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缺血(AS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将40例ASVB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和纳络酮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情况;同时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纳络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疗效更佳,临床症状、MDA、SOD及BAEP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络酮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有效改善ASVBI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 A C I) 患者血浆和红细胞中微量元素以及抗氧化酶 S O 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G S H P X)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配对研究。结果  A C I 组血浆锌、硒及红细胞硒明显减低;而血浆及红细胞铜、锰含量明显增高( P< 001) ;血液的 S O D, G S H P X 活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及血浆铜、锰;红细胞硒与 G S H P X 均呈明显正相关; Bayes 逐步回归判别表明血液 G S H P X, S O D,红细胞硒与 A C I 病情变化关系最密切。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液中锌的降低和铜含量的增高可能与应激反应有关;硒的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 A C I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动脉弱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缺血(AS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40例ASVB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和纳络酮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的电位(BAEP),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栈(SOD)活性变化情况;同时选取30名 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纳络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疗铲更佳,临床症状〈MDA,SOD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30例皮质动脉区脑梗塞(CACI)、32例穿通动脉区脑梗塞(PACI)、3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年龄性别与CACI患者匹配的无心脑血管病等的对照者以ELISA法测定血清Lp(α)水平。结果显示对照者与高血压病者血Lp(α)均值相近,而CACI患者血Lp(α)均值显著高于对照者,PACI患者其值虽亦高于对照者,但其中高于对照者血Lp(α)水平第95%位数值280.32mg/L者并不多于对照组;且脑梗塞患者发病2周内血Lp(α)水平相对稳定。提示高水平血Lp(α)是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而非脑梗塞发生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脑脊液生长抑制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了生长抑素(SS)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6例急性脑梗死(ACI)、43例急性脑出血(ACH)、15例急性蛛风下腔出血(SAH)患者及40例对照者的血浆SS含量,同时测定部分患者及对照者的脑脊液SS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尤以ACI组及SAH组比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5,P〈0.01),脑脊液SS含量均显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35例无痴呆多发脑梗塞患者(MCI)及30名健康人的血浆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了部分MID和MCI患者脑脊液(CSF)中SS、AVP、β-EP含量。发现MID患者血浆SS、AVP含量比MCI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0.05),且随痴呆程度的加重,其含量有递减趋势。而血浆中β-EP在这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ID组CSF中SS、β-EP含量低于MCI组(P<0.05),而CSF中AVP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CSF中AVP含量与痴呆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3200例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经验。本组病例中静脉法DSA(IVDSA)为2986例,动脉法DSA(IADSA)214例。共查出18病种,临床符合率为92.8%,手术符合率为98.2%。与常规动脉造影相比,IVDSA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无并发症,基本上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IADSA影像分辨力高,对小血管的观察满意,由于实时显像,造影剂用量仅为常规血管造影的20~30%,对多种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颅内血肿,脑肿瘤亦能作出诊断。作者认为IVDSA是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变化。通过了对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自由基代谢产物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1)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Cu-Zn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Cat活性明显升高(P<0.01);(3)LPO含量明显升高(P<0.01)。本实验结果证实SAH后DCVS时痉挛动脉存在自由基的代谢紊乱,自由基介导的病理作用可能在DCVS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血栓形成者血清胰岛素及与PAI-1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1(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无糖尿病病史的CTB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大中病灶组(43例)和小灶组(24例)、另取28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组。分别用发色底物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IS、C肽水平。结果(1)CTB组PAI-1活性、IS、C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不同梗死面积组间无显著差别:(2)CTB组PAI-1与IS、C肽及IS与C肽间呈显著正相关(P均<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1)IR和/或HI可能参与了CTB的发生;(2)血浆PAI-1活性增高与IS及C肽有关.PAI-1活性增高致血浆纤溶活性降低.可能是IR与CTB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了83例ATCI患者血浆OX-LDL含量变化。结果 (1)ATCI组血浆OX-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OX-LDL水平变化与病程有关,但与梗塞部位无关。(2)ATCI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与血糖、血胆固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Arnoi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发病机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探讨 Arnold Chiari 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 ( A C M/ S M) 的发病 机理, 寻求更好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4 例 A C M/ S M 的患者进行 M R I检查及术前奎科试验, 术中枕大池、空洞及脊髓蛛网膜下腔 ( S S A S) 压力测量, 分析与空洞形成及大小相关的因素, 对单纯 A C M 及 H C I( 正中矢状面最宽处空洞与脊髓直径比值) < 05 者行枕下颅骨切除+ 硬膜扩大修补术 ( A) ; A C M/ S M 且 H C I≥05者行 A+ 空洞蛛网膜下腔( S S) 分流术( B) 。结果 14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位置性梗阻。空洞内液体与 C S F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 P > 005) ,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与空洞大小无显著线性关系( Pr1 > 05 , Pr2 > 02) ; 枕大池与椎管蛛网膜下腔压力差与空洞大小呈显著正相关( Pr3 < 01 , Pr4< 0005) 。手术有效率为938 % 。结论 脑脊液动力学改变是脊髓空洞形成的关键, 当后颅窝与椎管内压力梯度达到一定值时, 脊髓空洞开始形成。治疗应根据 A C M 是否伴有 S M 及 S C I值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了83例ATCI患者血浆OX-LDL含量变化。结果(1)ATCI组血浆OX-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OX-LDL水平变化与病程有关,但与梗塞部位无关。(2)ATCI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与血糖、血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OX-LDL可能参与了ATCI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早期患者血脂蛋白(a)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0例皮质动脉区脑梗塞(CACI)、32例穿通动脉区脑梗塞(PACI)、3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年龄、性别与CACI患者配对的无心脑血管病的30名对照者,以ELISA法测定其血Lp(a)水平。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Lp(a)水平与对照者相似,CACI患者血Lp(a)水平相对稳定,无急性期反应物作用;进一步证实高水平血Lp(a)是AS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犬与鼠脑血管痉挛病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犬与鼠之间脑血管痉挛病变的不同特点。采用2次枕大孔注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犬的模型,及3次视神经孔注血致SAH鼠的模型,对2种模型做了病理观察及形态定量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DCVS犬基底动脉的管腔明显缩小(P<0.01),管壁明显增厚(P<0.05)。SAH鼠中动脉的管腔无狭窄(P>0.05),管壁无增厚(P>0.05)。病理观察发现DCVS犬比SAH鼠的脑动脉病变明显严重。提示DCVS犬的模型恒定、可靠、发生率高。SAH鼠的模型不易产生DCVS,故较适用于SAH急性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的临床及CDS改变的异同。方法:对患者进行眼底、颈椎X线片、脑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CDS)扫描。结果:VBI组、腔梗组,眼底动脉硬化Ⅰ度、Ⅱ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无颈椎骨质增生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CDS检查两组均有明显的脑动脉硬化,VBI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减慢,腔梗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异常增快。结论:颈椎病与VBI密切相关;脑动脉硬化确是缺血性脑血管的病理基础;CDS检查有助于VBI和腔梗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ASA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血ASA、SA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1)ASA剂量与6-keto-PGF_(1α)抑制率呈正相关(P<0.01),而与TXB_2及PAgR抑制率无相关性(P>0.1);(2)本文采用HPLC内标法同时测定血ASA和SA浓度,结果准确,方法简便;(3)当口服小剂量ASA防治CI时,监测血ASA和SA以调整ASA用药剂量的临床价值并非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5、7月龄及局部脑缺血后下丘脑和血浆中ANF、AI含量的变化;用TTC染色经过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了局部脑缺血后梗塞灶大小。结果发现3、5、7月龄SHR下丘脑ANF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鼠(P<0.05和0.01),AI水平在5、7月龄时明显升高(均P<0.05)。在血浆中,AI在3个不同时期与对照组无差异,ANF却明显高于同龄Wistar鼠组(均P<0.01)。局部脑缺血后,SHR的梗塞灶较对照组略大,除对照组下丘脑AII无变化外,其余均显著增加。认为中枢较低水平的ANF和较高水平的AII参与了SHR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局部脑缺血后两者的变化,可能是机体的应激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卒中患者脑脊液微量元素和抗氧化酶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36例脑出血、31例SAH患者的脑脊液微量元素和抗氧化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脑出血和SAH的脑脊液锌、硒、铬、铁、镁含量,GSH-Px活性和G/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铜、MDA含量及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微量元素和抗氧化酶与出血性卒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CI)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中国沈阳籍汉族健康人100名和ACI患者47例的ApoE基因HhaI多态性及血脂、脂蛋白含量。结果ACI患者组ApoE基因型ε3/4的频率为27.7%,明显高于对照组。ACI患者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明显高于对照组,ApoAI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ACI患者组中ApoE基因型ε3/4的血清LDL-C均显著高于ε3/3。结论ApoE基因型ε3/4与ACI的发生相关;等位基因ε4可能是ACI的一种遗传易感性因子。  相似文献   

20.
巨大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术前低钠血症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颅内动脉瘤(AN)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引起中枢性低钠血症,但未破裂AN术前即发生抗利尿激素(ADH)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国内外罕见报告,本文报告1例巨大未破裂前交通动脉AN术前发生SIADH。1 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65岁。因“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行走不稳3天”就诊。病程中逐渐出现视物模糊.门诊头颅CT平扫发现鞍上有一约2.0 cm × 2.3 cm × 2.5 cm大小的等密度占位病变.于1999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既往无心、肝、肾功能异常史,无烦渴及多饮多尿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