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穴位贴敷后皮肤反应情况。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三伏天初、中、末伏的前3 d在肺俞、心俞、膈俞的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次年在相同时间进行相同治疗,治疗组次年于三伏天初、中、末伏的前3 d在肺俞、心俞、膈俞穴上进行常规剂量药物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各项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 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25% of the pulmonary volume, 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50%)及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75%)]及贴敷后皮肤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2年后哮喘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年后肺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年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及皮肤反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小气道功能,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其疗效与贴敷后出现皮肤反应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加减小青龙汤对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并予以氨茶碱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的积分变化及哮喘控制问卷6(ACQ)评分、哮喘生活治疗问卷(AQLQMAEKS)评分、肺功能等方面指标变化。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咳嗽、咯痰、喘息、哮鸣、气短)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下降。观察组经治疗后AQCQ6及AQLQMARK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MMEF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加减小青龙汤治疗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寒哮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小青龙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与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_1/FVC)、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50%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PDCD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PDCD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2组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FEF25%、FEF50%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试验组各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DCD5表达水平与FEV_1%、FEV_1/FVC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PDCD5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其表达异常可能与哮喘未控制有关,可能成为临床上协助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的指标或治疗的靶点。小青龙方可能通过调节PDCD5水平而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祛风解痉方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予祛风解痉方药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次1吸,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随访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包括最大呼气流量百分比(PEF%)、最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百分比(FEV1%)],评价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及随访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评价ACT评分疗效。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鼻塞鼻痒、闻异味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FEV1%、PEF、PEF%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但肺功能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ACT疗效基本控制率(78. 9%)明显高于对照组(63. 2%)(P <0. 05)。结论祛风解痉方药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哮喘发作,改善气道阻塞,是防治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敏 《上海针灸杂志》2020,39(3):257-26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最大呼气流量(PEF)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94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应用针刺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炎症水平变化,统计疾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气促、哮鸣音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干扰素(IFN-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布地奈德控制哮喘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提高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防治效果及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的变化。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6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在缓解期未接受任何防治干预,观察组在2017年三伏天期间接受白芥子涂方防治干预,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及FEF25、FEF50、FEF75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哮喘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哮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EF25、FEF50、FEF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EF25、FEF50、FEF75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的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QL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芥子涂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防治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小气道功能,缓解哮喘发作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减三子养亲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对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气道重塑情况的变化,观察治疗期间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较对照组(71.79%)高(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鼻塞、咳嗽、咽痒、气急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剩余75%用力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75%)、气管内壁厚度(Wai)、气道平滑肌厚度(Wam)及支气管总管壁厚度(Wat)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气道重塑的发生及进展,提高患者肺功能,且复发率低,近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89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组,应用非雾化吸入法、吸入β受体激动剂法(苏顺)、吸入糖皮质激素法(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同一时间内患者症状缓解百分比,并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及改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缩短病程,其副作用小,并从多个环节抑制气道炎症,是预防及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选择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中医针刺疗法。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P<0.05)。结论 采用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冰方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白冰方穴位贴敷治疗为主,同时配合中药口服;对照组40例采用普米克都保吸入,同时口服茶碱缓释片,1个月后观察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肺功能主要观察FEV1、PEF、FEF25%、FEF50%、FEF75%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好转率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宣肺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作用机理。方法:71例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哮喘患者,按照哮喘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分层随机法将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平均年龄(45.2±14.6)岁;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47.1±13.1)岁。所有观察对象均继续应用抗哮喘药物,治疗组同时取宣肺健脾益肾穴位:曲池、列缺、鱼际、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以平补平泻法,针刺10次为1疗程,观察不同病情程度哮喘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频域指标与肺功能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间歇状态、轻度与中度、重度哮喘患者肺功能均出现增高,HRV测定表明评价整个自主神经对心率调控作用的总功率(TP)、HRV三角指数(HRVtriangularindex)出现提高,包括低频功率(LF)、规一化的低频功率(LFnorm)等在内的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指标均出现增高,反映副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高频功率(HF)、相邻NN间期限的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的总心搏数百分比[PNN50(%)]也出现升高。结论:针刺治疗可提高不同病情程度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铭  郑偶然  徐维  卢希玲 《针刺研究》2005,30(3):179-182
目的:比较夏秋季节灸贴治疗哮喘的疗效,探讨季节变化与支气管哮喘疗效关系的可能机制。方法:64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证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夏季组32例,于传统“三伏日”初、中、末伏当日集中治疗;秋季组32例,于“秋分前10日、秋分当日及秋分后10日”3日集中治疗。两组均于首次治疗前15日及末次治疗后15日进行NO和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夏季组与秋季组经灸贴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71.88%,NO值有所下降,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P<0.05,0.01)。两组比较,夏季组优于秋季组(P<0.05,0.01)。结论:夏秋灸治疗哮喘的疗效差异与异常升高的NO的降低程度有关,NO的差异可能是灸治起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足跖肿胀度(E)、关节炎指数(AI)、肺系数(LI)、肺功能变化、调节性T细胞(Treg)及肺组织Notch受体、配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Model)组、甲氨喋呤(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GT)组和新风胶囊低剂量(XFC-L)组、新风胶囊中剂量(XFC-M)组、新风胶囊高剂量(XFC-H)组,每组12只,分别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0.1mL致炎(除NC组外),致炎后第19d开始给药。NC组及Model组均给予生理盐水,其余5组分别给予MTX、TGT、XFC。观察各组大鼠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NC组相比,Model组大鼠E、AI、LI在1s内平均呼气流量(FEV1/FVC)、肺泡炎积分、Notch3、Notch4、Delta1表达明显升高(P<0.01);用力肺活量(FVC)、2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50%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FEF50)、7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用力最大呼气流量(PEF)、CD4+ T细胞、CD25+ T细胞、CD4+ CD25+ Treg、Notch1、Jagged1、Jagged2表达明显降低(P<0.01)。②与Model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体重、FVC、FEF25、FEF50、FEF75、MMF、PEF、Notch1、Jagged1、Jagged2及Treg的表达升高;E、AI、LI、FEV/FVC及Notch3、Notch4、Delta1的表达降低(P<0.05或P<0.01)。③与XFC-M组相比,其余各治疗组LI、肺泡炎积分及Notch3、Delta1升高;FVC、FEF25、FEF50、FEF75、MMF、PEF及Notch1、Jagged1、CD4+ T细胞、CD4+ CD25+ Treg降低(P<0.05或P<0.01)。结论:AA大鼠存在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和肺功能的降低,通过相关分析得知肺功能降低与Notch信号传导通路的表达有关;新风胶囊能明显改善AA大鼠关节症状和肺功能,可能通过促进Delta1、Notch3、Notch4的表达、抑制Jagged1、Jagged2、Notch1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和免疫复合物沉积,改善关节和肺部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质子泵抑制剂联用西沙必利对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将87例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 ,治疗组在常规抗哮喘药物治疗的同时加服奥美拉唑和西沙必利,对照组加服安慰剂。记录患者的哮喘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持续时间,按需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剂量,按需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和测定患者的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占预计值%) ,最大呼气容量百分比(PEF %)及PEF变异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每天哮喘症状计分、胃食管反流症状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 ;治疗组按需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平均剂量显著减少(P <0 .0 1 ) ;按需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的平均次数显著减少(P <0 .0 1 ) ;治疗后FEV1 占预计值%、PEF %及PEF变异率改善更明显(P <0 .0 1 )。结论 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并胃食管反流病时,在抗哮喘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难治性哮喘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采用头皮针、体针、艾灸配合推拿治疗支气管哮喘56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对比.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60.7%,总有效率为98.2%,西药组分别为50.0%和83.3%,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活量、免疫球蛋白、CO2结合力、血氧都有明显改善(P<0.01,P<0.05).  相似文献   

16.
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3例采用化脓灸治疗,隔姜灸组30例采用隔生姜片灸治,针刺组31例采用针刺治疗,30天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支气管哮喘在降低血清IgE含量,增高FEV1.0/FVC比值上与隔姜灸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抗过敏。改善肺通气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定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及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定喘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喘息、咳嗽、咯痰及哮鸣音症状积分,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辅助性T细胞1百分率(Th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辅助性T细胞2百分率(Th2)、Th1/Th2,气道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喘息、咳嗽、咯痰及哮鸣音中医症状积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EV_1、FEV_1/FVC、FEV_1%、Th1百分率、Th2百分率、Th1/Th2、气道MMP-9评分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及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疏风温阳化饮方治疗肺脾两虚、痰饮内停型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气疏风温阳化饮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和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支气管哮喘症状积分、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指标水平,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哮喘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PEF25%、PEF50%、PEF75%和用力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PEF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疏风温阳化饮方治疗肺脾两虚、痰饮内停型CARAS,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丹龙定喘丸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龙定喘丸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龙定喘丸治疗,对照组予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免疫球蛋白E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为93.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OS数目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速均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龙定喘丸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具有降低EOS浓度及气道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