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SPECT测定14例正常人和21例帕金森病患者rCBF相对定量值,发现患者组左侧额叶下部皮层、左侧枕叶皮层和双侧丘脑区RQ值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而帕金森病患者轻重两组间上述部位的RQ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0例病人进行了CT、133氙吸入法多探头rBF测定系统检测rCBF半结合临床对皮层下失语进行了详细讨论,发现皮层下失语多位于底节,放射冠或脑周围白质及内囊。rCBF检测发现mCBF值与健康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应用SPECT进行帕金森病患者rCBF相对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SPECT测定14例正常人和21例帕金森病患者rCBF相对定量值(RQ值),发现患者组左侧额叶下部皮层、左侧枕叶皮层和双侧丘脑区RQ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而帕金森病患者轻重两组间上述部位的RQ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家兔颅脑创伤后伤例受损皮层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与脑水肿变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造成家兔重型颅脑损伤,测量其伤侧受损皮层不同时相的rCBF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颅脑创伤后受损皮层rCBF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显升高,在各时相点与对照组有非常显差异(P<0.01),且二成负相相关系(P<0.01)。结论 颅脑创伤引起了rCBF和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受损皮层rCBF减少可能是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44例异常(92%)。29例与X—CT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SPECT脑血流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定位以及治疗的选择均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CT片定位X线导向脑立体定向术诊治脑深部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5年采用头颅CT片定位和X线导向行脑立体定向术诊断治疗脑深部病变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15~62岁。其中脑深部脓肿3例,经立体定向穿刺抽脓或置管冲洗,  相似文献   

7.
脑膜瘤和瘤周脑水肿的CT表现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分析132例脑膜瘤的CT及病理学资料,探讨脑膜瘤和瘤周脑水肿的有关CT表现及其和组织学间的关系。发现大、中肿瘤呈不规则形、有低密度灶、非均一强化、无钙化灶者较易伴中、重度瘤周脑水肿,这些CT改变依间变型、非典型型和良性型顺序依次减少。显示肿瘤生长越活跃,越易出现以上CT改变并伴有明显瘤周水肿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的CT与SPECT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 CT和 SPECT检查了解血管性痴呆和非痴呆脑血管病患者的不同影象表现 ,评价两者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 DSM- 4有关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的患者 45例和非痴呆脑血管病患者 30例 ,完成 CT,SPECT检查。结果 :VD患者 SPECT阳性检出率高出 CT,CT以半卵圆中心 ,基底节 ,丘脑多发性病灶 ,双侧或 /和左半球病灶 ,大容积 ,大多伴有脑萎缩改变 ,SPECT表现以区域性脑灌注减低或缺损 ,皮质额颞顶叶大片状放射缺损多见 ,少部分表现弥漫性放射分布稀疏 ,在检查脑血流灌注障碍方面 SPECT较 CT敏感。结论 :CT,SPECT检查结合有助于 VD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X刀治疗颅内疾病后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原因.方法:我院用X刀治疗脑部疾病273例,其中转移瘤84例,胶质瘤62例,松果体区肿瘤17例,脑膜瘤42例,其它肿瘤32例,脑血管畸形36例.脑水肿症状轻重不一,参照病情分级:I级3例.Ⅱ级5例.Ⅲ级8例,症状和体征更加明显,呈持续性,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脑水肿广泛,中线结构移位明显.长时间应用地塞米松后病情可缓解,但遗留不同程度症状.Ⅳ级2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水肿和中线结构移位更加明显,结果: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发现发生放射性脑水肿,即靶区病灶周围水肿比X刀治疗前明显加重,但靶区病灶无明显增大,或与靶区病灶增大不平行,并出现与水肿有关的症状18例.脑膜瘤水肿发生率比其它肿瘤和脑血管畸形高.结论:脑水肿的发生主要与被照射的病灶靶点有较大有关.另外X刀治疗配合普通分隔外放疗的病人脑水肿的发生率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成人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SPECT显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成人CPS的发作间期的SPECT特点与分型。方法  对 6 4例成人CPS进行发作间期 99m[TC] -ECD的SPECT显像与CT/MRI、EEG对比。结果 SPECT异常 81.2 5 % (5 2 /6 4 ) ,正常 18.75 % (12 /6 4 )。四个类型 :颞叶型 2 8.12 % (18/6 4 ) ,颞外型 18.75 % (12 /6 4 ) ,联合型 34.37% (2 2 /6 4 ) ,正常型 18.75(12 /6 4 )。单侧 71.15 % (37/5 2 ) ,双侧 2 8.84 % (15 /5 2 )。CT/MRI异常 6 7.18% (43/6 4 )。颞叶病变 76 .74 % (33/43) ,颞外病变 13.95 (6 /43) ,联合病变 9.3% (4/43)。结论 成人CPS的SPECT显像分 4个类型 ,CT/MRI结构异常相对集中颞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10-2011-10我院诊治3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平片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并对其病变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检查显示处于0级的患者有5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3个关节提高了级别(2个Ⅰ级,1个Ⅱ级);X线检查显示处于I级的患者有20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11个关节提高了级别(6个Ⅳ级,5个Ⅲ级);X线检查显示处于Ⅱ级的患者有11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5个关节提高了级别至Ⅲ级。相对于低级别,对于Ⅲ和Ⅳ级的诊断,X线和CT的诊断结果偏差不大。结论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CT扫描相对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病变分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9例脑梗塞CT与临床不符的CT、MR与SPECT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9例全部为住院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57~74岁。都有明显的高血压、高血脂等动脉硬化的基础。均为急性起病,在初期有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完全偏瘫3例,2例合并不完全运动性失语;1例早期有轻度嗜睡;中度偏瘫(肌力在Ⅱ~Ⅲ级间)2例,其中1例伴有偏身痛觉减退;轻偏瘫4例。机器与检查:CT:西德西门公司(SIOMENS)SOMATONHIQ型,第4代。9例患者第一次CT扫描在发病后36小时—1周内,均为平扫,第二次扫描在2~3周内,有一例患者在病后40天曾作了第三次扫描。MR采用西德西子门公司(SIOMENS),1.OTesla 超导磁型。所有患者的MR和SPECT均在第二次CT扫描后的一周内(发病后2~3周内)作检查。SPECT采用ECD药盒(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99mTC标记后静脉注射,注射后20~30分钟进行脑断层显像,使用Elscint,SP- -4HR型SPECT仪。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X刀在临床的应用取得较好疗效,但也伴有一些并发症,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如常见的放射性脑水肿(radiativecerebraledema,RCE)。现就我们X刀治疗各种颅内疾病后发生RCE患者临床情况分析如下:对象和方法本组发生RCE共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3岁(8~76岁)。病变性质分别为脑动静脉畸形(AVM)5例,各种脑瘤16例,功能性疾病(包括癌性疼痛、帕金森病、癫痫等)共6例。均在局麻下装定位仪框架,进行CT扫描,确定靶点。将CT图像转至X刀治疗计划系统,制订优化治疗计划,核对等中心后实施X刀治疗计划。根据Marks等分类,属急性RCE者18…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1989年1月~1999年1月,诊治听神经瘤24例,现就其X线与CT早期诊断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0~45岁,临床症状均有耳鸣及渐进性听力减退,部分病人且有面部麻木、头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就诊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达2年之久。CF扫描,不仅显示内听道外的位于桥脑小脑角的管外型听神经瘤,而且还能发现尚未引起内听道骨壁改变的管内型小听神经瘤。本组有一例管内型小听神经瘤,并为手术病理证实。由于听神经启血供丰富且位于脑外,缺乏血液屏障的作用,可使肿瘤明显强化,借此不但可以发现等密度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SPECT脑血流显像在脑损伤后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8例脑损伤后综舍征的患者行^99Tc^m-双半胱乙自酯(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并和临床症状、体征及CT扫描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57例(73.1%)脑SPECT显像阳性,其中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8例,局部血流灌注减低41例。结论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在脑损伤后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42例脑白质疏松症病人的CT、MRI所显示的脑的形态变化与SPET所反映的脑的功能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CT、MR泽皮质下病变发现较早,而SPECT对皮质的血流改变较敏感,并对这一现象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患的CT、MRI与SPECT检查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2例无临床症状脑梗死患的头颅CT、MRI与SPECT扫描检查所见。结果12例患中8例CT扫描见有腔隙性脑梗死灶,所有患的MRI与SPECT均有异常表现。MRI所见病灶较CT多,病灶多2~4mm,且多位于非功能区;SPECT所见血流灌注减低区较MRI病灶区大且更广泛。结论无症状脑梗死,已有一定的基础疾病和病理基础,对这些患应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