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CT扫描层厚、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的选择对CT容积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选择适宜多层CT容积重建扫描的扫描层厚、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的最佳匹配。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以不同扫描层厚对模拟病变的橡胶恐龙模型进行扫描,以不同的重建层厚和重建间隔重建出容积重建图像。由5位放射医生采用全盲法对重建的容积重建图像进行评价,以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各图像的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扫描层厚、重建层厚、重建间隔匹配重建出的容积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均数不同。扫描层厚V1、重建层厚V2、重建间隔V3对重建的VR图像质量影响程度存在差异(P〈0.05)。系数分别为V1=1413.033V2=563.733V3=390.533、且三者因素具有交互作用。扫描层厚、重建层厚、重建间隔越小容积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越高,在扫描层厚2.0mm。重建层厚2.0mm时,重建间隔为扫描层厚的1/2、1/3、1/4容积重建图像的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多层CT容积重建图像扫描参数扫描层厚应选择2.0mm,重建层厚2.0mm,重建间隔1/2为最佳。图像质量主要有扫描层厚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重建、重组层厚对正常肾上腺MPR(multiplanar reformatted)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Somatom 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72例行肝脏增强扫描的患者(左侧肾上腺正常)的肾上腺图像进行后处理,对肾上腺区的原始数据进行不同层厚原始轴位图像重建,重建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重叠率为70%;用不同层厚的原始轴位图像进行MPR冠状位重组,重组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应用双盲法评价各组MPR图像质量、测量其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mm/1.5mm(原始轴位图像重建层厚/MPR图像重组层厚)、1.0mm/2.0mm、1.5mm/2.0mm层厚重建、重组MPR图像的信噪比和图像质量评分高,与其他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三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体积小而薄,所以推荐使用1.0mm/1.5mm层厚进行MPR图像重建、重组,能更好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同时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马玉  王建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538-1541
目的:探讨4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造影中具有实用价值和理想三维重建图像的扫描技术参数。方法:使用东芝Aquilion 4层螺旋CT机对60例患者分3组进行下肢动脉造影,准直选择2mm、3mm、4mm,螺距分别为2.0625、1.375、1.375,层厚分别以2mm、3mm、4mm,间隔分别以1mm、1.5mm、2mm重建。在工作站分别做VR、MIP、CPR成像,对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增加CTDI的前提下,2mm层厚Z轴图像优于3mm、4mm层厚图像,横断图像没有显著性差异,2mm层厚图像噪声高于3mm、4mm层厚图像,但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4层螺旋CT机用2mm扫描层厚、2.0625螺距、1mm重建间隔,可获得满意Z轴图像,并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MSCT多平面重建(MPR)诊断腰椎小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及扫描中的技术探讨。方法:MSCT行腰椎扫描48例,扫描范围L3-S1椎体及椎间盘。所有病例均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DR片。扫描重建层厚1.25mm,间隔1.0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处理:对所得重建图像同X线平片及CT横断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建后图像可以在不同角度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病变,对细小关节面及椎间盘显示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病变全部细节,对外科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25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0例不同感兴趣区及不同病种的患者用1~5mm层厚,1~3mm重建间隔进行螺旋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MPR图像均能多方位地显示病变及其毗邻关系,绝大部分病例能帮助更好地确定病变部位、范围。结论 尽管轴位CT在显示正常和病变解剖方面有明显优势,但通过扫描数据重组的冠状位、矢状位、斜位、曲面MPR图像有助于对复杂病例的全面理解,它是对轴位CT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采用10mm层厚、层距,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行MPR成像。采用育法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MPR成像成功率为100%,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7%。结论: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显示胆管的走行更具优势,因此MPR成像技术是轴位CT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CT胰腺灌注成像技术参数的优化。方法:采用16层CT对49例胰腺正常的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扫描,根据扫描时间分辨力和层厚的不同分为2组。第1组采用扫描时间1.0 s、层厚5 mm进行扫描,并采用0.5 s/10 mm进行重建;第2组采用层厚5 mm、扫描时间0.5 s进行扫描,并采用10 mm层厚进行重建。所有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测量各种扫描条件下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的时间分辨力(0.5 s),不同层厚(5 mm和10 mm)的重建图像,各灌注参数的测量结果,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样层厚(5 mm)时,1.0 s时间分辨力重建图像上MTT值高于0.5 s时间分辨力图像上的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F和BV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CT胰腺灌注成像,时间分辨力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参数之一,采用0.5 s的时间分辨力优于1.0 s。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相同扫描条件下,iDose 4迭代重建的不同Level级别与不同层厚组合进行重建,分析各组图像的差异,以获得最佳头部CT图像重建组合。方法:采用256层Philips Brilliance iCT行头部螺旋扫描,扫描参数均为120 k V,300 m As,螺距0.39,球管旋转1周时间0.75 s。分别以A组iDose4 Level 3,层厚5 mm;B组iDose4 Level 5,层厚5 mm;C组FBP,层厚5 mm;D组iDose 4 Level 5,层厚3 mm 4种组合进行重建。比较在相同扫描条件下,重建算法、重建级别、重建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1iDose 4迭代重建和滤波反投影法重建的图像噪声及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层厚相同,重建级别不同,重建的图像噪声及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建级别相同,层厚不同,重建的图像噪声及SNR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的重建算法、重建级别、重建层厚重建的图像对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组图像的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获得最佳头部MSCT图像,必须选用适当的iDose 4迭代重建级别与重建层厚组合。本研究发现iDose 4 Level 5,层厚5 mm的重建组合所得图像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层CT下肢动脉成像的实用扫描参数。方法:使用东芝Aquilion 4层CT机对100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行下肢动脉成像。100例分为3组,扫描参数分别为:准直2、3、4mm,螺距2.062 5、1.375、1.375,重建层厚2、3、4mm,层距1、1.5、2mm;使用东芝Aquilion one 64层CT机对另25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行下肢动脉成像,作为第4组,扫描参数为准直0.5mm,螺距1,重建层厚0.5mm,层距0.5mm。对各组轴位图像、MIP及CPR图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在不增加CT剂量指数的前提下,2mm层厚Z轴图像清晰度优于3、4mm层厚图像;横断面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mm层厚图像噪声高于3、4mm层厚图像,但在可接受范围内;4层CT的2mm层厚图像可与64层CT的0.5mm层厚图像相媲美。结论:4层CT机用2mm扫描层厚、2.062 5螺距、1mm重建间隔,可获得满意Z轴图像,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重建参数对头颈部肿瘤MPR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重建及重组参数对头颈部肿瘤MPR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便选择最佳的参数组合。资料与方法 使用GELightspeedUltra 8层螺旋CT扫描机对 6 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扫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2 8例 ,分别对原始数据进行 1.2 5mm、2 .5mm层厚的轴面重建 ,重叠率均为 5 0 %。图像重组时 ,分别采用层厚 1mm、2mm、3mm和 5mm。第二部分 39例 ,分别采用 0 %、2 5 %、5 0 %和 75 %的重叠率和 1.2 5mm层厚进行轴面重建 ,然后采用 1mm层厚进行图像重组。应用双盲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第一部分 ,在软组织、骨质和伪影方面组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1.2 5mm层厚轴面重建的各组MPR图像中 ,1mm层厚组对软组织和骨质的显示好于其他各组 (P <0 .0 1)。第二部分 ,在软组织、病变、骨质和伪影方面组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在软组织和病变方面 ,5 0 %与 75 %重叠率图像质量最佳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骨质方面 75 %重叠率组图像质量高于 5 0 %组 (P <0 .0 5 ) ;在伪影方面 ,5 0 %重叠率组好于 75 %组 (P <0 .0 1)。结论 头颈部肿瘤MSCT图像后处理采用 1.2 5mm层厚、5 0 %重叠率进行轴面重建后 ,用 1mm层厚的MPR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软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1.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detaile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images, which have come to be used in imaging diagnos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lice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of MPR images. The slice profile of a coronal image was measured by the bead method. Moreover, it assumed that the slice profile of an MPR image became a convolution of the square profile corresponding to the nominal slice thickness and line spread function (LSF) of an axial image, and the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The nominal slice thicknesses of the original axial image and coronal image were 1.0 mm, 2.0 mm, and 3.0 mm. Three reconstruction kernels (B20, B30, and B40) of the original axial image were used.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 revealed that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 values were 1.7 mm for reconstruction kernel B20 and 1.3 mm for reconstruction kernel B40 in the case of a nominal slice thickness of 1.0 mm.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modulation transfer factors (MTF) were in close agreement. Then the slice profile of the coronal (sagittal) MPR image forms by the convolution of a LSF of the y- (x-) direction and the square profile with a nominal MPR slice width, and is affected by the reconstruction kerne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扫描层厚和间隔对三维重建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0具离体新鲜猪肺标本。每一对象均接受层厚/间隔分别为3mm/3mm、3mm/1.5mm和1.5mm/1.5mm三种组合的EBCT扫描。扫描条件:130kV/630mA。扫描方式:连续容积扫描(CVS)。其横断面图像转入Insight工作站(accuimnage diagnostic corporation,USA)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式为遮盖表面显示法(SSD)。重建值为-500Hu--300Hu。结果:(1)新鲜离体猪肺标本气管和支气管的一、二级分支的三维测量与解剖测量相符合。(2)3mm/3mm、1.5mm/1.5mm和3mm/1.5mm三组扫描参的猪肺气管、支气管一级分支的三维重建评分结果间无显著差异;对于二级支气管分支(3.67mm左右管径)的三维重建,3mm/1.5mm组的评分高于1.5mm/1.5mm组,有统计学意义;1.5mm/1.5mm组高于3mm/3mm组,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层厚或重叠扫描进行的三维重建可更好地显示较细的支气管,对于较粗的支气 管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行CT平扫,16例加CT增强扫描。采用10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行全腹部CT扫描,将原始横断面CT图像用2.5mm层厚、1.25mm间隔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然后将ASI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用Reformat软件行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MPR阑尾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阑尾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将沿曲线轨迹分布的体素重组,获得CPR阑尾图像。结果:MPR/CPR阑尾成像成功率为100%,图像直观,能清晰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诊断正确率达96%(24/25)。结论:MPR/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阑尾图像,能直观地显示阑尾全貌,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气道的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0例正常和36例上气道病变的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层厚3.0mm,正常组采用不同重建间隔、阈值作气道表面遮盖法(SSD)重建,病变组分别作气道SSD、Ray-Sum(表面透视法)重建和叠加成像。结果 采用1.0mm重建间隔、上层阈值为-500HU能获得最佳的气道SSD图像;SSD图像能清楚显示上气道的正常形态,多方位观察可全景地反映气道表面受压的情况,RaySum能更好地显示狭窄内缘的情况,9例(25%)病变组气道SSD显示正常;SSD图像上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明显小于轴位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叠加成像能清楚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尤其是血管、气道的关系。结论 3D重建能立体地显示上气道病变,是轴位和MPR图像的很好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5.
翼腭窝的CT三维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评价翼腭窝解剖结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Philips Mx8000型多层CT检查仪对5个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准直1mm或0.5mm的容积采集,并将数据输入配套Mxview工作站(SGI02)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包括容积显示(VR)和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MPR)。鼻腔内侧壁相关结构进行测量并与标本测量进行对比。结果:CT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十分清楚地显示翼腭窝结构及其6个通路结构,VR可以清楚、准确地显示鼻腔内侧壁结构,并均可以获得准确测量。结论:CT容积采集结合合理的三维重建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翼腭窝解剖及其相关通连结构。  相似文献   

16.
成人中耳、内耳解剖结构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成人中耳,内耳解剖结构CT三维重建技术,方法: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mm或2mm),小视野(FOV=5cm),密集重建技术(间隔0.2mm或0.5mm),对75例成人中耳,内耳进行三维成像,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P),表面成像(SSD)和仿真内镜成像(CTVE)。结果:中耳鼓室,听骨链,内耳及内耳道均获得满意三维图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能够真实准确观察成人中耳,内耳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吴晓  黄小燕  何剑   《放射学实践》2011,26(6):610-6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胆道穿孔CT影像表现与手术所见,研究CT诊断要点,以求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8例患者均采用CT平扫加增强,将层厚1 mm,层距0.5 mm薄层图像传至CT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方法重建图像.结果:28例病例中22例利用MPR重组发现破口.25例显示胆囊或胆总管张力明显减低,胆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