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型受体(IL8RA)的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APL患者18例ATRA治疗中血浆IL8水平(ELISA法),取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加ATRA(10-6mmol/L)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MNC膜IL8RA的表达。结果:MNC加ATRA诱导72小时,上清IL8水平明显下降,MNC膜表达IL8RA增高;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前血浆IL8异常升高(达1010~2000ng/L),较体温及白细胞数量变化更敏感;感染时血浆IL6、IL8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12.34±57.31)×103U/L,234.16±7218ng/L];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化时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结论:ATRA抑制APL细胞分泌IL8,加强IL8RA的表达;监测IL8水平可预测RAS及感染发生;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提示DIC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型受体(IL-8RA)的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APL患者18例ATRA治疗中血浆IL-8水平(ELISA法)取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加ATRA(10^-6mmol/L)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MNC膜L-8RA的表达。结果:MNC加入ATRA诱导72小时,上清IL-8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8及其受体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B受体(IL8RA、IL8RB)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疗效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77例初诊AL患者外周血IL8含量,用间接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表达IL8R,并检测了15例AL完全缓解(CR)期脑脊液(CSF)中IL8水平。结果AL患者外周血IL8水平高于正常人,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4、M5高于M1~M3,BALL高于TALL(P<0.05)。ALL中IL8>100ng/L组比≤100ng/L组疗效差(P<0.05);约36.36%的AL患者IL8R(+),IL8R(+)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幼稚细胞比例显著高于IL8R(-)者(P<0.05);CR期患者CSF中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时明显升高。结论外周血和CSF中IL8水平的检测及检测骨髓MNCs膜IL8R的表达有助于AL各亚型的鉴别及预后判断;CNSL发生时CSF中IL8增高。  相似文献   

4.
羊裔明 《华西医学》1997,12(3):273-276
为研究IL-2受体α链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的表达,对19例ALL和16例AML患者治前白血病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芝光素标记单抗IL-2R1流式细胞分析,分别进行了IL-2Rα基因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检测。35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IL-2RαmRNA和P阳性表达者分别为5例和14例,前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后者,1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IL-2RαmRNA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造血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进一步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免疫、造血细胞因子在再障患者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单抗试剂盒,采用改良APAAP法及酶联免疫试剂盒,采用ELISA法对38例再障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HLA-DR抗原表达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再障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减低、CD8细胞增高、CD4/CD8降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再障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相关分析发现G-CSF与CD4细胞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细胞呈负相关;TNFα与CD8细胞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细胞及HLA-DR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与IL-6、IL-8细胞因子的活性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胃镜下,在溃疡周边取胃粘膜组织进行HP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制备胃粘膜培养液、并用ELISA夹心法检测IL-6、IL-8活性。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占88%,无感染的溃疡患者占12.5,HP感染占38%;HP感染肝粘膜IL-6、IL-8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HP阴性组;HP根除后胃粘膜IL-6、IL-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在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平似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血清IL-8浓度。结果:ALL、ANLL和CML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LL与ANLL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急性单细胞白血病组水平显著高于急粒白细胞病(M1 ̄M3)组,治疗有铲的  相似文献   

8.
母血,羊水中IL—6和IL—8水平与绒毛羊膜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6和IL-8在监测胎膜早破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46例胎膜早破孕妇母血清、羊水中IL-6和IL-8水平进行监测,并以正常足月妊娠孕妇20例做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孕妇母血清中IL-6、8和羊水中IL-6、8水平均较正常足月妊娠组高,差异显著(P<0.01;P<0.05);随着破膜时间延长母血中IL-6、8和羊水中IL-6、8有增加趋势;绒毛羊膜炎患者13例,其母血、羊水中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绒毛羊膜炎患者(P<0.05)。结论测定胎膜早破孕妇羊水IL-6和IL-8水平对识别绒毛羊膜炎起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的高分泌IL-6的FBL-3红白血病细胞(FBL-3-IL-6+)株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动态观察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其IL-6的分泌水平,同时动态观察经腹腔、局部皮下注射途径将其移植入C57BL/6小鼠体内后,血清和局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表明,FBL-3-IL-6+细胞以8Gy照射剂量为制备瘤苗的最佳照射剂量,照射后2周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IL-6分泌量。体内移植时,经腹腔途径注入后可测得一定浓度的血清IL-6,皮下注入时注射局部细胞培养上清中亦有一定水平的IL-6。为将该细胞作为治疗白血病瘤苗及其注射间隔时间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平方波脉冲电转法将编码人IL-6受体的cDNA转入不表达IL-6R的BNML大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LT12细胞中,转染细胞经含600μg/ml的G418半固体。液体二步法培养,筛出G418抗性细胞;FACS检测显示该细胞与FITC标记的抗IL-6R单抗呈显著的荧光强度; ̄(125)I-IL-6受体结合实验表明,kd=4.7nm,每个细胞IL-6R数为4000左右;Northern-Blot发现该细胞的RNA与 ̄(32)P标记的1.5kb的IL-6RcDNA探针呈明显的杂交信号,证明我们已成功地建立了高表达人IL-6R的LT12-IL-6R ̄+的大鼠急性白血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1.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IL—8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促肝细胞生长素对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IL-8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ISA法观察78例各型重症肝炎经PHGF治疗后血清IL-6、IL-8的动态改变。结果: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亚急、慢性重症肝炎IL-6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重症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甲、戊型病毒感染者。PHGF治疗后各型重症肝炎死亡率明显下降,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IL-6、IL-8水平的下降呈明显正相关,且下降时间早、幅度大,治疗8周后血清IL-6、IL-8水平较对照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监测IL-6、IL-8水平能反映重症肝炎的肝损伤程度及判定预后;PHGF能改善重症肝炎的免疫功能紊乱,减轻肝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2及其受体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2(IL-2)活化的T淋巴细胞有IL-2受体(IL-2R)表达,除NK细胞外,休止期的T淋巴细胞无IL-2R表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有IL-2R的表达,本文就AML细胞IL-2R表达、IL-2对这些细胞的影响及其在AML治疗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腔局部白细胞介素-8(IL-8)的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以及其在评价腹透液生物相容性中的临床意义。采用细胞原位杂交、逆转录-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例非腹膜炎CAPD患者腹腔内巨噬细胞(MP)的表达和透出液中IL-8产生水平,以外周血清和外周淋巴细胞作自身对照。基因表达结果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处理。结果显示腹腔内透析液IL-8水平明显高于血清(39.29±16.3pg/mlvs24.32±12.4pg/mlP<0.05),腹腔巨噬细胞表达IL-8的信号也明显强于外周血淋巴细胞(3.26±1.21pg/mlvs1.34±0.58pg/mlP<0.05)。结果表明在CAPD患者中,由于非生理性腹透液的长期刺激使腹腔巨噬细胞处于一种慢性激活状态并表达、释放IL-8,如监测透出液中IL-8水平可作为评价腹透液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血浆IL-8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代期及氮质血症期患者血浆IL-8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肾功能衰竭期患者血浆IL-8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程中,血浆IL-8含量与血肌酐、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结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对16例早产儿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8,TNF-及sIl-2R进行测定,并与20例正常早产儿比较,结果显示;肺炎患儿急性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恢复期(2周后)实验组(补充VA)IL-6,IL-8,TNF-均降至正常早产水平,sIL-2R下降急剧显著低于正常早产儿组;对照组(未补充VA)患儿细胞因子水平虽有所下降,但除sIL-  相似文献   

16.
作者将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至FBL-3红白血病细胞,建立了高分泌IL6的FBL-3细胞克隆株,并观察了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将IL-6表达载体BCMGNeo-IL-6转移至FBL-3细胞中,通过G4l8抗性筛选、有限稀释法和上清中IL-6活性的测定,从多株阳性克隆中筛选到一株高分泌IL-6(225.6U/ml)的克隆株。体外观察表明,IL-6基因转染的FBL-3细胞体外生长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均减弱,且其生长抑制程度与分泌IL-6水平呈正相关。给小鼠皮下接种后肿瘤结节形成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荷瘤小鼠存活期延长。以上结果表明,IL-6基因转染的FBL-3细胞致瘤性下降,这为将该细胞制备成新型瘤苗治疗白血病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IL-2、sIL-2R、IL-6、IL-8和TNFα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在恶性淋巴瘤(ML)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49例ML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等5种细胞因子浓度。结果: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大部分初治、复发患者中治疗前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IL-6,IL-8升高;治疗有反应的下降,完全缓解时与对照组无差异;治疗无反应的仍保持高水平。IL-2及sIL-2R升高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患者较Ⅰ、Ⅱ期明显增高;sIL-2R与肿瘤负荷有关;IL-6与患者有无B组症状相关,B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而与分期无关;IL-8升高与临床分期及B组症状有关,与其他临床血液学指标无关。结论:细胞因子的变化可以作为观察ML病情及监测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应用平方波脉冲电转法将编码人IL-6受体的cDNA转入不表达IL-6R的BNML大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IL12细胞中,转染细胞经含600μg/ml的G418半固体-液体二步法培养,筛出G418抗性细胞;FACS检测显示该细胞与FITC标记的抗IL-6R单抗呈显的荧光强度,^125I-IL-6受体结合实验表明,kd=4.7nm,每个细胞IL-6R数为4000左右,Northern-Blot发现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的高分泌IL-6的FBL-3红白血病细胞(FBL-3-IL-6)株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动态观察在不同剂量^60Coγ射凰其IL-6的分泌水平,同时动态观察经腹腔、局部皮下注射途径将其移植入C57BL/6小鼠体内后,血清和局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表明,FBL-3-IL-6细胞以8Gy照射剂量为制备瘤苗的最佳照射剂量。照射后2周内一直保护较高水平的I  相似文献   

20.
sIL-2R在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中43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8+细胞数。将患者以不同病期,是否伴有感染等情况分组进行比较,并对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sIL-2R随访。结果:多发性骨髓瘤、NH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含量高于正常人,其水平与疾病的临床分期、病程密切相关。上述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细胞数与CD8+细胞数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清sIL-2R水平在此类疾病中与感染无关。结论:在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sIL-2R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及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而明显升高,可作为一个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