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组织HBV cccDNA的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定量检测36例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的肝组织cccDNA的水平,观察cccDNA与HBV DNA、HBsAg的关系及HBeAg血清转换组与未转换组cccDNA的变化。结果肝组织cccDNA与血清HBsAg滴度正相关(r=0.625,P<0.05)。停药后随访24周,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12例患者,其cccDNA与病毒反跳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24周时cccDNA与明显低于病毒反跳者。结论 cccDNA的含量与HBsAg的含量相关,cccDNA的动态监测可以预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251-25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停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情况与患者血清的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达到停药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90例,HBeAg阴性60例,其中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51例(ADV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36例(ETV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63例(LAM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停药48周后各组HBV DNA转阳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 LAM组、ADV组和ETV组患者在停药48周时血清HBV DNA转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患者HBe Ag为阳性和阴性时,治疗前的HBV DNA水平越高,停药后复发率也越高。治疗1个月后,HBV DNA水平越低,停药后复发率也越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复发率与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前的血清HBV DNA水平、治疗1个月后的HBV DNA水平和血清中HBV DNA的水平下降幅度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 167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治疗前进行HBV基因分型,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4、96周时乙肝两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抗病毒疗效。结果 167例患者HBV基因分型中B基因型有98例,占58.7%,C基因型69例,占41.3%,未检出其他基因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和治疗96周时,B基因型与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DNA低于检测下限率(103 copies/ml)、乙肝e抗原(HBe Ag)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HBe Ag分组后,两种基因型在治疗96周时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B或C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证候分为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瘀血瘕积型、肝。肾阴虚型4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180μg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12、36、48周及停药后24周ALT复常率、血清HBsAg水平及HBV—DNA转阴率。结果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ALT复常率37.9%明显高于肝肾阴虚组的20.7%。治疗第48周、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血清HBV—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69.0%、69.0%,均高于瘀血瘕积组的39.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干扰素疗效不同,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以便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sAg水平高低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病毒学反弹的关系.方法 4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2~3年结束时,依HBs Ag定量水平分为>250 IU/ml(A)组25例和<250 IU/ml(B)组20例,观察停药后12、24、36和48周HBV DNA定量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停药时,两组HBV DNA定量均<1000 copies/ml,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无统计学差异.停药后48周,A组中15例出现病毒学反弹,HBV DNA定量升高,伴肝功能异常10例;B组中1例出现病毒学反弹,HBV DNA定量升高,无肝功能异常发生(P<0.05).结论 HBsAg水平越低,停药后其病毒学反弹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核苷类药物应答反应对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57例HBV DNA高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均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同期无抗病毒治疗的29例HBVDNA阴性肝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各患者的抗病毒应答反应、临床病理资料、肿瘤复发时间及无瘤生存期,及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肝癌术后恩替卡韦治疗后24、48周HBV DNA转阴率为70.1%和90.2%;2)早期应答组、应答不良组、HBV DNA阴性组术后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26、20和28个月,早期应答组显著优于应答不良组(P=0.032),与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P=0.242);3)早期应答组、应答不良组、HBV DNA阴性组术后1、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7%、73.0%、87.8%和39.7%、32.20%、40.3%,早期应答组显著优于应答不良组(P=0.024).4)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脉管癌栓、手术切缘、肿瘤数目与肝癌术后近期复发显著相关;脉管癌栓、抗病毒应答、肿瘤分化与肝癌术后晚期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抗病毒早期应答有利于HBV DNA阳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延长复发时间和提高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徐园  程伟妮  程丽新  陆宁 《中国医药》2012,7(10):1259-1260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和恩替卡韦片,均为10 mg/次,1次/d,连续口服48周.结果 治疗12周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8.9%(31/45)和62.8%(27/43);治疗24周时,分别为88.9%(40/45)和86.0%(37/43);治疗48周时分别为95.5%(42/44)和93.0%(40/4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24和48周时,研究组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时,研究组血清HBV DNA完全应答率略低于对照组,治疗48周时,研究组血清HBV DNA完全应答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2 lg拷贝/ml的比例均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疗效与恩替卡韦片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8.
赵文莉  贺新祥  胡勤明 《中国药师》2014,(10):1741-174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挽救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1例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以ADV 10 mg·d^-1+LAM 100 mg·d^-1联合治疗48周;对照组采用ADV 10 mg·d^-1+LAM 100 mg·d^-1联合治疗4周,后单用ADV 10 mg·d^-1治疗4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及基因型耐药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周、48周HBV DNA水平和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2周和24周 HBV DNA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36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和48周时,观察组血清HBeAg阴转率为26.1%、33.3%,血清HBeAg/抗-HBeAb转换率为8.7%、17.4%,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线水平≥105拷贝/ml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0和2.2%(1/45),对照组1例耐药,患者为rtN236T变异。结论: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ADV和LAM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133例CHB患者,分为未治疗组101例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耐药组32例。所有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连续治疗48周,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仪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48周ALT、HBeAg水平及HBVDNA载量,以评估疗效。结果未治疗组患者治疗48周后,ALT、HBeAg水平及HBV DNA载量均明显下降(P<0.05)。LAM耐药组,不同变异位点基因型的患者HBVDNA载量无明显改变;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ALT、HBeAg水平及HBV DNA载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48周后与治疗12周后比较各指标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有效降低CHB患者ALT、HBeAg水平及HBV DNA载量,对LAM耐药患者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艾敏  赵伟  陶晨  赵红  叶伟  张永臣  杨义贵  潘玉 《江苏医药》2012,38(23):2809-28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BV表面大蛋白(HBV-L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0例CHB患者在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0、12、24、36、48、72、96周血清中的HBV-LP、HBV DNA、HBeAg水平.结果 治疗过程中,HBVDNA载量对数值及HBV-LP吸光度(A)值均下降,且呈正相关(r=0.989,P<0.01).不同治疗时期HBV DNA阴性患者的HBV-LP A值与HBV DN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较大.HBV DNA阳性组的HBV-LP A值均值为1.478.以HBV-LP A值≥1.5为界值时,其与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相关(P<0.01).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BV-LP与HBV 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新的判断病毒复制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