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基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乘以注射系数对比剂注射方案冠脉CTA成像的可行性。方法:300例有胸痛症状行冠脉CTA成像的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注射速率为0.15×BMI(mL/s);B组,注射速率为0.20×BMI(mL/s);C组,注射速率为0.25×BMI(mL/s),按注射速率×9计算对比剂用量。扫描后主观评估图像质量及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proximal portion of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和右冠状动脉(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三支冠脉开口内造影剂浓度。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显示B组优秀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3组不同方案主动脉及冠状动脉3个主要分支(LAD近端、LCX近端及RCA近端)CT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3组方案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依次递增。结论:基于体质量指数乘以注射系数调整对比剂注射速率与用量的冠脉CTA成像方法可以满足临床诊断,并且可以大大降低对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KG*2〗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对于不同心功能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的影响水平,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增强扫描时血管对比剂的应用体会。 〖HTH〗方法〖KG*2〗入选256层螺旋CT冠动脉血管成像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8例。首先根据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A组(射血分数≥50%,n=58)、B组(射血分数<50%,n=40),每组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1组、A2组各29例,B1组、B2组各20例。增强扫描时,A1组、B1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7 mL/kg;A2组、B2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8 mL/kg。测定注入对比剂后患者升主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对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各组上述指标数值进行比较。 〖HTH〗结果〖KG*2〗4组前降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远段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图像质量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使用低剂量对比剂(0.7 mL/kg)并不减弱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于心功能降低的患者,低剂量对比剂会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减少对比剂用量会降低冠状静脉窦的CT最大值;在应用相同剂量对比剂的情况下,心功能正常组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低于心功能不全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依据患者体重选择对比剂用量和在前者用量基础上减少10ml的优化对比剂注射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95例患者随即分为A组和B组,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mg/ml)。A组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对比剂用量(1.0ml/kg),B组的对比剂用量在A组用量基础上减去10ml。选择冠状动脉不同节段处测量对比剂增强水平。统计分析二组的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和冠状动脉对比剂增强水平。结果 A组和B组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7±0.13和4.49±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冠状动脉中段和左旋支中段对比剂平均增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剂用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它们分别为(69.90±9.37)ml和(59.57±7.52)ml。结论与依据患者体重选择对比剂用量相比,在此基础上再减少10ml的优化对比剂注射技术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图像,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低辐射、低对比剂用量(双低)技术用于大体重患者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拟诊冠心病且体重90Kg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B和对照组A。A组,44例,使用120Kv管电压,碘佛醇320mgI/mL对比剂;B组,42例,使用100Kv管电压,威视派克270mgI/mL对比剂;A、B两组均使用智能毫安技术,对比剂用量均为0.625mL/Kg;采用东芝Aquilion One前瞻式心电门控扫描、三维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3DAIDR)降噪。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CT强化值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同时比较两组间噪声(SR)、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图像中各支血管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for all),B组ED为:(3.68±2.19)mSv低于A组:(8.16±5.55)mSv(P0.05),平均减少了54%。结论低辐射、低对比剂量(双低)技术用于大体重患者可以获得不差于常规辐射和对比剂用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有利于降低X线和碘对比剂对患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CT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的因素,为辐射剂量控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0例,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5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注射速度4.5mL/s;治疗组患者给予7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注射速度5mL/s.结果 在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增强效果方面,观察组的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增强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动脉主要分支近段及远段强化效果方面,观察组的主动脉根部、主动脉根部、回旋支远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及右冠状动脉近段的强化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降支远段及回旋支远段增强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注射剂量优化方案是可行的,在诊断中给予7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同时注射速度5mL/s的优越性明显,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0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256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扫描,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碘浓度300mgI/mL,B组30例采用碘浓度320mgI/mL,C组30例采用碘浓度350mgI/mL,根据患者的实际体质量选择对比剂的用量(0.8mL/kg),比较3组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图像载噪比(carrier to noise ratio,CNR)、质量评分、节段可评价比率、节段优良率及碘用量等。结果 A组显示冠状动脉371段,B组显示冠状动脉368段,C组显示冠状动脉365段。C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图像节段可评价率及优良率高于A组和B组(P<0.01)。C组CNR和主动脉CT值高于A组和B组,B组CNR高于A组(P<0.05)。3组间SNR和主动脉S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碘用量低于C组(P<0.05)。结论采用256层前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并且保证图像质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与120kVp管电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方案对比,探讨在320排CT上应用70kV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低对比剂流速的方案对正常体重指数(BMI≤30kg/m2)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宽体探测器CT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采集数据。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70kVp管电压以及低对比剂用量和流速;B组采用120kV管电压以及常规对比剂用量和流速。两组均采用混合迭代算法重建数据,统计患者的年龄、体重、BMI、心率、对比剂用量及流速等数据,测量冠脉各节段管腔内的CT值、SD值以及相邻胸壁脂肪组织的CT值与SD值,评估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图像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图像的主观指标。 结果 两组数据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评估为0.772,一致性较好。冠脉动脉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17±0.38,B组1.21±0.43,χ2=-0.958,P=0.338)。两组冠状动脉优良率为(100%与98.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对比剂用量(A组27.15?3.70,B组48.92?5.08,t=-17.664,P=0.000)以及流速(A组2.71?0.37,B组4.50?0.35,t=-17.851,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吸收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80±0.16,B组3.13±0.67,t=-17.282,P=0.000)。 结论 70kV管电压在320排CT上对正常体重指数(BMI≤30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是可行的,在亚毫希弗条件下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且较常规扫描方案大幅降低了碘对比剂用量以及注射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少对比剂注射时间、优化对比剂用量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oronarycomputed tomographicangiography,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成像检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注射时间10s)50例、B组(注射时间8s)50例,两组选用相同对比剂。在升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起始处管腔内及邻近脂肪组织内放置感兴趣区,测量CT值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比较主动脉及各冠状动脉主干内CT值及血管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采用5分法(1分最差,5分最好)主观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使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比较。记录并比较对比剂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结果两组间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碘对比剂用量为(46.16±6.90)mL,B组碘对比剂用量为(35.74±4.81)mL,减少约22.57%。两组在主动脉根部、RCA、LM、LAD、LCX起始处CT值、CNR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主观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选择8s对比剂注射时间能够有效减少对比剂的用量,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彦飞  王倩  常亮  赵英莉 《安徽医学》2016,37(9):1121-1123
目的 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不同对比剂用量对冠状动脉及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榆林市北方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低心率患者150例,根据体质量分为3组,体质量<75 kg为A组(50例),体质量≥75 kg,依照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B组(50例)和C组(50例)。A组以0.7 mL/kg注射对比剂,B组以0.7 mL/kg注射对比剂,C组以0.8 mL/kg注射对比剂。观察并比较延迟时间、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图像质量,检测患者造影前后肌酐(Cre)、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延迟时间、扫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前降支远段、冠状动脉左主干、冠状静脉窦的CT值显著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3组患者的Cre、CysC、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查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体质量调整C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的用量是可行的,有利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宽体探测器CT冠脉联合头颈部及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一站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患者CTA资料,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CTA成像,疑心脑血管累及后再次行心脑血管联合成像,B组行冠脉CTA联合头颈部及主动脉CTA“一站式”检查,对2组扫描获得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及检查耗时。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M1段、颈总动脉、椎动脉V4段、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主动脉根部、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的CT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sie ratio,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比剂使用量较A组减少约45%,检查耗时较A组减少约5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一站式”联合扫描,可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冠脉、头颈及主动脉血管图像,操作简便,耗时短,对比剂用量少,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8日至2007年9月30日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结果,共326例,包括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对每位患者图像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心脏及冠状动脉树,二者图像融合,透明化处理,分别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起始部位、走行分布情况。结果:共326例冠状动脉各段及其与心脏关系清楚显示,冠状动脉起源正常313例(96.0%),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13例(4.0%)。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主动脉右窦上方1例,右圆锥支(CB)开口于主动脉右窦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LM)开口于主动脉左窦上方5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及回旋支(LCX)分别开口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侧圆锥支(LCA)开口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旋支开口于主动脉右窦1例。另有1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口于主动脉升部前壁和乳内动脉.并可见侧支循环动脉。循环类型呈右冠优势型311例(95.4%),均衡型6例(1.8%),左冠优势型9例(2.8呦。结论:64层螺旋CT图像融合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脏关系直观、准确,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与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冠脉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对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征求患者同意,对该组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作为做对照。B组行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结果 A组质量评分为(2.50±0.43)分,B组质量评分为(2.49±0.52)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冠状动脉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50%的狭窄的敏感性为95.6%(66/69),特异性为95.7%(114/119),阳性预测值92.9%(66/71),阴性预测值97.4%(114/117)。结论 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与256层螺旋CT无明显差异;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月期间怀疑冠状动脉病变而接受CCTA检查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对比剂碘浓度为300mg/m L,能谱低剂量扫描模式,B组使用对比剂碘浓度为370mg/m L,管电压120k V,比较两组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段(LAD),右冠状动脉(RCA)的CT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评价图像质量等。结果 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摄入量分别为(32.08±3.12)m Gy、(10.51±2.03)m Sv和(13.86±1.09)g,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图像噪声为(24.12±2.27)HU,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LM、LAD、RCA近段管腔的CT值分别为(480.15±52.08)HU、(460.15±60.14)HU、(455.13±60.42)HU,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LM、LAD、RCA近段管腔的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节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3,P0.05。结论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行冠状动脉检查,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并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双源64层CT(DSCT)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不同剂量对比剂冠状动脉显影质量,探讨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对比剂的合适剂量。方法临床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78例进行冠脉CTA检查,对比剂为欧乃派克(350 mgI.mL-1)。按对比剂注射量分成三组,其中使用70mL者64例、80mL者56例、90mL者58例,根据患者心率不同调整注射速率4.5~5.5mL.s-1,三组年龄、心率以及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管强化程度、重建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178例患者检查均成功,图像质量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59,P=0.243);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主动脉根部、同层胸主动脉之间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左室、右室、主肺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心率合理调整注射速率,适当减少对比剂的用量不影响图像质量,并可减少对比剂使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60~86(73.1±5.3)岁]冠心病疑似患者在7d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进行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50%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CTA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69.6%,阴性预测值为94.0%,符合率为78.8%。结论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H)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的60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行C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500~1 30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3.5~4.0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35~40 mL,采用DLIR-H法重建。对照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00 kV、自动管电流500~1 04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5.0~5.5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50~55 mL,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50%算法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AO)、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近段血管的CT值及冠状动脉CT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定性指标包括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扫描结束后,统计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观察组患者AO、LAD和RCA的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CX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SN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CN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ED、DLP、CT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BMI为20~27 kg·m-2的患者,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DLIR-H可生成高质量的CCTA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65~75 次/min心率下患者使用Force 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采集舒张期与收缩期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2016年9—12月于浙江医院行Force 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 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查时预设触发采集时相的不同分为A组(30例,使用大螺距Turbo Flash舒张期时相采集模式)和B组(30例,使用大螺距Turbo Flash收缩期时相采集模式)。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评价,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共779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A组冠状动脉节段392个,图像质量最好的节段是第二钝缘支(OM2),图像质量最差的是右冠状动脉(RCA)中段;B组冠状动脉节段387个,图像质量最好的节段是OM2,图像质量最差的是回旋支(LCX)远段。A组第一对角支(D1)、LCX近段及中段、OM1图像质量优于B组(P<0.05)。两组RCA近端、左冠状动脉(LM)近端、前降支(LAD)近端、LCX近端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主动脉的CT值、SNR、CNR、图像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rce CT前瞻性触发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配合低管电压(100 kV)技术和ADMIRE迭代重建算法,所得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能够达到临床影像诊断的需要,且有效辐射剂量<1 mSv。当患者心率在65~75 次/min时建议使用大螺距Turbo Flash舒张期采集模式,其LCX的图像质量优于收缩期采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未确诊CAD的患者,在7 d内先后接受了320排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5例患者4个主要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20支在检查中显影良好。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共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与CAG均发现病变者68例,均未发现冠脉病变者100例。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2、0.79。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CTA是CAD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CAD患者诊断提供依据,虽然尚不能替代目前的金标准检查CAG,但由于CTA对于重度狭窄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对于那些拒绝CAG检查的患者(特别是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是一个便捷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3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423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24例,其中左前降支与左旋支并行7例;左旋支缺如2例;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10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冠状动脉瘘4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