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从肝论治女性迟发性痤疮,进一步探讨女性迟发型痤疮的发病机理。方法:将门诊60例符合女性迟发性痤疮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解郁散结方(月季花、凌霄花、黄芩、炒栀子、赤芍、桃仁等),对照组采用维胺脂胶囊,应用皮损的消退率和生活质量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皮损消退率和生活质量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性迟发型痤疮的发病与平素情志紧张,肝郁不舒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治疗老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浴治疗,2周为1疗程,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0例中,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0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麦饭石浴疗治疗老年瘙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配合外搽维生素E乳霜,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麦饭石浴疗每日1次,疗程2周.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饭石浴疗治疗老年瘙痒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8.
9.
中医对阳萎的治疗一般多从肾论治。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相关甚密,因此试从肝论治。对100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效果显著。一、临床资料100例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22~35岁57例,36~50岁28例,51~66岁15例。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7年。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肝主疏泄理论治疗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水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肝主疏泄辨证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肝主疏泄理论,对水肿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肝主疏泄辨证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肝主疏泄理论治疗水肿,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1 疏肝解郁法 适用于瘙痒轻重不一 ,间有缓解 ,同时伴情志不舒 ,善太息或胸闷胁胀等症。方用逍遥散加减 :郁金、当归各 1 5g,柴胡、白术各 1 2 g,白芍、薄荷各 9g,蝉蜕 6g。水煎服 ,1 d1剂。该型多见于性格内向的老年人 ,长期郁郁寡欢 ,肝气郁结 ,气血运行不畅 ,郁久生风 ,则致全身瘙痒不已。曾治一李姓老人 ,全身间歇性瘙痒已近半年 ,曾用多种方法治疗而疗效不佳。追溯病因 ,乃于 1年前 ,老伴不幸去世 ,子女不孝 ,致使精神长期抑郁不舒 ,日久生痒。查舌红、少苔 ,脉细数。上方酌加滑石 30 g,木通1 2 g,黄芩 9g,甘草 6g以疏肝气 ,清心火。… 相似文献
14.
15.
张春敏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1,(10):855-857
痛经在妇科临证中颇为常见,中医学有"经来腹痛"、"吊阴痛"、"经行下牛膜片"等记载。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笔者经过对历代医家的医案整理研究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采用分肝郁、肝热、肝寒、肝虚4型从肝论治治疗痛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会导致患者注意力下降、抑郁、焦虑等神经心理异常,而此类神经心理异常又会反过来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该病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值得关注。中医学认为,百病生于气,气郁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气血津液的布散失常,形成痰阻、食积、瘀血等病理产物,导致神魂失养,进而引发失眠。若失眠经久不愈,肝郁会愈加严重,导致病情缠绵难愈。李润东教授临床观察发现失眠的病因病机多为肝郁,主张以疏肝解郁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李润东教授以中医脏腑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治疗失眠当从肝入手,兼顾他脏,并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调摄,叮嘱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定时就寝,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治疗时,李润东教授擅长运用药对,充分发挥药物的相互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文章从肝的生理功能出发,从肝主疏泄,肝藏血、血舍魂,肝开窍于目三个方面阐述肝与睡眠的关系,以治肝为中心,兼顾调理其他四脏,以求阴平阳秘。心静神自安,则失眠可愈。 相似文献
17.
19.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10)
失眠始载于《黄帝内经》,描述为"不得卧""目不瞑"。感受外邪、情志内伤、气血亏虚、饮食不节、阴阳失衡、心神失养、脏腑不安等,病分虚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郁则气不通,血凝则神不得安,肝胆火盛上扰心神,神不得内守,故不寐多与肝脏有关,从肝胆论治,分为肝郁血瘀、肝胆火盛、心脾亏损三型,分别使用血府逐瘀汤(柴胡、桃仁各9g,枳壳12g,川芎15g,红花、桔梗各6g,牛膝15g,当归10g,生地黄、赤芍各15g,磁石30g,朱砂冲1.5g,生甘草6g);半夏厚朴汤方(柴胡、白芍各10g,黄芩12g,陈皮10g,生龙牡30g,半夏、桂枝各9g,茯苓15g,青礞石30g,远志10g,党参12g,甘草炙6g);六君子汤(黄芪24g,茯苓18g,远志炙16g,法半夏10g,党参24g,陈皮、枣仁、谷芽炒各10g,甘草3g)。根据不同证型分而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