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畸与正常儿童龋活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61名12-16岁正畸与正常儿童的龋活性,以了解固定矫治与龋活性的关系。方法:行变形链球菌计数,乳酸杆菌计数,细菌产酸能力测定和唾液缓冲能力测定,用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正常儿童组口腔内变链菌和乳杆菌数目明显少于正畸儿童组;而唾液pH值和缓冲能力及细菌产酸能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正畸儿童对龋病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AngleⅡ1错成年女性拔牙矫治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的改变。方法:采用直接活体测量法,测量51例成年女性 AngleⅡ1错患者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美学指标的改变,其中拔牙组30例,非拔牙对照组21例,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组矫治后 N-Me、Sn-Me、Sn-UL、LL-Sm、Sto-M、Ch-Ch 增大(P <0.05),UL-LL 减小(P<0.05),Zy-Zy、Go-Go 无明显变化(P >0.05)。非拔牙组矫治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 >0.05)。组间比较中 Sn-UL、LL-Sm、UL-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余各项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成年女性 AngleⅡ1错患者通过拔牙矫治,主要表现为口周软组织的变化,开唇露齿明显改善,上下唇形态更趋协调;对面高及面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氟化泡沫防龋、口腔健康教育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正畸患者龋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使用固定矫治器患者随机分成A、B、C、D4组,分别采取不干预、氟化泡沫防龋、口腔健康教育、氟化泡沫防龋联合口腔健康教育4种措施,对固定正畸治疗前及治疗中的不同时间各组的龋均进行比较。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6个月时,A组的龋均高于B组和D组(P〈0.05);12个月时,A组和C组的龋均高于B组和D组(P〉0.05)。结论 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单纯通过口腔健康教育防龋是不够的,局部应用氟化物是一种有临床意义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畸治疗时牙周疼痛的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正畸病人接受正畸治疗、放置首根弓丝后所发生的正畸疼痛的基本规律,以及性别、年龄与正畸疼痛的关系。通过43例正畸病人初次戴上直丝弓矫治器,放置0.36mmNiTi弓丝后七天内的正畸疼痛程度变化的调查,结果表明:(1)正畸疼痛发生时间从1小时20分钟至13小时30分钟不等,平均发生时间为4小时42分钟。(2)正畸牙周疼痛高峰期处于放置首根弓丝后24~48小时之间,从此以后疼痛逐渐减轻,至第七天,大多数病人已无明显疼痛症状。(3)咀嚼口香糖和上下牙齿紧咬时的正畸疼痛程度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它们却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的疼痛程度(P<0.01)。(4)一天内的4个不同时间点,即9点、13点、17点、21点的各疼痛程度无统计学差异。(5)正畸牙周疼痛程度与性别无关。(6)18岁以上组的正畸病人在第1~3天内的正畸疼痛程度与13~17岁及13岁以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从第4天开始,其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却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或0.05)而后两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成年人正畸治疗时正畸疼痛的预防及治疗前的心理准备则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口腔扁平苔癣患者组织中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0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OLP患者(其中糜烂型12例,非糜烂型18例)及健康献血员各30例,分别检测局部病变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NO含量(硝酸还原酶法)和NOS活性(化学比色法),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NO值,OL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糜烂型虽高于非糜烂型(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NOS,OL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糜烂型也明显高于非糜烂型(P<0.01)。结论:在OLP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NO和NOS呈动态变化,过多的NO含量及NOS活性增加与OLP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提示,NO生成抑制剂可作为一种新型药物,用于辅助治疗OLP。  相似文献   

6.
两种局部用氟对预防正畸牙脱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固定矫治器治疗后牙齿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评价用75%氟化钠处理牙面和使用含氟牙膏对减轻牙釉质脱矿的作用。方法选择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氟化钠糊剂组34例,含氟牙膏组28例,对照组31例,治疗前后对牙面脱矿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矫治前3组患者牙齿牙釉质脱矿发生率和脱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氟化钠糊剂组牙釉质脱矿率为8.9%,含氟牙膏组为9.0%,对照组为15.6%,两种氟处理组其脱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氟处理组发生1度脱矿的牙数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3度脱矿的牙数低于对照组(P〈0.05),3组发生2度脱矿的牙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化钠组和含氟牙膏组EDI小于对照组(P〈0.001),而两种氟处理组间的脱矿率和E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配合使用氟化物处理牙面,可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唾液GSH-Px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唾液谷胱革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56例糖尿病(36例患牙周炎、20例无牙周炎)及33例正常对照者,彩和DTNB显色法,测定唾液GSH-Px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GSH-Px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伴牙周炎组GSH-Px含量与正常对照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糖尿病无牙周炎组GSH-Px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发展、牙周炎与GSH-Px关系密切,而糖尿病可间接导致GSH-Px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对唾液中游离钙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中性载体Ca2 -ISME对唾液中的生理性游离钙浓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儿童与成人之间、男女儿童之间、无龋组与龋活跃组之间以及间隔两周时间之间的唾液Ca2 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提示龋病与儿童的生理性唾液中的钙含量无直接关系。Ca2 -ISME适用于对口腔微量液体中Ca2 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含氟自酸蚀黏结系统和牙面酸蚀后涂氟保护剂这两种局部用氟方法对固定正畸釉质脱矿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109例采用固定正畸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其中42例应用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托槽,42例黏结托槽前涂布氟保护剂,21例黏结托槽时牙面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在矫治开始前及12个月时观察记录所有牙唇颊面釉质脱矿指数以及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托槽脱落率。结果:矫治前3组患牙组间釉质脱矿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矫治后两种局部用氟方法组釉质脱矿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种局部用氟方法组间釉质脱矿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的托槽脱落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局部用氟方法均对固定正畸矫治中釉质脱矿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黏结强度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适宜口腔固定正畸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He对颞颌关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改良型微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He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100例安氏Ⅱ类错He进行矫治前、中、后及追踪复查的颞颌关节薛氏定位片的测量,分析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安氏Ⅱ类错He各个时期颞颌关节的改变。结果 矫治前、中、后及追踪复查的比较,关节前后间隙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矫治前与后期追踪复查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本矫治器可引导后缩的下颌及髁突前移,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恢复了牙位、肌位、关节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正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及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隐形组和自锁托槽组。跟踪检查患者的牙周指数,包括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VAS法评价矫治前、后牙周疼痛情况和矫治效果,PCR分析矫治后患者龈下菌斑中常见致病菌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12个月及矫治结束后,自锁托槽组PLI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PD、GI、SBI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矫治后,隐形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矫治后1 d,隐形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隐形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自锁托槽组(89.10% vs 76.36%)。矫治后,自锁托槽组龈下致病菌检出率及含量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结论: 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及龈下致病菌增殖,更有利于牙周健康及口腔卫生维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4岁有龋儿童和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集98例有龋儿童和94名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测定上述各成分含量。结果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和溶菌酶含量有龋组均显著高于无龋组(P〈0.01),非刺激性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有龋组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但刺激性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和溶菌酶升高可能与婴幼儿龋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Bioquick自锁矫治器矫治中度拥挤非拔牙病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牙列中度拥挤的非拔牙正畸患者28例,分为两组(每组14例)。分别应用Bioquick自锁托槽矫治器配合唇肌功能训练(Bioquick组)和MBT矫治器配合口外弓(MBT组)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同时记录比较两组更换弓丝的时间。结果Bioquick组与MBT组矫治后的U6S-Y和U6-PP角测量值较矫治前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矫治前后各测量值差值比较,仅u6S-Y和u6-PP角的矫治前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oquick组更换弓丝时间为(49.72±10.34)S,MBT组为(238.5±25.29)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颌牙列中度拥挤的非拔牙患者。Bioquick自锁托槽矫治器配合唇肌功能训练虽未能达到口外弓强支抗的作用效果,但仍能防止切牙的过度唇倾作用,可获得较好的面型。  相似文献   

14.
滑动法在标准方丝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标准方丝弓中应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疗效。方法:利用X线头影测量,对12例正畸患者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的矫治前后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方丝弓矫治中滑动法关闭间隙与关闭曲法比较,磨牙倾斜及前移(支抗消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切牙倾斜移动较多(P<0.05),结论:滑动法在标准方丝弓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磨牙支抗,下切牙有倾斜移动,在标准方丝弓技术中可选择性采用滑动法关闭间隙。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自锁托槽矫治错袷患者定期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探讨系统口腔健康教育对自锁托槽周围牙菌斑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即将使用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的中学生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进行系统口腔健康教育并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35例仅进行常规刷牙宣教。在崮定正畸前、治疗6个月、保持期第1个月复诊时对两组正畸患者进行牙菌斑染色,检测菌斑指数并比较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菌斑染色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6个月及保持期1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牙菌斑染色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口腔健康宣教并使用牙问隙刷,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配合意识,有利于改善自锁托槽矫治错耠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矫治前、中、后患者牙周状况,比较颊面管组与带环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1例使用磨牙颊面管,为颊面管组,记为A组;21例使用磨牙带环,为带环组,记为B组。选择16、26、36、46四颗受试牙分别在矫治前1周和戴矫治器1月、3月、12月和矫治后3个月这五个阶段对患者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基线时,平均值无差异,两组在3个月、12个月与基线比较PI.I、BI、P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无差异。结束后3个月两组比较除PD有差异(P〈0.05)外,其余指数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带环相比,颊面管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正畸患者的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在总细菌中的构成比是否产生变化。方法挑选30例正畸治疗六个月以上患者为实验组,30例未带矫治器的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总细菌中的构成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菌斑指数实验组为1.60±0.58,对照组为1.09±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诊深度实验组为(2.72±0.64)mm,对照组为(2.13±0.18)mm,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龈沟出血指数实验组为1.4±0.47,对照组为1.32±0.5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总细菌中的构成比,实验组0.45%±0.07%和对照组0.05%±0.01%比较,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总细菌中的含量增加,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可监测其变化,提示正畸期间保持牙周清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学》2014,(10):784-786
目的对比戴用可摘式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后牙周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1832岁正畸患者8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为2组:A组40例,佩戴可摘式隐形矫治器;B组40例,佩戴金属正畸托槽,分别检测4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GI、PLI、PD)。结果隐形矫治组牙周指数低于固定矫治器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可摘式隐形矫治器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上下颌联合快速扩弓结合 MBT 直丝弓矫治器矫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进行上下颌联合快速扩弓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结束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宽度和牙弓周长均增加,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在前磨牙区,牙弓前段深度减小(P <0.05)。联合扩弓在骨性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无差异(P >0.05),U1-SN、U1-NA 减小,L1-MP、L1-NB 增大(P <0.05)。结论:上下颌联合扩弓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有效地解除拥挤并保持良好的咬合状态,颌骨在垂直方向上没有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戴用功能矫治器对大鼠血液中的 PGE2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4周龄健康 Wistar 雄性大鼠54只,随机等量分为白天组、全天组、对照组(n =18)。戴自制导板下颌前伸的功能矫治器。大鼠戴用矫治器1周后,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n =3),对其血液样本中 PGE2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数据用单余弦拟合法做拟合度检验。结果:对照组数据检验假设成立,P <0.05,2个实验组数据检验假设不成立,P >0.05。结论:大鼠血中 PGE2水平呈现昼夜节律性,功能矫治使大鼠血中PGE2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