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临床报道不少。以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及血清学检查和脑血管造影。随着 CT的广泛使用 ,由于头颅 CT显示为低密度梗死灶或对本病认识不足 ,容易误诊为脑血栓形成、病毒性脑炎、多发性硬化、TIA等。我院收治钩端螺旋体脑血管炎 18例 ,其中误诊为脑炎 3例、脑血栓 2例、多发性硬化 1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 料1.1 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8~ 41岁 ,平均2 4.5岁 ,农民 8例 ,农村学生 4例 ,农场医生 1例 ,城市居民2例 ,工人 3例 ,全年均有发病 ,无钩体疫苗注射史。1.2 临床表现 发病时状态 :在睡眠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钩端螺旋体L型脑动脉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患者做钩体MAT检测,钩体L型培养,头颅CT扫描,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本病多发生青少年,有钩体感染史,出现脑血管病变体征,其中偏瘫型25例,双偏瘫型8例,其它类11例。血和CSF钩体MAT(+)分别是87.5%(35/40)和72%(18/25)钩体L型培养(+)59.5%(44/74)。头颅CT显示梗塞灶27例,出血灶2例。青霉素等药治疗有效。结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钩体L型直接损伤脑血管密切相关,根据病史,体征,钩体L型培养,头颅CT扫描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青霉素、甲哨哒唑治疗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2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患者的头颅CT表现进行了分析,其主要表现为双侧额顶区皮质及皮质下灰白质交界处多发性片状或扇形低密度梗塞灶,可有增强效应及脑萎缩现象,提示对表现为急性脑卒中的自来疫区青少年有此头颅CT表现者应高度怀疑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  相似文献   

4.
脑底异常血管网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oyamoya征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对168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病人长期随访中,56例在不同时期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其中41例病人被发现Moyamoya征。对有无Moyamoya征的两组病人在临床症状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脑血管造影越早Moyamoya征阳性率越低。②Moyamoya征出现越早,病人预后越好。结论:能引起SAH、癫痫、偏瘫的Moyamoya征是脑底的异常血管网征,但是对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病人却是有益的代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癫痫首发钩端螺旋体(钩体)脑动脉炎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对102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102例,钩体L型脑动脉炎43例,有肢体瘫痪80例,共济失调7例;血清钩体MAT阳性72例,CSF钩体MAT阳性17例;体液培养;原形钩体31例,L型钩体45例;EEG异常94例;颅CT:示颅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44例;颅MRA:3例中有2例颅底异常血管网征,1例颅内动脉粗细不均  相似文献   

6.
烟雾病又称Moyamoya病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致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是神经系统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约占钩端螺旋体病并发症的87.1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癫痫首发钩端螺旋体(钩体)脑动脉炎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对102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102例中,钩体L型脑动脉炎43例,有肢体瘫痪80例,共济失调7例;血清钩体MAT阳性72例,CSF钩体MAT阳性17例;体液培养:原形钩体31例,L型钩体45例;EEG异常94例;颅CT:示颅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44例;颅MRA:3例中有2例颅底异常血管网征,1例颅内动脉粗细不均,1侧大脑中动脉不显影。结论:钩体脑动脉炎的发生可能为钩体或钩体L型直接损伤神经组织或供血血管,甲硝哒唑疗效显著,并可减少钩体病后发症  相似文献   

8.
9.
10.
钩体性脑动脉炎的CT所见(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28例钩体性脑动脉炎的CT所见,结果显示梗塞灶位于大脑半球,主要呈多发性和/或双侧性分布,超过半数位于供血交界区。其中7例行脑动脉造影有不同程度闭塞。钩体性脑动脉炎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的双侧性和/或多发性,交界性的中小梗塞,可能同受累动脉很少完全闭塞或侧支循环较丰富有关。这种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6例作增强CT扫描,其中有4例呈现皮层脑回状强化,且位于无梗塞灶侧的局限性皮质萎缩处,提示可能有或发生过小梗塞。在怀疑本病时应进行增强CT扫描及血清学检查,以便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11.
颞动脉炎是一种亚急性起病的动脉炎。国内报道较少 ,本院从 1986年~2 0 0 0年共收治住院颞动脉炎引起的头痛患者 5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 ,其中男 2例 ,女 3例。年龄 42~ 81岁 ,平均年龄 6 2岁。 5例均因头痛或颞部持续性跳痛 ,阵发性加重就诊。病程 1月~ 1年均有日轻夜重和难以入睡的特点。无恶心、呕吐。伴耳鸣 1例 ,复视 1例 ,低热 2例 ,四肢无力、消瘦 3例。 5例均先后服用麦角胺咖啡因、强痛定、颅通定片等一般消炎镇痛药无效。体格检查 :体温 2例正常 ,3例有低热 (37.5~ 38℃ )。血压均正常 ,均存在单侧颞浅动脉压…  相似文献   

12.
结核性脑动脉炎性脑梗死CT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临床与CT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①病情重,表现多样:意识障碍61.9%;脑神经麻痹42.8%,癫癎28.6%,偏瘫52.4%,脑积水57.14%;②病情反复多38.1%;③死亡率高38.1%。CT特点:合并脑梗死21例(40.4%),其中多发性脑梗死61.9%, 两侧大脑同时梗死57.14%;腔隙性梗死52.4%,大面积梗死19.05%;底节区梗死61.9%,其中两侧底节区同时梗死33.3%;其他部位梗死66.1%。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高,且多发性脑梗死及两侧大脑同时梗死也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动脉炎性梗死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1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外阴反复溃疡,治疗无效,在当地医院诊断“白塞病”。两周后患儿出现抽搐并进行性加重,每天5-6次,无发热。腰穿化验未见异常。 MR检查:平扫显示左侧脑室扩大,侧裂池增宽,左侧大脑半球额、颞、枕及顶叶白质呈大片不规则长T1长T2异常信号, 脑皮质明显变薄,呈广泛线样高信号。T2FLAIR序列:左侧额、颞、枕、顶皮层下脑白质及脑室前后角旁白质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14.
脑静脉发育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anomaly,DVA)又名脑静脉性血管瘤(CVA)或脑静脉性血管畸形(CVM),系一种组织学上完全由静脉组成的脑血管畸形,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国内也见报道.我科自1992年12月~1997年1月明确诊断DVA 3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儿童自发性脑內血肿比较少见。我院自1973年1月至1987年12月共收治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2.5岁、9岁、10岁和11岁各1例,12岁3例。病程1天者2例,3天、15天、20天、3个月和2年各1例。 7例中,急性发病3例,亚急性和慢性发病各2例,首发症状均为突发性头痛、呕吐,其中有类似发作史者2例。昏迷2例,神志恍惚者1例,运动性失语2例,有癲痫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科收治36例小儿非特异性闭塞性动脉炎,现将本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24例,女性12例,1~2岁16例,3~6例15例,7~10岁4例;12岁1例(前两年龄组共31例,占86.1%),前驱症状:上感16例,腹泻6例。二、主要临床特点:头痛4例,抽搐11例,失语9例,面瘫26例,轻度偏瘫24例,中度偏瘫10例。重度偏瘫2例,意识障碍1例。三、实验室检查:检查CSF11例,其中白细胞轻度增多2例;蛋白轻度增加1例;检查脑电图24例.异常者20例;gy扫描显示梗塞部位:基底节区22例,顶叶3例,多发性梗…  相似文献   

17.
巨细胞动脉炎并发眼肌瘫痪(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巨细胞动脉炎并发眼肌瘫痪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年间诊治的巨细胞动脉炎并发眼肌瘫痪的2例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颞动脉活检的病理改变及头颅MRI扫描。结果:2例均表现为一侧头痛、复视和上睑下垂,1例伴眼球内收和上下运动受限;血沉和MRI正常;颞动脉活检显示动脉壁炎性细胞浸润;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结论:了解巨细胞动脉炎并发眼肌瘫痪的临床特点至关重要,因其极易与Tolosa-Hunt综合征、动脉瘤等疾病相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病灶全切除术2例、2个病灶全切除术1例、病灶全切除术1例、单病灶大部分切除术1例、神经导航活检术1例。术后辅以替莫唑胺化疗合并全脑放疗2例、全脑放疗2例、洛莫司汀+甲基苄肼+长春新碱化疗合并全脑放疗1例、替莫唑胺化疗1例。结果本组5例为星形细胞瘤,1例为少突-星形细胞瘤;WHO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1例第一次手术后为Ⅱ级,第二次手术后为Ⅲ级。治疗后症状有明显缓解3例,无改善2例,加重1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总生存期9-28个月,平均17.5个月。结论脑胶质瘤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MRI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脑胶质瘤病患者预后较差,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化疗可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17例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依据结核病史或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颅内压增高、癫痫和/或伴有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呈现"靶征"样表现者,结合脑脊液等检查,12得以明确诊断,5例术前误诊为其他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结核瘤。17例患者中手术切除病灶11例,其中6例术前得以明确诊断;另6例采用药物治疗,病灶多可在1~3个月内缩小,3~12个月内消失。所有患者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1.5年未见复发。结论脑结核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手术结合抗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慢性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6例慢性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结合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确诊12例(4例经病理证实),术后病理确诊10例,诊断性治疗确诊4例。12例行药物治疗,均治愈;14例行开颅手术,术后均行抗血吸虫治疗,13例恢复良好,1例遗留肢体轻瘫,无死亡病例;结论颅脑MRI检查和免疫学检测对慢性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严重的颅高压、顽固性癫痫及药物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其余病例选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