的8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辛伐他汀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等ACS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每日20 mg,睡前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大小与数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以及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辛伐他汀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变薄,斑块面积明显变小[(1.0±0.3)mm比(1.4±0.3)mm、(17.3±3.1)mm~2比(24.8±5.9)mm~2](P<0.05),治疗后辛伐他汀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较常规治疗组薄,斑块面积小[(1.0±0.3)mm比(1.3±0.3)mm、(17.3±3.1)mm~2比(24.8±5.2)mm~2](P<0.05),斑块数量[(1.9±0.3)个比(1.9±0.5)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辛伐他汀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4.9±0.8)mmol/L比(6.3±1.0)mmol/L、(2.0±0.6)mmol/L比(2.8±0.7)mmol/L、(10.4±3.1)mmol/L比(3.1±0.7)mmol/L]及hs-CRP[(6.0±1.2)mmol/L比(9.9±2.7)mmol/L]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1.2±0.3)mmol/L比(1.6±0.4)mmol/L]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改善ACS患者颈动脉斑块IMT的厚度和面积,改善血脂水平以及炎症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强力定眩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及强力定眩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数量、IMT、斑块的面积、血脂(TC、TG、LDL-C)、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数量、面积、IMT水平均比对照组低[(1.24±0.31)vs(1.57±0.37),(16.17±2.05)mm~2vs(33.41±5.84)mm~2,(1.48±0.35)mm vs(1.74±0.54)mm](P0.05);TC、TG、LDL-C、hs-CRP水平也低于对照组[(3.81±0.67)mmol/L vs(4.32±0.80)mmol/L,(1.28±0.22)mmol/L vs(1.54±0.38)mmol/L,(2.07±0.50)mmol/L vs(2.41±0.48)mmol/L,(2.53±0.36)mg/L vs(4.23±0.94)mg/L](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强力定眩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潘剑罡  吴昊  廖峰 《当代医学》2014,(19):102-104
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关系。方法抽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2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血清Lp-PLA2、LDL-C水平等进行测定,同时选择40例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按照两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状况,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4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0例,颈动脉斑块组78例,其中稳定斑块42例,易损斑块36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Lp-PLA 2、LDL-C水平。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Lp-PLA2为(328.72±76.62)μg/L、LDL-C为(3.58±0.85)mmol/L;正常对照组Lp-PLA2为(61.31±14.81)μg/L、LDL-C为(2.21±0.72)mmol/L(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PLA 2、LDL-C水平比较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Lp-PLA2为(289.08±69.16)μg/L、LDL-C为(3.42±1.06)mmol/L明显要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Lp-PLA 2:(218.16±48.62)μg/L、LDL-C:(2.63±0.86)mmol/L(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组Lp-PLA 2:(386.72±84.25)μg/L、LDL-C:(3.86±1.14)mmol/L则显著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 2、LDL-C水平Lp-PLA 2(406.38±96.11)μg/L、LDL-C:(4.12±1.24)mmol/L较稳定斑块组Lp-PLA 2(317.06±80.23)μg/L、LDL-C:(3.51±1.08)mmol/L明显升高(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Lp-PLA2水平和LDL-C水平无明显相关(r=0.238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 2、LDL-C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017,95%CI:1.018~1.025;OR=1.039,95%CI:1.013~1.068)。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与Lp-PLA2、LDL-C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两者的含量来对其炎症程度和斑块易损度进行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8.
丁玉林  马小虎  冶明星 《医学综述》2013,(24):4563-456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蛋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同心县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安慰剂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60例;其中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每次40 mg,每日1次;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每次40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安慰剂组与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肌酐[(66.0±9.8)μmol/L vs(59.8±7.2)μmol/L]、尿微量白蛋白[(234.7±40.4)mg/L vs(145.1±26.7)mg/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2.20±0.41)mg/L vs(1.72±0.27)mg/L]、三酰甘油[(2.80±0.94)mmol/L vs(1.35±0.45)mmol/L]、总胆固醇[(5.39±1.02)mmol/L vs(3.22±0.6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7±0.43)mmol/L vs(2.60±0.6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1±1.09)mmol/L vs(2.13±0.64)mmol/L]指标的改善情况,辛伐他汀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治疗可显著改善尿蛋白水平,对于延缓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值分别为(0.67±0.10)mm及(0.85±0.26)mm,斑块发生率为10%(4/40)及63.5%(47/74),组间相比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01,以IMT≥0.85mm及/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特异性85%,敏感性71.6%,阳性预测率89.8%。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75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进行常规降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血脂测定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分别为(4.35±0.54)mmol/L、(1.35±0.64)mmol/L、(2.72±0.54)mmol/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动脉彩超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斑块数量、面积与颈动脉中层厚度分别为:(1.50±0.02) mm ,(16.98±4.15)mm与(1.18±0.34)mm,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均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IL-6、MMP-3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易损斑块组IL-6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MMP-3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脂、斑块数量与面积、颈动脉中层厚度及炎性因子水平,具有稳定或逆转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俊伏 《医学综述》2014,(24):4558-4560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每次1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两组均服用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敏C反应蛋白、斑块Crouse积分、血脂水平、颈动脉内径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疗前降低[(4.38±1.24)mg/L vs(7.07±2.59)mg/L;(2.12±0.46)mmol/L vs(3.18±0.45)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对比治疗前好转[(1.02±0.11)mm vs(1.27±0.22)mm;(3.81±1.23)分vs(4.29±1.6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应用依折麦布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的血清BNP及hs—CRP为(77.2±23.9)ng/L、(6.0±2.9)mg/L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NP(101.4±22.5)ng/L、hs—CRP(9.5±3.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及IMT分别为(0.06±0.01)cm^2、(1.84±0.46)mm、(1.29±0.64)mm均低于对照组斑块大小(0.07±0.02)cm^2、斑块厚度(2.02_-q).41)mm及IMT(1.58±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可靠,不但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斑块大小及斑块厚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的阻断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颖 《中外医疗》2016,(14):146-1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CI)并高脂血症(HP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CI并HPL与CAS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血糖、降血压、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IMT(1.0±0.5)mm与血脂TG(1.5±0.4)mmol/L、TC(4.1±0.7)mmol/L、LDL(1.7±0.3)m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3)mm、(1.8±0.5)mmol/L、(5.8±0.7)mmol/L、(3.4±0.6)mmol/L(P<0.05),HDL(2.1±0.5)mmol/L高于对照组(1.7±0.5)mmol/L(P<0.05)。两组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CI并HPL与CA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入住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的96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组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口服缬沙坦80 mg/d,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d。服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125.7±11.5)mm Hg vs(141.4±12.5)mm Hg和(72.5±10.5)mm Hg vs(88.5±10.2)mm Hg,P<0.05]。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0.72)mmol/L vs(5.79±0.74)mmol/L,(2.03±0.68)mmol/L vs(2.36±0.64)mmol/L,(3.06±0.92)mmol/L vs(3.23±0.93)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0.22)mmol/L vs(1.12±0.24)mmol/L,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中外医疗》2009,32(10):1-2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确认为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CEP,IMT等指标,与对照纽数据比较。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发病率(37.8%)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病率(21.0%)(P〈0.01)观察组血清CEP(5.14±0.88)mg/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RP(2.41±0.48)mg/L(P〈0.01);观察组IMT(1.34±0.31)mm显著高于对照组IMT(0.81±0.18)mm(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导致的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可能是因为代谢失调后引起的血清CRP升高以及IMT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方法 将2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辛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2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情况,检查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肌肥厚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6.311,P<0.01;②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BP、DBP、TC、TG、IVST、LVPWT、LVD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SBP、DBP、TC、TG、IVST、LVPWT、LVDd分别为(131 &#177;4) mm Hg vs.(139&#177;5) mmHg,(78&#177;6) mm Hg vs.(91 &#177;6) mm Hg,(4.02&#177;0.95) mmol/L vs.(5.24&#177;1.05) mmol/L,(1.05&#177;0.86) mmol/L vs.(1.55&#177;1.00) mmol/L,(9.3&#177; 1.6) mm vs.(11.1&#177;1.8)mm,(10.0&#177;1.5) mm vs.(11.9&#177;1.7) mm,(44.4&#177;2.2) mmvs.(49.3&#177;3.3) mm,各个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mm Hg =0.133 kPa).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能协同降低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降低靶器官损伤,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单纯氨氯地平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的情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测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04±0.08)mm,斑块发生率为82.28%,非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0.97±0.09)mm,斑块发生率为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情况与冠状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用于估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联合血脂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评估。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颈动脉斑块的59例体检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为(1.58±0.34)mm,其与对照组IMT值[(0.76±0.12)mm]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DL-C值和HDL-C值分别为(3.09±1.01)mmol/L和(1.18±0.37)mmol/L,其与对照组相对应的LDL-C值[(2.67±0.68)mmol/L和HDL-C值(1.33±0.32)mmol/L]相比,前者显著升高而后者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TC值[(4.94±1.18)mmol/L]和TG值[(1.85±0.67)mmol/L]与对照组[(4.69±0.76)mmol/L、(1.71±0.92)mmol/L]相比虽有一定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脑血管...  相似文献   

19.
唐奇 《当代医学》2014,(26):143-14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显著升高(77.1% vs 24.3%),并且斑块类型多为不稳定的软斑;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大(1.3±0.3) vs (0.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0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组,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斑块组(斑块组)9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增厚组(增厚组)61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63例,对照组61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中IL-17浓度,比较血浆IL-17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1)血浆IL-17水平在斑块组为(401.850±111.137)pg/ml、增厚组为(272.018±82.373)pg/ml、正常组为(195.864±64.001)pg/ml和对照组为(25.509±7.721)pg/ml,血浆IL-17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P〈0.001);(2)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17水平与IMT呈正直线相关(r=0.732,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IL-17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