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双庚 《河北中医》2000,22(10):759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对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研究较多,疗效较好,也陆续开发出了一些有临床疗效的新药,而对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则研究较少.1990~1999年,笔者运用通滞灵治疗传导阻滞类心律失常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6~54岁;病程3个月~11年;其中心肌病2例,冠心病10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4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1例(其中莫氏Ⅰ型12例,莫氏Ⅱ型9例,超过3:1传导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  相似文献   

2.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可以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重症心肌炎可以合并严重心律失常^[1],如窦性停搏、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虽然上述心律失常临床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如果不加强监护,及时防范,将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3.
二年来笔者运用生脉散合养心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6例,取得满意疗效。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 56例病人均已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符合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拟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门诊34例,病房22例;男性19例,女性37例;年龄14~48岁平均28.6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5年,平均2.7年;胸闷气短50例;倦怠乏力48例;心悸43例;胸痛13例。心电图改变:频发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博3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房结功能不全3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ST-T改变1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的17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38例患者心电图正常,占22.35%,132例患者心电图异常,占77.65%;117例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其中,73例患者为窦性心动过速,占55.30%;43例患者为早搏,占32.58%;1例患者为室性心动过速,占0.75%。15例患者缓慢性心率失常,5例患者为窦性心动过缓,占3.79%;10例患者为房室传导阻滞,占7.58%。结论:心电图检查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上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心阴阳两虚之心动悸、脉结代。笔者近年以该方为主治疗心律失常4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4~60岁;早搏26例(室性早搏13例、房性早搏10例、交界性早搏3例),阵发性心房纤颤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Ⅱ度Ⅰ型窦房阻滞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1例;冠心病20例,风心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心肌炎后遗症2例,甲亢性心脏病4例,病因未明者10例。1.2治疗方法以炙甘草汤为主随证加减。兼心血瘀阻者加…  相似文献   

6.
解毒散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毒散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胡思源,陈宝义,刘虹,贺爱燕,乔卫平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天津300193)房室传导阻滞(AVB),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程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笔者自1991年初开始,以解毒散瘀立法组方治疗38例患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自拟宁心汤治疗心律失常53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53例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5~75岁、平均30.5岁,病程6月-5年,病毒性心肌炎24例,冠心病27例、心肌病2例,均经心电图检查,其中窦性心动过速4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11例,频发早搏27例,频发早搏伴二或三联律6例,心房颤动2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  相似文献   

8.
桂芍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 5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桂芍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4 5例 ,疗效满意 ,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 4 0例进行对照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两组 85例中 ,男 4 7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者 4 3岁 ,最小者 16岁 ;病程最长者 70天 ,最短者 7天 ;心电图改变 :窦性心动过速 6 0例 ,窦性心动过缓 10例 ,室性早搏80例 ,房性早搏 32例 ,房室交界性早搏 10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例 ,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6例 ,窦房传导阻滞 4例 ,房室传导阻滞 4 0例 (其中一度 2 0例 ,二度 8例 ,高度 2例 ) ,室内传导阻滞 5 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表现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0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6例患儿经过心电图测量发生心电图改变者为106例,占100%。其中心律失常者42例,占39.6%,S-T段改变者37例,占34.9%,房室传导阻滞者18例,占16.9%,P波改变者8例,占7.5%,束支传导阻滞者1例,占0.9%。结论:心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但心电图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体会。结果:护士通过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协助医生植入临时起搏器,稳定患者的心率,维持有效的血压和重要器官的灌注,经进一步的治疗及护理14例患者病情由危急转为平稳,最后康复出院。结论:护士通过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患者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积极迅速配合医生植入临时起搏器,稳定血流动力学,是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辨证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对1995年7月~10月我院心内科门诊连续服中药4个月以上的50例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0岁5例,10+~40岁10例,>40岁35例。病程均在2年以上者(其中2例达7年)。病因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2例(其中房性心动过速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5例,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3例,室性早搏呈二、三联律10例,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病因为心肌炎后遗症28例,房性早搏达21例(其中伴阵发性房速者9例),室性早搏7例(其中4例呈…  相似文献   

12.
凡结、代,促脉常伴有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范畴。查心电图常表现为房颤、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笔者用辨证施治结合栝蒌皮注射液静滴治疗本症8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85例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7.34岁。其中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3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5例,病毒性心肌炎21例,风湿性心肌炎6例,心肌炎后遗症4例,妊娠2例。心电图检查:房颤8例,窦性停搏3例,房性期前收缩14例,交界性期前收缩7例,室性期前收缩24例,不完全房室分离5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病脉起病最短2天,最长8年。二、中医辨证(一)脉象诊察结脉46例,代脉22例,促脉17例。(二)辨证分类胸阳阻遏型21例,气阴两虚型22例,气血两虚型15例,心阳虚衰型27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一般护理、心力衰竭或(和)阿-斯综合征护理、阿-斯综合征预防护理、避免诱因的护理干预等护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心理护理、饮食干预、药物治疗护理等常规护理,比较2组对疾病及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和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及心力衰竭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出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进行有效护理干预,能早期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及心力衰竭,提高患者对本病及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律失常属祖国医学心悸范畴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之法治疗心律失常 4 6例 ,同时设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38例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 84例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治疗组 ) 46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 (对照组 ) 38例。治疗组 4 6例中 ,男 2 2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56岁 ,平均 35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2 3年。4 6例中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2 1例 (其中房性心动过速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 13例 ,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6例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2例…  相似文献   

15.
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临床表现为1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非罕见。本院自1996年起观察了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I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并与异丙肾上腺组治疗本病16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心肌炎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房室传导阻滞诊断参考卢喜烈1997年出版的《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中关于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对4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中药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8岁;西药…  相似文献   

16.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收治的 78例均符合《心血管病诊断标准》[1] 。其中男 4 0例 ,女 38例 ;年龄 18~ 75岁 ,平均 5 6岁 ;病程 1个月~ 10年 ;其中冠心病 30例 ,心肌炎 2 3例 ,高血压 14例 ,风湿性心脏病11例。随机分为两组 :快速性心律失常 5 8例 (A组 ) ,其中房性早搏 8例 ,房性早搏合并窦性心动过速 4例 ,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例 ,交界性早搏 10例 ,室性早搏 2 2例 ,室性早搏合并窦性心动过速 1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 2 0例 (B组 ) ,其中I°房室传导阻滞伴窦性心动过缓 9例 ,II°房室传导阻滞 11例。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 6 4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12~ 5 4岁 ;平均 33.6岁 ;心电图示 ST段下降0 .0 5 m V以上 ,伴有 T波低平 ,倒置 2 3例 ,伴有 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 3例 ,伴有窦性心动过缓 1例 ,伴有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 2例。对照组 3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14~ 5 1年 ,平均 32 .5岁 ;心电图示 ST段下降在 0 .0 5 m V以上 ,伴有 T波低平、倒置 19例 ,伴有 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 ,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 2例 ,完全性左…  相似文献   

18.
1资料汪某,男性,32岁,2001年9月5日入院,住院号:132035。患者于2000年3月初感冒后2周左右,出现晕厥1次,约2min后能自行苏醒,当时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口吐涎沫。即到南方医院就诊,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1)病毒性心肌炎;(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阿-期综合征。经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稳定,但患者不愿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而转至我院治疗。入院时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为胸痹气阴不足,热毒攻心;西医诊断为(1)病毒性心肌炎;(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遂以参麦注射液3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 VVI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情况、自身心搏和心律失常情况 ,自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4月 ,笔者使用动态心电图 ( DCG)对 33例 VVI起搏患者进行随诊观察 ,以指导起搏参数的调整和对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做出相应的治疗。1 一般资料33例安装 VVI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 ,男 2 1例 ,女 12例 ;年龄 4 8~ 69岁 ,平均 61岁。冠心病 15例 ,高血压 3例 ,心肌病 3例 ,心肌炎后遗症 2例 ,瓣膜心脏病 1例 ,病因不明 9例。心律失常类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SSS) 2 2例 ,SSS 房室传导阻滞 ( AVB) 3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8例。起搏类型 :33例均为…  相似文献   

20.
郭纯彬  魏欣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37-237,242
目的分析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相关心律失常发生及转归情况。以加强对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8月先心病介入治疗246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220例封堵成功,23例球囊扩张术成功。术后共新发心律失常49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9%。其中窦性心动过缓2例。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共31例。房性心动过速2例,房室传导阻滞11例。其中8例为1度及2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2度2型房宣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双束支传导阻滞,5例单纯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结论:心律失常是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但大多较轻微,往往无需特殊治疗而恢复。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是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较严重并发症,其危险性较大,需积极药物治疗。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