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灯盏花种植技术初探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筛选灯盏花优质种源,研究其种植技术及栽培习性。方法 观测了6份灯盏花种源的主要经济性状,种子发芽、出苗与大田生育进程及其不同生育期的灯盏花乙素含量。结果 种源QS-3,QS-6和QS-1在产量和含量方面表现较好,其大棚种植条件下的产量均高于露地;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较低,出苗时间较长;引种栽培后的灯盏花个体较野生条件下大;不同生育期的灯盏花乙素含量不同,其中初花期含量最高。并针对上述特征,提出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结论 通过人工种植灯盏花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生物学特性及其药用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俭  肖逢连  阳小燕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25-2926
灯盏花为菊科飞蓬属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Hand.-Mazz.的全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黄酮、吡喃酮、咖啡酸酯、酚酸类等50多种化合物。其活性成分主要为灯盏乙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脏,抗血栓形成,保护脑缺血神经,减少脑组织缺血及再灌注损害,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保护糖尿病性肝脏、肾脏等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纯化灯盏花素的大孔树脂;方法:建立灯盏乙素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以灯盏乙素为指标筛选适用的大孔树脂型号;结果:HPD型号大孔树脂可供纯化灯盏花素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多舌飞蓬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不同产地的多舌飞蓬[Erigeron multiradiatus(Wall.)Benth.]中总黄酮及灯盏乙素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以灯盏乙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的含量。结果:四川产的多舌飞蓬比云南迪庆产的多舌飞蓬的总黄酮及灯盏乙素含量高,以四川甘孜县新路海的含量最高。结论:此结论可为寻找灯盏细辛的替代品种,进一步研究开发多舌飞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滴丸中灯盏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灯盏花素滴丸是根据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收载品种灯盏花素片改剂型而得。灯盏花素片收载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等。灯盏花素滴丸主要有效成分为灯盏乙素[1,2 ] ,灯盏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3 ] 、毛细管电泳法[4] 和高效液相色谱法[5] 。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滴丸中灯盏乙素的含量,该方法灵敏、专属、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制剂....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飞蓬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飞蓬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影响,验证逆境效应理论.方法:测定8%,15%,23%3个水分梯度下短葶飞蓬植株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氮含量、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结果和结论:8%,23%含水量组的短葶飞蓬植株F_v/F_m明显低于15%正常水处理组,分别构成轻度干旱和水涝胁迫.2种水分胁迫条件下,短葶飞蓬氮含量低于正常处理组,而有效成分却显著高于正常水处理组.水分胁迫促进了短葶飞蓬药用成分的积累,结果支持环境诱导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碳素/营养平衡假说"和道地药材形成的"逆境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7.
灯盏乙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丽  刘东阳  江骥  胡蓓 《中草药》2006,37(8):附9-附11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经醇提后的一类总黄酮,其主要包括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灯盏乙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苷(scutellarin,又名灯盏乙素、野黄芩苷)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及脑栓死等所致完全性及不完全性瘫痪。同时对冠心病、高黏滞血症、白斑癌变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现将灯盏乙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药效学研究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灯盏乙素对心脑血管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灯盏花素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灯盏乙素,所以常用主要含灯盏乙素的灯盏花素注射液或片剂进行研究。1.1对脑血管的作用:Hu等[1]用灯盏花素对缺…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含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新 《中成药》1998,20(11):49-50
灯盏花是菊科短葶飞蓬属植物灯盏细辛En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性味苦。主含黄酮葡萄醛甲酸酯甙、羟基黄芩素木醛酮等化学成分。功能活血舒筋、散寒解表、止痛消积等。复发性口疮(RAu)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RAU患者唇舌粘膜存在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变化,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亦能收到良好疗效。本实验是研制了灯盏花含片,以颗粒的制备、屏蔽苦味后的适口性及压片的粘冲性等为筛选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1药品、辅料与设备1.1药品:灯盏花干燥全草,购自上海…  相似文献   

9.
王红  刘琼  AliAbdell  徐辉碧 《中草药》2004,35(4):413-415
目的 研究灯盏乙素拮抗硒对人肝细胞株L-02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研究灯盏乙素和硒对L—02细胞生长的作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测定丙二醛(MDA)、巯基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等氧化还原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0.5mmol/L灯盏乙素与细胞作用48h时达到促细胞生长最佳条件,且可以显著拮抗1.5μmol/L硒对L—0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灯盏乙素和硒共同处理的细胞与仅用硒处理的细胞相比,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MDA含量显著降低,巯基含量及体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增高。结论 灯盏乙素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和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拮抗硒对L—02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灯盏花的有效成分灯盏乙素是一种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仍缺乏对其合成途径的相关认识。查尔酮合成酶(CHS)是黄酮类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酶,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CHS表达水平与灯盏花中各组织灯盏乙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阐明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灯盏乙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通过RT-PCR及RACE方法从灯盏花中克隆CHS基因全长,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灯盏花各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HPLC分析各组织中灯盏乙素的含量。 结果: 序列全长1 270 bp,编码405氨基酸,该基因DNA序列与菊科植物的同源基因相似性在80%左右,荧光定量显示CHS在叶中表达量最高,远高于根、茎和花;HPLC发现灯盏乙素在叶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花和茎,而在根中未检测到。 结论: 相关性分析表明CHS相对表达量与灯盏花不同部位灯盏乙素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r=0.761,P<0.05),说明灯盏乙素的生成与CHS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重壤土上鱼腥草干物质积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种重壤土上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干物质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全株干物质积累变化曲线不尽相同。在试验期内,粘粉质和粉砂质重壤上鱼腥草干物质积累曲线均表现为S型,而砂粉质重壤上鱼腥草干物质积累,至收获时仍处在直线增长期。据此认为,砂粉质重壤土种植鱼腥草时可适当推迟采收期。试验结果同时表明,重壤土上种植鱼腥草宜选质地偏砂者。建议在质地偏砂重壤土上栽种鱼腥草时增施有机肥作底肥,并适当追施氮肥。文中还对鱼腥草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三倍体培育及生物性状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育三倍体灯盏花,并对其重要经济性状进行评估。方法利用秋水仙素诱导获得的灯盏花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栽培种杂交获得三倍体灯盏花。用染色体法鉴定灯盏花倍性,大田观察评估三倍体灯盏花形态学特征,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量。结果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成功获得三倍体灯盏花(2n=3x=27);与双亲相比,三倍体灯盏花植株在株高、叶片长、叶片宽、花瓣数、气孔大小上大于二倍体,低于四倍体,但其叶片数和花朵直径均大于双亲;三倍体植株生长旺盛,灯盏乙素质量分数1.38%,介于四倍体(1.51%)和二倍体(1.22%)之间,但其产量显著高出四倍体,为二倍体的2.14倍和四倍体的1.84倍。结论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培育的三倍体灯盏花,灯盏乙素量虽然低于四倍体,但显著高于二倍体,综合其产量远远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特征,三倍体灯盏花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灯盏细辛化学成分及视神经保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视神经保护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植物化学分离方法,结合体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影响实验,从灯盏细辛视神经保护有效部位分离化学成分,运用现代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进行化合物的视神经保护活性测定。结果从灯盏细辛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为:槲皮素(1)、芹菜素(2)、飞蓬苷(3)、东茛菪素(4)、咖啡酸(5)、3-O-咖啡酰基-奎宁酸(6)和野黄芩苷(灯盏乙素,7)。结论其中东莨菪素(4)、咖啡酸(5)、野黄芩苷(7)具有视神经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次生代谢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管花肉苁蓉寄生生长和柽柳-管花肉苁蓉不同部位松果菊苷含量的研究,为明确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的次生代谢部位及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高效液相系统分析了指标性成分松果菊苷含量,比较分析了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量、松果菊苷积累量和寄生柽柳根粗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植株内的松果菊苷积累量显著增加,两者与寄生的柽柳根粗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吸器韧皮部的松果菊苷质量分数为1553%,高于吸器木质部、管花肉苁蓉植株及其他部位的松果菊苷含量。结论:吸器韧皮部可能是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的次生代谢部位。  相似文献   

15.
夏枯草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及其干物质积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夏枯草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吸收分配特性,以期为夏枯草科学施肥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枯草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采样,测定全株与各器官生物量及其氮、磷、钾含量.结果: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呈线性增加趋势,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4月中旬至5月上旬植株干物质阶段积累率最高,达63.71%.3月下旬至4月中旬植株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中;5月上甸至5月下旬茎中于物质分配率最高;至6月中旬,果穗干物质分配率最大.4月中旬前,植株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较少,各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叶片;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均占整个生长期最大,分别为72.35%,59.82%,87.41%,此期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茎中;转入生殖生长期(即5月上甸后),果穗中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分配率逐渐增大,并于6月中旬均达最高值.整个生长期以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期,同时也是氮、磷、钾最大效率期.结论: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生长发育最关键时期,期间需注意田间水肥调控,以促进植株顶端现蕾与干物质积累.每生产100 kg夏枯草果穗,需吸收1.62 kg N,0.36 kg P2O5,2.88 kg K2O,各养分间吸收比例N-P2O5-K2O为1:0.22:1.77.  相似文献   

16.
温郁金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温郁金生长发育规律,为获得优质、高产药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观察植株形态变化,并测定叶片、根茎、块根干物质及挥发油含量。结果:温郁金发育过程大体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发根发芽期、苗期、叶丛期、根茎膨大期、干物质积累期。在根茎膨大期以前,地上部分干物质占全株干物质的70%以上,在叶丛期,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每天3.90 g/株;在干物质积累期,根茎干物质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达到33%以上,增长率最大值每天3.83 g/株,期末根茎挥发油含量大值1.20 mL·100 g-1。结论:温郁金经历了2个生长中心,当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率曲线与根茎干物质增长率曲线相交时,可作为地上部分的生长向根茎部生长转移的依据。根茎挥发油含量随其干物质增长率的迅速上升而增加,12月中旬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黄酮苷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从菊科植物灯盏花Erigeron brevis capus中分得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灯盏乙素(scutellarin,I)、5,6,4′-三羟基黄酮-7-O-β-D-半乳糖醛酸苷(5,6,4′-trihydroxy flavone-7-O-β-D-galactonic acid,Ⅱ)、灯盏素(4′-hydroxy baicalein-7-O-β-D-pyranglu  相似文献   

18.
苏文华  张光飞  王泽明  周鸿 《中草药》2009,40(12):1963-1966
目的 探讨N、P和K肥在植物生物量和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中的影响作用,揭示药用植物生物量积累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积累的关系,为建立合理的施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尿素、磷酸和氯化钾3种N、P和K肥按正交设计组成3因素3水平的9个处理组合.用盆栽法比较灯盏花开花植株的生物量、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的量.结果 生物量适宜高N、P和K施肥量组合,有效成分量则偏向低施肥量组合.3肥素中,N作用最强,对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有效成分积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有效成分产量的作用不显著.P对有效成分量的作用高于K,但对生物量的影响低于K.K对有效成分产量的作用最大.结论 N、P和K施肥提高灯盏花药材生物产量时将会导致黄酮等次生代谢有效成分量下降,但可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9.
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与生长发育和月份变化的关系,环境与遗传因素对总黄酮含量的决定作用。方法 测定同一月份不同生长发育期、同一生长发育期不同月份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的器官分布,阳生和阴生生境下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不同花色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结果 短葶飞蓬的总黄酮主要分布于地上部分,而地上部分的总黄酮含量以盛花期员高,谢花期最低。4~6月盛花期短葶飞蓬各器官的总黄酮含量月份变化不显著。光照强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短葶飞蓬的花色不能作为总黄酮含量的选择标记,遗传因素对个体间总黄酮含量差异起重要作用。结论 通过遗传育种提高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的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