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和炎症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6例急性加重期、40例缓解期COPD患者、20名健康吸烟者和20名健康不吸烟者的血清,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8.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又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健康对照组中吸烟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L-8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并导致气流阻塞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D气道炎症反应与COP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4 (IL-34)质量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2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急性加重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56例(稳定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  相似文献   

4.
阳显慧 《广西医学》1997,19(5):785-78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COPD患者血清中IL—8的水平,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意义,并与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研究,结果:缓解期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而急性发作期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吸烟者IL—8水平明显高于非吸烟者,提示:IL—8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并与COPD的加重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6、IL-8、IL-18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彬  邓俊  熊瑛 《四川医学》2005,26(10):1082-108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它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58例COPD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6、IL-8、IL-18水平.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组血清IL-6水平高于缓解组而低于非呼吸衰竭组;血清非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急性加重期血清IL-18明显低于缓解期.结论 IL-6、IL-8和IL-18参与了COPD患者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n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COPD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认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气道炎症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并有进行性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 不完全可逆.反复呼吸道感染是COPD 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COPD 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含量, 探讨IL-8 、CRP 在COPD 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以期提高对COPD 气道炎症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将5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随机单盲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已酮可可碱(PTX)100mg 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和糜蛋白酶5mg 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检查肺功能、动脉血气、肝肾功能及血浆IL-8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CD2下降,PO2、SatO2增高(P<0.05);IL-8明显下降(P<0.01);FEV1及FEV1%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8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变化。提示COPD患者经PTX雾化吸入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血IL-8水平,改善PO2、SatO2,降低PCD2。且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可静脉、口服给药,吸入途径给药具有方便、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FKN)、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和34例COPD稳定期(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FKN、IL-8和IL-17的水平进行监测,检测其肺功能,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 AECOP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FKN、IL-8和IL-17的水平分别为(641.68±90.69) ng/L、(155.24±47.10) ng/L和(80.26±19.28) ng/L,治疗后分别为(412.45±63.67) ng/L、(118.66±39.60) ng/L和(37.90±10.75) ng/L;COPD组治疗前血清中的FKN、IL-8和IL-17的水平分别为(475.84±71.86) ng/L、(140.12±40.88) ng/L和(49.52±9.20) ng/L,治疗后分别为(234.86±53.80) ng/L、(101.92±43.32) ng/L和(31.77±9.82) ng/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FKN、IL-8和IL-17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AECOP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FKN和IL-17的水平均显著性高于COPD组(P<0.01)。AECOPD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pred和FEV1/FVC%分别为(58.28±8.76)和(55.80±8.82),COPD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pred和FEV1/FVC%分别为(73.60±9.98)和(71.60±1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组患者治疗后的RV%pred为(122.89±11.68),COPD组为(116.67±12.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AECOPD组患者的FEV1%pred和FEV1/FVC%明显低于COPD组,RV%pred则明显高于COPD组(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血清中FKN、IL-8和IL-17的水平与FEV1%pred (rFKN=-0.9861,rIL-8=-0.9600,rIL-17=-0.9109)和FEV1/FVC%(rFKN=-0.9673,rIL-8=-0.9047,rIL-17=-0.8688)均呈负相关,与RV%pred (rFKN=0.8942,rIL-8=0.9012,rIL-17=0.9074)均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FKN、IL-8和IL-17的水平均出现明显增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这些因子可能与CO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8水平,探讨IL-8及其他细胞因子在COP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COPD急性期和缓解期以及正常人血清IL-8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PD急性期患者IL-8水平与缓解期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OPD急性期和缓争期患者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IL-8贯穿于COPD发病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稳定期)和10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外周血IL-8浓度,并测定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外周血IL-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稳定期组IL-8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与治疗后稳定期外周血IL-8与FEV。%呈负相关(r=-0.97,P〈0.01;r=-0.77,P〈0.01)。结论IL-8参与COPD气道炎症的形成,并与气道阻塞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6与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前后及60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FEV1/FV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清IL-6、IL-8及FEV1/FVC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6无统计学意义(P>0.05),IL-8及FEV1/FVC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参与了急性期COPD气道炎症反应,IL-8参与了COPD的发生与发展全过程,IL-6、IL-8水平与肺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将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治疗,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氟伐他汀20mg,每晚1次顿服,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后测IL-6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氟伐他汀组肺功能及血清IL-6与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够降低COPD患者血清IL-6的水平,并能延缓其肺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无水茶碱控释片(葆乐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公开分组对照法,前瞻性比较口服葆乐辉与不服用葆乐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服药组采用葆乐辉400mg/d进行2个月的连续口服治疗;对照组31例不服药。服药前及服药后第2个月末,分别测定肺功能。结果服葆乐辉组肺功能的主要指标FVC、FEV_1及FEV_1/FVC%较服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无水茶碱控释片(葆乐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其肺功能改善有肯定疗效。说明即使对可逆性不大的气流阻塞的COPD患者,葆乐辉也有肯定疗效,且葆乐辉为控释制剂。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普通氨茶碱。  相似文献   

14.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变化,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COPD组、COPD并发PH(COPD-PH)组,COPD-PH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PH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OPG水平。结果COPD PH组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COPD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中度PH组,且两组均高于轻度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PG水平与PASP、PLR、NLR、CRP、NT-Pro BNP呈正相关(rs=0.463,0.278,0.396,0.285,0.273,P<0.05),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s=-0.415,P<0.001)。结论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OPG水平升高,且与肺动脉高压程度相关,动态观察该指标或可监测慢阻肺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邵伯云  王德琴  田路稳 《吉林医学》2014,(25):5608-561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AECOPD组60例,根据AECOPD患者治疗后,根据肺功能分为:轻度COPD组(12例),中度COPD组(15例),重度COPD组(18例),极重度COPD组(15例),对照组为60例健康老年人,分别监测各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AECOPD组血尿酸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分级越重,其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血清尿酸水平与COPD的严重程度有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和白介素38(IL-38)水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84例老年COPD,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75例(AECOPD组)、稳定期COPD患者109例(稳定期COPD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检测肺功能、血清FABP4和IL-38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FABP4和IL-38水平明显升高,而FEV1%pred和FEV1/FVC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稳定期COPD组比较,AECOPD组血清FABP4和IL-38水平明显升高,而FEV1%pred和FEV1/FVC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血清FABP4和IL-38水平与FEV1%pred和FEV1/FVC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ABP4和IL-38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807,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呼出气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尚沃纳库伦NO分析仪检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呼出气中NO含量,并进行比较,并与健康人分别对比。结果:COPD患者稳定期呼出气NO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P 0.05),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出气N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 0.05)。结论:NO参与了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呼出气NO检测无创、方便,动态测定呼出气NO水平有助于对COPD病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COPD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COPD加重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等指标,根据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COPD患者达到缓解期后再复查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①IL-6、IL-8、TNF-α水平在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IL-2、IL-10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IL-6、IL-8、TNF-α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L-2、IL-10上升,仍低于对照组;只有IL-8、IL-10、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随着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上升,IL-10、IL-2水平呈进行性下降。③加重期,IL-2、IL-10分别与FEV 1%pre均呈正相关(P〈0.01);IL-6、IL-8、TNF-α分别与FEV 1%pre均呈负相关(P〈0.01)。缓解期,IL-8、TNF-α与FEV 1%pre仍呈负相关(P〈0.01);IL-10与FEV 1%pre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细胞因子参与COPD气道炎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②细胞因子与肺功能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参与了COPD气道阻塞的进程,反映了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③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临床特点、就诊规律、治疗情况和肺功能改变。方法 对呼吸科门诊的 2 83例COPD病人 ,采用询问病史和复习门诊病历的方法 ,调查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临床特点、就诊规律、治疗情况和肺功能改变 ,分析病情、就诊和肺功能之间的的关系。结果  74例 ( 2 6 % )为首次就诊组 ,139例 ( 4 9% )为间歇就诊组 ,70例 ( 2 5 % )为定期就诊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发作和症状持续。气促是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当出现Ⅲ级或以上的气促时 ,96 %的病人已经达到GOLD分级重度或以上。仅 12 %的病人过去曾经接受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证实门诊首次就诊的COPD患者中有 5 2 %达到GOLD分级Ⅱ级或以上 ,在规律就诊组有 79%达到Ⅲ级或Ⅳ级。结论 门诊COPD病人普遍存在就诊延迟、不规则治疗和肺功能检查率低的问题。肺功能检查有利于正确诊断和判断COPD的严重程度 ,对提高早期诊断和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例(合并组)及同期单纯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7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部分临床特征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营养不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及既往有肺结核史是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营养不良(OR=4.100,95%CI:1.471~11.431)、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OR=2.695,95%CI:1.078~6.739)及既往肺结核史(OR=11.102,95%CI:3.076~40.065)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根据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危COPD患者,可尽早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