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和护理。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延迟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预后。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住院时间短,维持营养状态好,并发症低,预后高于延迟肠内营养组。结论: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实施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4例,肠内营养(EN)组31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患者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早期(发病后48~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实验组,GCS评分4~8分)与按传统方法发病后7~8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5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守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血清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临床疗效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且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谢芳  李素玲 《华夏医学》2006,19(3):578-580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往往有较长的意识障碍期,不能正常进食,而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肌蛋白大量分解,机体出现高尿素氮和负氮平衡,如果没有合理的营养支持,将迅速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从而使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神经功能的恢复[1].我院ICU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7例,通过加强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及护理,在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和生命质量方面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营养支持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和护理。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延迟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预后。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住院时间短,维持营养状态好,并发症低,预后高于延迟肠内营养组。结论: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实施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的深入 ,对肠内营养 (EN)的效果有了更深的认识与评价。尤其是危重患者 ,作为全身应激反应中心的小肠 ,其结构与功能的维持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肠内营养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EN) ,尤其与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在摄入同等热能、同等氮量的条件下比较报道较少。我们采用 2 4h持续滴注胃肠要素膳的早期鼻饲肠内营养方法与TPN进行比较 ,探讨其作用差异。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经临床和CT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6 4例 ,其中右侧基底节区血肿 34例 ,左侧基底节区血肿 2 8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IH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方法.方法 选取106例行手术治疗的SI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后PA、TP、Hb及CD3+、CD4+、CD4 +/CD8+、IgM、IgG、IgA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P<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肠内营养应用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24h、25~48h、49~72h开始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GCS评分。结果 :术后14d,B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A、C两组高,A、B两组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C组,B组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A、C两组,B组GCS评分显著优于A、C两组。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于术后25~48h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更能满足患者营养需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意识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早期采用完全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统计患者并发症性情况、生存率及患者1、7、14 d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者中,早期营养支持组在并发症减少、GC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而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两种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术后48h开始肠内营养支持,选用营养科配制的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为家属自制流食.观察两组的营养监测指标、体格测量指标、胃肠道等主要并发症及负氮平衡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14d除白蛋白(albumin,ALB)外,研究组体重(weight,WT)、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液淋巴细胞总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及胃肠道等主要并发症情况及负氮平衡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科学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促进营养状况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血脂联素(adiponectin,AP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京地区人群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NaPshot法检测APN中rs2241766?rs1501299?rs17300539和rs266729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150例HICH患者及150例正常健康人中的分布特征?结果:①rs266729位点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②rs266729位点的GG基因型的HICH病危险度是CC基因型的2.623倍(95%CI:1.282~5.366;P=0.008),校正后仍为HICH的危险因素;③rs2241766?rs1501299?rs17300539位点与HICH的发病风险均没有关联?结论:ADIPOQ基因的rs266729基因多态性与南京地区汉族人群HICH的易感性相关;rs266729位点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南京地区汉族人群HICH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陈元姝 《吉林医学》2013,34(7):1214-12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LB及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第8天时ALB及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治疗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2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194例,生活质量按ADL评分Ⅰ级31例,Ⅱ级52例,Ⅲ级56例,Ⅳ级43例,Ⅴ级12例。结论:积极治疗高血压、高颅压、高热、高血糖及预防各种并发症是围手术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17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缺血,脑水肿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术后5~7 d后采用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等药物的分为一组(治疗组)共108例.另一组为术后一直未用扩管药物的病例70例(对照组).并就两组病人的术后,功能康复的等级(ADL)及住院日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使用扩管药物组的ADL预后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住院日也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5~7 d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其愈后明显优于不用扩管药物.故作者主张高血压脑出血术后5~7 d采用扩管及降低血液粘滞度药物,有利于脑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选取6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其治疗、预防方法。结果:60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120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占20.0%。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存活72例,死亡48例,死亡率为40.0%。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治疗方法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很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从2006年6月到2013年6月接受微创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分为钻孔引流组以及小骨窗开颅组,回顾性总结微创术后并发症的种类,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相关防治措施.结果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颅内再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积气、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损伤、泌尿系感染.对两组患者微创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钻孔引流组发生颅内再出血大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小骨窗开颅组发生颅内积气大于钻孔引流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微创术后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急性肾损伤、泌尿系感染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应尽早发现和预防,有重点地积极给予治疗,以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早期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对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HICH患者,按入组序列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降颅内压、止血、脱水、神经营养药物等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脑出血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天、7天及14天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NO、MAD、SOD水平。结果:(1)两组治疗第3天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时,治疗第7天、第14天下降,且低于第3天,第14天低于治疗前,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治疗第3天血清NO、MA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时,治疗第7天、第14天下降,且低于第3天,第14天低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第3天<第7天<第14天,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血清NO、MA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早期治疗老年HICH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ADL分级比较差异显著(P〈0.01)。轻型和中型的患者,微创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P〈0.05)。出血量〈40mL和4060mL的患者.微创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的肺部感染率、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开颅组。再出血率高于开颅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但是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总体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但血肿清除率低于传统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针对48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48例患者经精心治疗,显著好转13例,有好转20例,有进步5例,10例未愈出院。住院5 d~31 d,平均26.5 d。结论出血量较大,年龄偏大,血压过高和就诊时间过晚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