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梗塞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1:1本比病例对照研究。对脑梗塞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为TG、Lp(a)和BMI,而HDL-C是唯一的保护因素,Lp(a)与BMI进行分级后,仍可看出对脑梗塞的剂量效应关系,考虑到各因素间较镪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对入选因素进行了对数线性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是否患脑梗塞与TC、TG、HDL-C、Lp(a)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TC、TG、HDL-C和L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清华大学医院1993年~1996年221例脑梗塞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60~69岁为高发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糖尿病、吸烟及过量饮酒等与本病发病关系密切.结论 揭示脑梗塞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病是本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特别是男性是高危人群,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清华大学医院1993年~1996年221例脑梗塞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病男性多于女性,60~69岁为高发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糖尿病、吸烟及过量饮酒等与本病发病关系密切。结论揭示脑梗塞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病是本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特别是男性是高危人群,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与脑梗塞危险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一组脑出血病例,一组脑梗塞病例,一组医院对照按性别,年龄差别不超过一岁、三例配成一组,计102组做为分析对象,分别对脑出血与对照,脑梗塞与对照,脑梗塞与脑出血进行1:1配对分析,对于前两种分析,与脑出血与脑梗塞有联系的因素在两类不同的脑卒中中近似,而糖尿病史在脑梗塞组OR=6(1.34 ̄26.81),脑出血组未发现与糖尿病的任何联系。当应用脑梗塞和脑出血配对进行分析时,只有糖尿病史一个因素O  相似文献   

5.
100例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这些危险因素与脑梗塞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了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据神经系统影像学发现,将脑梗塞按发生部位分为5组①多灶性梗塞;②基底节区梗塞;③脑叶梗塞;④脑干梗塞;⑤小脑梗塞。对各组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各危险因素对脑梗塞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心房纤颤、脑卒中家族史、体质指数≥24;②脑干梗塞患者血压明显升高;③脑干梗塞、基底节区梗塞患者血糖升高明显;④各组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基底节区梗塞患者血粘度升高明显。结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为脑梗塞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脑梗塞发生后早期血压、血糖、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致外伤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评分(GCS)、入院时血压及是否并发脑疝、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后脑梗塞患者与低龄、低GCS、低收缩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低龄、低GCS、低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可能是外伤后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女性在妊娠期所特有的一大疾病就是妊娠期高血压.很多数患者都会有一些特殊的症状出现,例如过性高血压、蛋白尿和浮肿等.严重的话还可能有抽搐、昏迷的情况出现,对孕产妇和胎儿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是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我科就妊高症的一些危险诱发因素采取了临床资料分析,同时据此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942例脑梗塞患者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引起脑梗塞死亡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脑萎缩、冠心病、大面积梗塞、脑干梗塞,OR值分别为5.13、4.78、4.87、3.59、4.09、2.20。结论对于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冠心病的患者或大面积脑梗塞、脑干梗塞、脑萎缩的脑梗塞患者死亡风险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脑梗塞的病死率,并须注意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00例脑梗死非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列入以下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时血压、血糖水平,梗死面积,酗酒,吸烟,心房颤动,高胆固醇血症,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对以上因素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将可能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有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房颤动(OR=5.483,95%CI∶2.756~10.253,P=0.000)、大面积脑梗死(OR=5.252,95%CI∶1.308~21.083,P=0.019)、入院时血糖(OR=4.500,95%CI∶1.029~19.684,P=0.046)、入院时血压(OR=2.050,95%CI∶1.019~3.016,P=0.047)、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OR=2.353,95%CI∶1.198~4.292,P=0.018)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入院时血糖、入院时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朱翠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71-4172
临床上无症状性脑梗塞(SCI)就是指不具有脑卒中病史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患者,经过CT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或者是尸检却能够发现明显的梗塞;或者是存在神经系统体征然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显示非责任病灶同样属于SCI的范畴。本文出于对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从导致该病症发生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疾病等诸多方面进行具体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本省病残儿数据库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992例脑性瘫痪患儿和627例后天伤残儿童做对照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脑性瘫痪组患儿分娩方式异常(26.3%)、异常分娩(44.3%)、母亲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1.4%)、母亲孕期感染(23.5%)、母亲孕期服药(13.1%)、妊娠合并症(31.6%)、父亲工作环境接触化学物质(32.5%)和有烟酒嗜好(55.3%)与对照组(6.7%、11.8%、0.6%、10.0%、4.3%、19.9%、10.4%和2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方式异常、异常分娩、母亲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母亲孕期服药、孕期感染、妊娠合并症、父亲工作接触化学物质及烟酒嗜好进入模型。结论在母亲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孕前用药、感染、父亲工作环境接触化学物质及患病等情况下,建议不要受孕,一旦受孕应当进行产前诊断和孕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脑梗死后发生HT患者49例,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未发生HT)106例作为对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应用x2、t检验,各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HT组出血后临床症状加重21例(42.9%),其中表现为意识障碍程度加重8例、偏瘫加重7例和出现头痛头晕或加重5例;(2)梗死后15d内发生HT占87 0%;(3)皮层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房颤)、脑栓塞、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均增加脑梗死后HT的风险(P<0.05),其中以脑栓塞及房颤影响最大;(4)HT各亚型中以脑实质血肿形成2(PH-2)型出现临床症状的概率较高.结论 大动脉主干闭塞较易发生HT,且多在脑梗死后15d内发生,其短期预后与分型有关;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房颤、脑栓塞、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1例脑瘫患儿及102例对照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所获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类似疾病家族史、孕母高龄、孕母反复阴道流血、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核黄疸、颅内出血,特别是新生儿窒息和早产(OR=11.043和OR=5.975)与小儿脑瘫的发生有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类似疾病家族史、早产、新生儿窒息、孕母高龄为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脑瘫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孕期和围产期,积极预防和消除各种致病危险因素,可降低脑瘫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2 096例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64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7.8%,感染331例次,例次感染率15.8%;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41.4%;检出病原菌1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1.8%,革兰阳性菌占20.6%,真菌占27.6%;年龄>70岁、入住ICU、手术、意识模糊、营养状态差、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出血、气管切开等因素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很高,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65例脑梗死、101例高血压患者和106例正常对照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水平,并调查脑梗死经典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DD型基因频率为0.43,高于高血压组的0.31(X^2=4.03,P<0.05)和正常对照组的0.17(X^2=19.86,P<0.01),且D等位基因亦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X^2=18.30,12.41、29.00、12.10,P<0.01)。脑梗死组血清AC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2240.06,P<0.01)其中DD基因型血清ACE水平又高于同组DI基因和Ⅱ基因(F=8.83,P<0.01)。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汉族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循环ACE活性与基因缺失多态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四川乐山地区308例脑性瘫痪儿童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ong Y  Wu J  Wu K  Wen R  Hou G  Peng D  Li X  Shuai H  Xie X  Tao X  Zhou W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323-326
目的:了解与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有关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作横断面调查四川乐山地区1-6岁儿童脑瘫的患病情况。并用1:2病例-对照研究了解脑瘫致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该地区1-6岁儿童148 723名,诊断为脑瘫者308人,患病率为2.07‰。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孪生、早产儿脑瘫患病率明显增高,分别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童、单胎、足月产儿的16.32倍、4.16倍和22.21倍。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脑瘫发生的因素涉及及多种病因。多因素logistic分析脑瘫的危险因素为在家中分娩、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低、孩子生后1个月内患病、母亲孕期感冒发热、孕期蛋白质(肉食和禽蛋)摄入少以及文化程度低等。结论:该地区小儿脑瘫的患病率及其特点与发达国家相当,其相关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孕期和围产期,涉及母亲、儿童、环境和遗传诸多方面,因此重视孕期和围产期的母婴保健是减少小儿脑瘫患病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发育商及智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发育商及智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及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116例脑性瘫痪儿童经过3个月的运动功能训练、推拿按摩、中药熏蒸、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后发育商及智能结构变化。结果:脑瘫患儿呈现智能发育延迟,并且不同智能能区发育不平衡,表现为粗大运动明显落后于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等能区(P<0.01)。经3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及个人社会5个能区的发育商和总发育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发育商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及个人社会等能区均有提高作用,是目前治疗脑瘫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辽宁省彰武县农村高血压高发地区脑卒中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彰武县6个乡11个村18岁以上人群5208人进行一般情况、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测量血压和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脑卒中标化患病率为3.10%,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舒张压、脉压、年龄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脑卒中患病密切相关,OR值95%CI分别为:2.958(1.783~4.907)、2.803(1.934~4.062)、1.154(1.056~1.261)、1.080(1.063~1.097)、0.390(0.235~0.647)、1.422(1.008~2.006)。结论高血压尤其是高舒张压、脉压、LDL-C是彰武县农村脑卒中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了解脑瘫患儿家庭社会因素及就诊过程中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寻找影响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康复治疗12 ~24个月的脑瘫患儿207例,通过与患儿家长访谈后填写调查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脑瘫早期的诊断率为37.20%,母亲学历、居住地、是否及时就诊、就诊医院级别、是否对高危儿有认知五种因素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85.99%患儿有高危病史,其中只有6.18%患儿纳入高危儿管理.39.13%患儿曾历经在县级以上医院多次辗转就诊后明确诊断.结论:脑瘫患儿是否能得到早期诊断与母亲及医务人员对脑瘫的认知程度、儿童保健管理及高危儿管理是否规范有关;加强脑瘫知识宣传,提高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及高危儿母亲对脑瘫患儿的识别能力,切实做好儿童保健、高危儿的管理以利于脑瘫患儿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