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闭塞病理临床分析(附16例尸解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6例椎—基底动脉闭塞的病理、临床资料为基础,探讨了病理与临床特点。椎—基底动脉闭塞以基底动脉中段多见,栓塞多于血栓。病变主要波及桥脑、枕叶、颞叶及丘脑。约半数病人并存基底节区梗塞。本组病理资料提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也是本病常见于老年人的病理基础。起病时常见的症状有眩晕、呕吐、偏侧或双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及突然意识不清等。病变过程中比较有特征性的体征有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双软腭提举力差、双侧肢体瘫痪、双侧病理反射阳性。CT对本病诊断的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2.
老年椎基底动脉眩晕的MRI和MRA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18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病例中选择33例老年病人,对其MRI和MRA资料进行了分析。头部MRI显示6例异常,占18.2%,除1例小脑出血外,另5例均为梗塞。MRA显示14例异常,占42.4%,其中11例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应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3例显示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可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是老年纯眩晕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小脑、脑干等区的梗塞灶或出血灶等。  相似文献   

3.
闭锁综合征临床与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致闭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全脑血管造影的情况。方法:对13例经MRI证实的双侧桥脑基底部梗塞的闭锁综合征患者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脑供血障碍的情况,并给予静脉和动脉溶栓治疗。结果:13例患者死亡8例,存活5例,超早期静脉溶栓4例,效果不佳,早期动脉溶栓4例,2例闭塞的基底动脉再通,恢复较好。脑血管造影示双侧椎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并扭曲2例,优势供血的椎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1例,椎动脉V3段闭塞波及基底动脉下段2例,基底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基底动脉中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狭窄1例。结论:椎一基底动脉不同部位闭塞或严重狭窄可引起双侧桥脑基底部梗塞,表现为闭锁综合征,死亡率高,早期动脉溶栓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供血异常的TCD检查和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底动脉是由两侧椎动脉合成的,供血于脑干、小脑和大脑后下部,其病变常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RIND或脑梗塞。但临床上很难区别这些是由基底动脉痉挛、狭窄、闭塞还是血流缓慢供血不足所致。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则是早期可利用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现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研究中枢性眩晕患者的脑血管形态变化.方法 对15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比例.结果 中枢性眩晕患者150例中,114例(76.0%)血管有病变,其中单纯颈内动脉病变7例,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98例,9例两个系统均存在病变,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85例,占56.7%.结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各种类型的血管结构异常是中枢性眩晕的重要因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天眩清0.6每日1次静点,与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20ml静点做疗效对比,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有权显性差异(P<0.005),总有效率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疗效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支架取栓数据库中所有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7例患者中,4例为基底动脉闭塞,2例为椎基底动脉交界处闭塞,1例为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治疗后6/7例(85.7%)实现血管再通。5/7例(71.4%)患者30 d m RS≤4,表明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意义。2/7例(28.6%)患者死亡,出血转化情况不明,余5例未发生出血转化。结论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安全可行的方法;但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在脑桥下缘水平由左、右椎动脉合成。供应脑桥、部分小脑及中脑的血液。基底动脉闭塞后引起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统称为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病情与发病急缓、动脉阻塞是否完全有关,一般可造成临床严重后果,基底动脉闭塞后表现为各种综合征集合,临床上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基底动脉不全闭塞患者表现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和Benedikt综合征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察老年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的形态特征,为该病的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眩晕的76例患者,全部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有72例存在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结构异常共计116支,其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2例(16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65例(100支)。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5例,以椎动脉合并其它血管狭窄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47支(47/116);后循环先天性发育不良47支(47/116),其中椎动脉发育不良19支。结论后循环狭窄或闭塞以及先天性发育不良可能是老年人血管性眩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2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为88.5%(46/52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32/47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8例TOBS尸解病例的临床所见与神经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 8例均表现昏迷、眼球固定、四肢瘫、双侧Babinski征阳性,7例去脑强直发作、双瞳孔散大。病理全组均见有脑底动脉粥样硬化(5例重度,3例为轻、中度);均见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中脑、小脑软化,坏死;多数病例见有丘脑、枕叶及颞叶软化、坏死;全组均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脑疝;6例为出血性脑梗死,2例为缺血性脑梗死。结论 TOBS的主要病因是栓子及副生血栓导致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致中脑、双侧丘脑、小脑、枕叶、颞叶脑梗死。由此引起突发意识障碍、四肢瘫、去脑强直及眼球固定等临床表现。主要死因为脑疝。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狭窄和闭塞常常引起后循环缺血性病变,并可增加卒中再发的几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和闭塞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检查。近年来,随着与超声相关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能够早期、准确的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本文旨在对椎-基底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以增加医生对超声影像检查在椎-基底动脉狭窄和闭塞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颅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脉动指数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颅外椎动脉内径缩小,阻力指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椎-基底动脉系TIA的发生与颅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密切相关;颅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于颅外椎动脉狭窄所致。  相似文献   

14.
<正>脑栓塞起病迅速,临床症状较重,病变累及大血管时,病情极易进展加重,药物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栓塞导致优势侧椎-基底动脉闭塞仅仅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尚属少见,下面就1例栓塞引起优势侧椎-基底动脉闭塞而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患者发病15 d行取栓治疗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4例临床疑似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分别行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TCCS)及CE-TCCS检查,分别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的符合程度。结果 临床疑似椎-基底动脉狭窄的14例患者共42支动脉(28支椎动脉和14支基底动脉),CE-TCCS显像中诊断为狭窄或闭塞的有29支,其中28支均被DSA证实;有13支CE-TCCS诊断为正常的血管,其中12支与DSA结果一致。相对的,TCCS显像中诊断为狭窄或闭塞的有21支,其中19支被DSA证实;有21支TCCS诊断为正常的血管中只有11支与DSA结果一致。以DSA为标准,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与DSA的吻合系数Kappa=0.889,P<0.01;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与DSA的吻合系数Kappa=0.429,P<0.05。结论 CE-TCCS检查有助于提高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流显示。在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方面,与TCCS相比,CE-TCCS与DSA结果显示出更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原始的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血管,随着脑血管发育成熟而闭塞消失,使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供血系统,少数原始血管未闭,常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表现及治疗相关。这类血管主要有原始三叉动脉,原始舌下动脉,原始耳动脉和寰椎前节间动脉,其中原始三叉动脉未闭出现率最高,约占85%,且可发生多种变异,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1},现对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TA)的结构特点及与脑血管病尤其是动脉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观察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方法: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9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40-86岁。分两组,治疗组50例用赛莱乐150mg;对照组40例用维脑路通0.6g,加液体静滴,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中,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早,10天后评定整体疗效,治疗组的有效高于对照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诊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或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7例,双侧椎动脉闭塞4例,一侧椎动脉闭塞,另一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严重狭窄5例,未见血管闭塞19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实施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45例。结果45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17例(65,4%),血管不成功再通9例(34.6%)。30例疗效好。溶栓后发现基础血管中重度狭窄5例,溶栓后近期复发1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5例,病死率11%。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椎神经阻滞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附120例临床观察)贺强曹树平近年来我们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20例患者进行双侧颈交感神经丛的椎动脉分支阻滞疗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男79例,女41例,年龄30...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预后差,介入闭塞开通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介入路径为股动脉穿刺入路,股动脉路径闭塞或迂曲时,桡动脉穿刺路径也可作为补充,但如血管先天变异将增加手术难度。我科收治1例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双侧髂动脉闭塞合并迷走型左侧椎动脉患者,经桡动脉行对侧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开通手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以"头晕2 d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12 h"为主诉急诊入院。入院前2 d出现头晕,表现为站立不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