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通过采用细菌学检查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113例各型脾虚证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脾虚夹热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型脾虚证患者,而脾虚肝郁型患者的感染率最低。提示脾虚夹热型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平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常用的方法是以胃镜检查为基础,以活检粘膜为标本进行检测,包括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PCR和组织学检查等。由于活检时存在抽样误差以及试验本身的敏感性问题,这四种方法中的任一项都难...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胃病患病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寻求一种可靠的应用于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方法应用细菌培养法、荧光抗体方法、直接涂片法、Hp诊断卡4种方法对242名官兵的胃液、口腔牙菌斑进行Hp检测,并与临床调查结果及血清学方法相比较。胃液采集采用胶囊采样法。结果临床调查242名官兵患胃病人数为62人(25.2%)。血清学方法检测Hp感染率为35.5%。4种方法胃液Hp检出率分别为7.43%、21.9%、28.1%、17.4%;口腔牙菌斑中Hp检出率分别为5.79%、32.2%、66.9%、42.6%。几种方法中以荧光抗体法与临床复合率最好。结论应用荧光抗体法检测牙菌斑Hp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使用,而荧光抗体结合胶囊采样法检测胃液Hp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并确认现胃病患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幽门螺杆菌 (Hp)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实验诊断技术也日趋完善和准确。根据是否需要作内镜检查可将这些诊断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每一种诊断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侵入性诊断需借助胃镜取胃粘膜活检标本的诊断方法属侵入性诊断方法 ,如快速尿素酶试验、形态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等。1.快速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可产生极强的尿素酶活性 ,该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 ,氨引起 pH值增加 ,从而使PH指示剂颜色改变。快速尿毒酶试验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 ,与培养和组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1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利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180例受检患者中,Hp感染139例,感染率为77.22%。浅表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6.67%(10/15)、76.19%(16/21)和82.64%(119/144)。Hp感染率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1);Hp感染率20~29岁人群为66.67%,≥60岁年龄人群为82.25%,不同年龄人群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结论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新疆吐鲁番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情况。方法 用纤维胃镜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4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4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为58.25%。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74.3%(52/70),胃溃疡72.0%(18/25)、胃癌70.0%(7/10),慢性萎缩性胃炎63.0%(29/46)、慢性浅表性胃炎50.2%(118/235)。不同上消化道疾病的Hp检出率以多样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58,P〈0.005)。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669,P〈0.001;X^2=4.300,P〈0.05)。不同性别、年龄、族别的H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05,P〉0.05;X^2=3.688,P〉0.05;X^2=1.145 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有密切相关,种族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陈希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人体胃粘膜后,引起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炎症。Hp感染引起的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疾病,在世界某些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发病率尤高。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5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液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人类较常见的感染之一。Hp感染作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的最主要病因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提出Hp感染对消化系统外疾病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本文对Hp感染可能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1,9(2):78-78
本报道研究了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方法是对 12 7例糖尿病患者 (包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横断面的病例对照研究。重点放在临床检测宏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危险因子 ,急性期反应物 ,和提高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血清学指标上。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测定特性Ig- G滴定度来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比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冠心病 (比值比为 4.0 7;95 % CI1.2 1~ 13.6 ;P<0 .0 5 )。幽门螺杆菌 -阳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为上消化道入口,有学者提出口腔中亦有H.pylori的生存,并认为口腔H.pylori感染和胃H.pylori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口腔H.pylori感染可能是胃内H.pylori根除治疗后复发的一个潜在的再感染源。 相似文献
17.
罗葵良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27(6):538-539
幽门螺杆菌(Hecie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被人类发现以来,经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密切相关[1~4]。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把国内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作如下综述。1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诊断方法1.1快速尿素酶试验该法具有费用低、诊断速度快、特异性高(95%~100%)的优点,其类型包括凝胶试验、纸试验、片剂试验三种,所有试验均通过胃镜取胃组织进行。1.2组织学诊断通过胃镜在不同部位取活检标本3~5块。此种…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陈洁平徐采朴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四川省重庆市630038SubjectheadingsHelicobacterinfections/therapyHelicobacterpylori主题词螺杆菌感染/治疗螺杆...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佳检测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佳检测部位的探讨杨润宽林三仁金珠赵树良王宝林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关系。Hp在胃内呈灶性分布[1]。取活检部位太少可能造成漏诊,活检部位太多既增加患者痛苦又无必要。我们采用多部位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20.
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研究较为详细,但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炎与HP感染的报道较少见。本文通过对56例残胃炎患者HP检出率与对照组的结果分析,旨在探讨残胃炎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残胃炎病例来自因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胃癌而做BillrothⅠ或Ⅱ式手术,而术后未经系统的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菌素等抗HP治疗,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残胃炎的患者,共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8岁,平均43岁。对照组分二组:第一组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50例,男230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