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炎-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炎症-损伤-反应”学说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炎性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并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干预AS炎症反应可能是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病理基础角度,总结了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进展期、成熟期、破裂期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从抗炎角度研究、筛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炎症-损伤-反应”学说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炎性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并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干预AS炎症反应可能是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病理基础角度,总结了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进展期、成熟期、破裂期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从抗炎角度研究、筛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思路和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多因素血管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死亡率较高。细胞凋亡是机体一种自发性程序性死亡,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VEC)、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巨噬细胞凋亡是AS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VEC凋亡可能是促进AS病变的形成和发展的早期事件,而随后的VSMCs和巨噬细胞凋亡则加速AS不稳定斑块形成,在AS疾病晚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细胞凋亡可能为治疗AS疾病提供新的靶点。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药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因子及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在治疗AS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从细胞凋亡探讨中药治疗AS研究缺乏系统总结。因此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汇总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点从线粒体凋亡途径、死亡受体凋亡途径、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及相关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探讨了细胞凋亡在AS中的作用,并对中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抗AS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AS的治疗及新的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景尚  黄烨 《中医药研究》2013,(12):1501-150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病理基础,血瘀证是心血管病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AS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斑块形成、钙化、溃疡、血栓形成、出血等复杂病理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中医"血瘀"、"痰阻"表现十分相似.随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抗AS效应"就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调脂、抗炎、抗氧化、保护内皮、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多个环节发挥抗AS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表观遗传学的快速发展,AS机制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活血化瘀中药干预AS机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和作用靶点.本文在总结活血化瘀中药抗AS研究的基础上,结合AS机制研究最新进展,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干预AS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慢性渐进性动脉疾病, 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因。中药在抗AS方面表现出多机制途径、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中药抗AS机制主要有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抗炎、抗凝, 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中药抗AS作用机制方面仍有待于系统研究, 发挥作用的化学成分尚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
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中药抗A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加深。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调脂作用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AS的发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基础试验均证实抗AS的中药都具有调脂作用。何首乌和何首乌藤及其提取物、山楂及其提取物、川芎、酸枣果肉均能降低高血脂动物的血浆TC、TG、β-脂蛋白,也能降低主动脉中的Ch和肝脏TG,使实验性AS兔的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及脂质蓄积明显减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ⅡA在中药丹参中含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也是药用机理研究最为集中的成分。丹参酮ⅡA能通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血清TG浓度,升高NO浓度,而抑制AS斑块的形成,具有明确的抗AS的作用。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涉及到AS发生发展的各个机制,主要有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血管舒张作用、钙拮抗作用。作者对近10年来丹参酮ⅡA抗AS作用机制的主要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多种中药单体和复方均能调节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达到抗AS的作用,作者对MMPs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中医药的逆转作用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寻找有效的防治AS的中药提供帮助。血管重构(VR)的核心病变是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以及基质成分的合成、降解及重新排列等过程。从中医辨证角度考虑,中药的多靶点、多作用途径的特点为其开发提供了帮助的同时也为中药的研究带来了困难。针对其特点,具体的、有针对性的AS中医模型有待开发,同时,中药单体的提取以及药物药理的作用仍要研究,应充分发挥中西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选药的原则,将中医宏观证型与现代医学的微观辨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药复方已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其治疗机制主要为:调节脂代谢、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抗氧化与保护血管内皮、抗炎作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目前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均有不足之处。今后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从生物化学反应角度出发,研究中药复方中各个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中药化学思维模式,争取找到对疗效起决定性作用的药物化学成分,或药物化学关系。2.更多地从药物作用机制出发,从分子生物学上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以便选择不同的复方多途径、多方向地治疗AS,不断在临床上提高AS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刘榴  张白嘉 《中药材》2002,25(11):835-838
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心脑血管疾病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高脂血症是导致AS的主要因素。近年研究证明,许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疗中药及有效成分,在调脂、抗AS方面有肯定疗效,其作用机理已进一步阐明,为发挥中医药食同源的优势,开发保健、治疗为一体的药物提供了依据。本文就食疗中药调脂、抗AS作用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鼻窦炎患者1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97例。常规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4、IL-5、IL-10、TNF-ɑ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IL-10、TNF-ɑ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5.88%,常规组有效率为85.57%,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