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起源于骨髓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具有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功能,因其表面具有众多树突状突起而得名,由美国学者Steinman及Cohn于1973年发现。自从Romani等建立了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rhIL-4)从人外周血大规模培养制备DC的方法后,人们又建立并完善了多种培养扩增DC的方法,这使得对DC的研究得以深入。  相似文献   

2.
1树突状细胞的研究历史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868年,Langerhans就曾描述过在皮肤内有一种形状特别,呈树突状结构的细胞,并命名为朗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但其具体功能不明。直到1973年Stinman和Cohn,在脾脏组织中也发现DC之后才将DC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 )刺激初次免疫反应(primary immune response)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迎嘉  胡蓉 《新疆医学》2007,37(5):228-22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具有独特的抗原呈递和激发功能,在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桥梁和枢纽作用。对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宿主局部抗肿瘤免疫状态。判断预后。本文探讨了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德俊  梁奇  孙华文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35-1337,1229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Active immunotherapy)一直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然而有关肿瘤的免疫逃避、肿瘤特异抗原以及肿瘤治疗中免疫的合适方法、路径等都是研究者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摄取、加工、呈递抗原的重要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它呈递抗原的能力最强。近年来随着人们了解的深入,树突状细胞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具有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以往认为DC是激活T细胞初始免疫反应的细胞,随着人们认识逐渐深入,DC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并提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ils,tDCs)的概念。但tDCs在机体含量少,因此,若能体外定向诱导生成tDCs,利用tDCs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并维持其耐受状态,对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类具有树枝状突起,分布广泛且能表达MHC-Ⅱ类或MHC-Ⅰ分子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具有较强的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启动机体免疫反应并决定机体免疫应答方向中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体内绝大多数DC处于非成熟状态,其细胞表面B7家族分子(CD80/86)不存在,通过巨胞饮、受体介导的内吞及吞噬三种方式可以摄取外来抗原,从而获得促进其成熟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利用融合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作为疫苗在丙型肝炎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诱导出强烈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为提高基因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效率提供了新的手段,为丙型肝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申恩华  刘元元 《吉林医学》2008,29(3):256-258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APE),广泛分布于血液、肝、脾、淋巴结及其他非免疫器官组织中。DC表达丰富的MHC分子、粘附分子及共刺激分子,它不仅能启动激活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而且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naive T cell)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DE分为mDC和pDC,pDC由于在形态上似浆细胞样故命名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该类细胞在病毒的刺激下能够产生大量的Ⅰ型干扰素并分化成熟,又称之为干扰素产生细胞(IPC)。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键性的作用,利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cells,imDC)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已经展现出诱人的前景,有可能成为防治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途径,对im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机制及如何有效维持其耐受状态成为当前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DC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及其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相关机制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使肿瘤的细胞治疗成为继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方法之后又一个研究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发现使肿瘤免疫治疗在经历了过继免疫治疗阶段后,进入了主动免疫疫苗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SV-TK基因重组腺病毒(AdTK)旁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MTT法计算细胞抑制率,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病毒感染过的肿瘤细胞和经AdTK/GCV系统处理的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与未感染的肿瘤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均显示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前者的抑制率随感染AdTK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增高,后者随上清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旁杀伤效应在TK自杀基因的治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旁杀伤效应可能是基于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溻渍治疗小儿肺部啰音难吸收方法及疗效,方法:将白芥子利用热湿敷装置溻渍敷背,疗效显著疗效.结论:疗效百定,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生理盐水(NS)组﹑氯胺酮(K)组﹑帕罗西汀(P)组﹑帕罗西汀+氯胺酮(P+K)组.利用甩尾实验测定各组小鼠用药前后的甩尾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TFL).结果 与NS组相比,给药后10~40 min K组小鼠TFL提高(P<0.05或P<0.01).与P+K组相比,给药后10~40min K组小鼠TFL较长(P<0.05或P<0.01).结论 帕罗西汀能够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被试对相同刺激在不同诱导条件下认知差异,探讨倒置效应和结构变化在面孔识别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诱导启动范式,以16名正常大学在校男生为研究对象,给予其简化面孔和字母组合的相同视觉刺激,比较被试在不同认知条件下反应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 被试在加工面孔组比较刺激时受到倒置的影响而准确率显著降低[(79.03±10.53)%,(89.43±9.98)%,P<0.01];在加工面孔组的诱导刺激和比较刺激时均受到倒置的影响而使反应时间显著延长[(3720.40±607.71)ms.(2998.33±544.02)ms,(3521.80±1038.20)ms,(2750.87±867.13)ms,P<0.01],而倒置对字母组的两种刺激的反应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反应时和准确率的相关均未达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激活诱导效应对认知加工具有重要影响,在面孔认知的结构编码之前有一个认知启动的阶段.结构变化时倒置效应在字母诱导组的缺失和在面孔诱导组的显现,印证了结构变化和倒置效应对于面孔加工的草要意义,且该效应不能用认知难度的变化来解释.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 of subjects'responses to the same visual stimuli under two different priming conditions,an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inversion effect and configural changes upon facial recognition.Methods Priming pattern was employed,and subjects were induced to recognize the same stimuli as schematic faces or three English letters under different priming conditions.The participants'accuracy and reaction times were compared in two priming conditions. Results Participants'accuracy of the comparison stimuli in facial priming condi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inversion effect((79.03±10.53)%vs(89.43±9.98)%,P<0.01);reaction times of priming stimuli and comparison stimuli were delayed by inversion effect significantly((3720.40±607.71)ms vs(2998.33±544.02)ms,(3521.80±1038.20)ms vs(2750.87±867.13)ms,P<0.01),and there was no influence of inversion effect upon the reaction times of English letter stimuli(P>0.05).Correlations of accuracy to reaction times reach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under two conditions.Conclusion Priming effect make sense in the cognition,and there was a priming stage before the facial configuration.Inversion effect shows up in the face priming condition,and vanish in the English letter priming condition,which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onfiguration and inversion effect in the facial cognition.What's more,such effect can't be explained by the changes of cognitive difficulty.  相似文献   

15.
消炎痛抗肿瘤作用及体外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MTT法,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原位DNA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TdT)观察消炎痛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消炎痛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一时间依赖性效应,并可协同5-氟脲嘧啶(5-Fu)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提示消炎痛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背叶根拮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红背叶根拮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方法 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影响及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的变化.结果 红背叶根组血清中的以上8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结论 红背叶根抗肝纤维化,可能是通过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余振  黄燕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19-2821
目的:探讨早期阅读对聋儿听觉语言能力的影响,对聋儿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社会性发展能力、学习兴趣等的影响。方法:在中心抽取12名聋儿,依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受训时间进行配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聋儿接受早期阅读训练,对照组的聋儿不接受早期阅读训练。1.为试验组聋儿提供色彩鲜艳,具凹凸感,有表意性质,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培养聋儿的阅读兴趣;2.为试验组聋儿提供多元的早期阅读经验;3.在早期阅读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注重亲子阅读,注重家长的引导;4.教师直接介入阅读过程与聋儿互动,整合阅读活动。结果:差异显著,实验发生了明显的效应。结论:1.经过早期阅读训练的聋儿,在听觉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社会性发展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均强于未经早期阅读训练的聋儿,教师与家长联手开展早期阅读能收到更好的效果。2.早期阅读的目的是为破译聋儿的“精神密码”,开发聋儿的脑潜能。3.认知类的书有助于培养聋儿分析性思维,而绘画故事则有助于聋儿综合性思维的培养,后者对聋儿的成长更加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