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损伤的一种重要并发症,易被漏诊或误诊。对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的患者,若术前CT检查没有脑梗塞表现,而术后出现者临床更容易忽略。筛选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梗塞的患者2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外伤性颅内血肿在临床甚为常见,由于儿童在颅脑解剖、病理生理方面的特点,及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儿童外伤性颅内血肿采用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很高。我院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脑梗塞CT表现及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患儿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特点相结合进行CT分型,共分6型:Ⅰ型,腔隙性梗塞型(42例);Ⅱ型,单脑叶型(6例);Ⅲ型,多脑叶型(4例);Ⅳ型,挫伤出血型(混合型)(6例);Ⅴ型,小脑型(1例);Ⅵ型,脑干型(1例)。结果根据GOS标准评定预后。良好48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6例。Ⅰ-Ⅱ型疗效较好,Ⅲ-Ⅴ型病情严重,死亡率与病残率增高,Ⅵ型死亡率极高。结论儿童外伤性脑梗塞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18例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复查头颅CT发现的15例后颅窝迟发性血肿患儿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4例。先行幕上血肿清除的3例患儿,1例术中发现硬膜下血肿并小脑内血肿;2例术后复查CT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患者预后按GOS分级:2分1例,3分2例,4分5例,5分9例。结论儿童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对达到手术指征的患儿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4例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予以保守治疗。结果患者治愈出院,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复查CT斜坡区血肿完全吸收。结论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少见,熟悉其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进行临床观察及脑CT、MRI扫描。结果确切的头颈部外伤史,伤后抽搐、无严重意识障碍.1~6d后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头颅CT、MRI检查可提高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以基底节区多见。给予脱水,扩血管及神经保护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激素等药物应用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占闭合性颅脑创伤的3.2%。多为车祸伤,年轻人多见,大多发生于对冲部位。伤后早期即出现偏瘫而意识障碍较轻,且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动态CT扫描是诊断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最好检查方法。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30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10例,中残17例,重残2例,死亡11例。结论CT是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动态CT扫描有利于发现迟发性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较低而致残率较高,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只要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大部分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救治体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6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并CT复查,确诊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手术治疗46例,保守治疗14例。结果恢复良好20例,中残18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 例。结论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高龄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高危因素,细致观察,早期CT复查可以及时发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7例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97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5.3%,手术63例,死亡7例;保守治疗34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8.2%。 结论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临床意义重大,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即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进行动态观察和CT监测,根据患者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梗死的CT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揭示其对疾病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头颅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轻微外伤引起的脑梗死多发于儿童,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内囊区,预后较好;重症外伤引起的脑梗死好发于成人,发病部位多见于颅内血肿同侧,且大脑后动脉支配区域最为多见,预后较差。结论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83例,其中儿童42例,成人141例,作者根据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手术所见以及部份病人CT扫描结果等资料,对比分析了儿童与成人颅内血肿的差异本组183例中,计硬膜外血肿55例(儿童20例,成人35例),硬膜下血肿123例(儿童20例,成人103例),脑内血肿5例(儿童2例,成人3例).本组病例均为急性单发血肿,不包括复合血肿.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7例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7例占同期外伤性脑内血肿的23.6%。手术35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22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5.3%(3/57)。结论对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应进行动态观察和CT监测,并根据病人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8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根据血肿量和入院时的临床表现给予手术和保守治疗。结果 10例保守治疗死亡2例,17例手术治疗死亡3例,共计死亡5例。结论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缺乏特有的临床征象。主要依靠头颅CT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后颅窝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方法 对28例儿童外伤性后颅窝硬脑膜外血肿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8例均有枕骨骨折或者颅骨骨缝分离,头痛和频繁呕吐是突出的临床症状.22例手术治疗,6例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置,是救治儿童外伤性后颅窝硬脑膜外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脑室内血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我院1984~1988年期间经CT诊断的外伤性脑室内血肿18例,其发生率占同期颅内各型外伤性血肿的20%,死亡率高达50%(同期各型血肿死亡率平均为19%),就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叶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侧外伤性额叶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结果术后CT复查示血肿消失11例,少量血肿残留1例.1周后复查血肿消失。随访12例,时间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叶血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在CT问世以前,除非手术证实,几乎对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很难作出确切诊断。随着CT的应用逐渐发现这一区域的外伤性血肿与其他颅内血肿有不同之处,表现出一种特殊类型的颅内血肿。现将我院自1986年1月~1988年12月收治的14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delayed epiduralhematoma,DEDH)是放射学的一种概念,CT问世以后予以认识。其定义是外伤后首次CT正常或表现为其它病理状态而未发现硬膜外血肿,随后临床表现恶化或首次手术后未达到满意效果,复查CT发现的硬膜外血肿。我院自1986年至1996年共收治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48例,占同期硬膜外血肿的4.6%,现将本组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一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救治及特征,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02—2014-12我院诊治的58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临床特点。结果行保守治疗患儿及钻孔引流术的患儿均痊愈,行开颅术20例患儿痊愈11例(55.00%),切口疝1例(5.00%),死亡2例(10.00%),感染1例(5.00%),伤残5例(25.00%)。儿童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发病率相对偏低、颅内压升高缓、病情发展慢、易发贫血、休克、癫痫、意识障碍等特点,患儿出血部位主要为静脉出血、横窦表面及硬脑膜渗血。结论依据儿童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征及临床表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首次CT检查阴性的颅脑损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表现和原因。方法通过对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54例颅脑损伤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同期收治的325例首次CT及复查CT均为阴性的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研究组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表现为迟发性血肿、脑挫裂伤、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弥漫性脑肿胀、外伤性脑梗塞等,可由不同原因引起。结论熟悉本类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表现及原因,对于指导检查及治疗,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