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肠道疾病。好发于夏秋两季,临床较常见。 本病病变部位在大肠,主要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粘液脓血样大便、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发热、左下腹压痛。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增多,大便常规红、白、脓细胞阳性,粪便细菌培养可发现痢疾杆菌为其主要特征。 菌痢在中医学中属于湿热痢、赤白痢范畴,多由饮食不节、湿热毒邪壅滞肠道,气  相似文献   

2.
病例选择:均为急性菌痢,以普通型为主,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脓血便,大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部分病例细菌培养阳性。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自然屈曲。双侧天枢及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每穴注入穿心莲注射液0.5—1.0毫升,每日1  相似文献   

3.
诊断菌痢的可靠依据是粪便细菌培养阳性,但需要较长时间。为能早期诊断,我院于1978年及1980年夏,在肠道门诊和痢疾病房采用了快速免疫染色法(简称快免法)对诊断菌痢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实验方法及结果一、病例选择菌痢组共292例。急性起病,发热,呕吐,腹痛伴脓血粘液便,有里急后重症状。大便镜检白细胞每高倍视野平均20个以上。对照组共67例。临床有腹泻,但不符合菌痢诊断条件,大便无明显脓血外观,镜检白细胞很少。  相似文献   

4.
急性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胃肠道传染病,我们用利福平治疗细菌性痢疾30例,取得满意疗效,均获治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30例均经细菌培养为痢疾杆菌.患者有发热、腹痛、牯液和脓血便,里急后重,腹部压痛,大便常规均有红细咆白细胞脓球. 1.2 一般资料: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岁~48岁.起病全治疗开始时间1天~2天5例,2天~5天14例,5天~7天7例,7天~15天2例,15天~30天2例,入院前未给有效抗菌治疗20例,经其它抗菌治疗无效10例,其中复发6例.30例血培养出痢疾杆菌后均用多种抗生索作纸片法药敏试验,用利福平治疗前及停药后查血、尿、便常规及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5.
陈文 《开卷有益》2009,(12):51-51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即痢疾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的短杆菌,它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来传播的。  相似文献   

6.
中医用石榴皮治疗慢性腹泻已有悠久历史。1962年有人报告,用石榴皮果治疗急性菌痢,近期效果达98%。本文报告用石朴合剂治疗急性菌痢20例的情况,以供参考。一、诊断标准:急性发作之腹泻,伴有不同程度的周身中毒症状,腹痛及里急后重。粪便呈脓血样,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或/及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二、痊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每日大便不超过2次,大便镜检阴性,培养无痢疾杆菌生长。三、治疗方法:选择病程未超过72小时,未经过特殊治疗之成人患者。用石榴皮1两,厚朴4钱,每日1剂,水煎分2次  相似文献   

7.
正细菌性痢疾亦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终年可发病,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先稀水便,后黏液脓血便。肛门有坠胀感,称为里急后重。粪便检查可发现大量脓细胞、巨噬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原。菌痢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菌痢属中  相似文献   

8.
例1 男,4个月。因发热、排脓血便1周.腹胀4天.以急性菌痢收庄院.大便常规:白细胞( ).红细胞( )。大便培养有福氏痢疾杆菌生长。当时患儿神志清楚,精神差.中度脱水貌。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次日患儿呕吐频繁,  相似文献   

9.
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有全身中毒症状和肠道症状二方面,根据病情可分为普通型、轻型、中毒型三型。急性普通型菌痢是人体感染痢疾杆菌后最多见的一种临床类型,菌痢临床症状的轻重及自然病程长短与所感染的痢疾杆菌的型别、数量、感染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反应性有关。感染痢疾杆菌质潜伏期一般1~2天,也可短至数小时,长至1周。典型的细菌性痢疾呈急性起病过程、常有突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10.
男,2岁。因发热,腹泻,排粘液脓血便2天于1990年3月3日入院。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RBC+~++。粪便培养:福氏Ⅰb型痢疾杆菌。入院后按“急性菌痢(普通型)”给予硫酸庆大霉素(芜  相似文献   

11.
缪忠凤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77-2578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和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伴有发热。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镜检可见较多白细胞或成堆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血水便者红细胞可满视野。我院一病区连续发生菌痢9例,经过一系列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及时避免了  相似文献   

12.
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其中8~9月份可达最高峰。痢疾杆菌主要寄生在菌痢病人或带菌者的肠内,健康人吃了被痢疾杆菌污染了的食物和水,就可患菌痢。菌痢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便稀,并很快转为粘液血便或脓血便,便时里急后重,发热等。一天排便可达20次以上。病情严重者出现高热、昏迷等症状,称为中毒性菌痢,如救治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3.
53例细菌性痢疾病原学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4年6月至10月,收治8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以吡哌酸(PPA)加甲氧苄氨嘧啶(TMP)治疗,现将其中细菌培养阳性的53例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及疗效分析如下。一般资料:男性26例,女性27例;年龄6个月~80岁,多数为青壮年。2岁以下者10例,~5岁6例,~13岁2例。病例选择:(1)具有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2)大便外观及镜检符合急性菌痢。(3)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4)院外治疗不超过24小时。  相似文献   

14.
黎敏 《海南医学》2002,13(10):74-74
我院于 1997年 1月 - 2 0 0 0年 12月应用先锋必联用阿米卡星治疗急性菌痢4 5例 ,效疗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近 4年收治急性菌痢 91例 ,男 5 3例 ,女 38例 ,年龄为 6个月~ 12岁 ,病程 1~ 7天 ,其临床表现 :81例具有不同程度发热 ,体温达38.5℃以上者 4 7例 ,病初伴发押搐 6例 ,91例具有腹泻 ,肉眼脓血便 6 3例 ,其余为粘液便。大便常规镜检均有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粪便培养 81例 ,痢疾杆菌阳性 5 0例 ,其中 4 8例为福氏菌痢 ,2例为宋内氏菌 ,药敏试验结果见表 1。菌痢诊断标准参照《小儿传染病学》[1 ] 。…  相似文献   

15.
王×,4岁,腹痛腹泻四天,肉眼见脓血便。镜检,脓球(++),红细胞(+++),白细胞(+),大便细菌培养为福氏痢疾杆菌。病儿卧床不起,自诉腹痛难受,服复方新诺明及黄连素二日无效,即改用吡哌酸0.25mg。服药后约20分钟,患儿全身皮肤潮红,奇痒难以忍受,口唇及双耳轮相继水肿,躯于及四肢皮疹逐渐增多,40分钟后,全身呈大片融合之斑丘疹,全身皮肤发热,辗转不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8年1~12月共收住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76例。随机分别用菌必治及环丙沙星治疗,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凡符合以下3条诊断标准中2条或2条以上的住院病例。①急性发病的腹泻伴发热,腹痛,脓血及(或)粘液便:②粪便镜检白细胞>15个/每高倍视野;③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诊断为急性菌痢,共计76例。12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1~12岁。除全部病例有腹泻,脓血及(或)粘液便外,76例均有发热,最高达40°C;曾发生惊厥者6例,腹痛48例,里急后重18例,伴有脱水体征者26例。13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便常规白细胞…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0年5月至2002年11月共收住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114例.随机分别采用氟哌酸、头孢他啶及头孢曲松钠治疗,现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凡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中2条或2条以上的住院病例,诊断为急性菌痢,共计114例.①急性发病的腹泻伴发热、腹痛、脓血及(或)黏液便;②粪便镜检白细胞>15个/HP,红细胞≥10个/HP;⑦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相似文献   

18.
腹泻是老年人夏秋季常见病之一 ,由于机体抵抗力较低 ,易致病程迁延。我们采用云南白药治疗中老年急性菌痢 62例 ,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 1995年 5月至 1997年 10月住院病人 ,年龄 50~ 81岁。治疗组 62例 ,其中男 36例 ,女2 6例 ,入院时病程半天至 7天 ,平均 1 86天。对照组58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 6例 ,入院时病程 1~ 8 2天 ,平均为 2 15天。两组患者多数均有腹痛、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大便镜检均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 ,大便培养均有痢疾杆菌生长。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黄连素、吡哌酸 3天 ,有脱水及其…  相似文献   

19.
<正>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儿科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本文将我院1974年至1980年收住院的菌痢病人,通过大便培养,在病原学及药物敏感试验方面作如下统计分析: 我院儿科自1974年-1980年共收治急性菌痢893例,占儿科住院总数7.2%,893例中作粪便细菌培养者294例,计检出痢疾杆菌230株,阳性率77.9%,其中福氏痢疾杆菌212例,占检出菌株92.2%,宋内氏痢疾杆菌17例,占检出菌株7.4%,鲍氏痢疾杆菌1例,占检出菌株0.4%,未发现志贺氏菌。  相似文献   

20.
石香薷挥发油抗菌作用及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香薷挥发油抗菌作用及200例急性菌痢为治疗组,90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石香薷挥发油胶丸和痢特灵治疗5d。结果显示①石香薷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菌作用;②治疗组用药前后大便细菌培养阴转率、大便镜检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均优于痢特灵组,其治愈率达90.5%,总有效率达96%。提示石香薷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治疗急性菌痢、控制感染、减轻症状、防治感染性疾病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