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靖  赵丽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36-113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因经期腹壁切口疼痛伴左下腹包块2年半,于2008年6月18日就诊并住院。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一,女,30岁,因剖宫产术后2a,下腹部切口疼痛1a余,于2003年7月入院.人院查体:见切口中央有一直径约2 cm的包块,质软,B超检查为囊性包块,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剖官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对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出现局限性结节,周期性进行性增大伴疼痛,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不难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4.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继发于剖宫产、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继发于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营养过剩、胎儿体重过大、难产的发生率增高、选择时辰出生的增多等,剖宫产手术也越来越广泛,加之对腹壁切口保护意识的淡薄,临床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越来越常见[2,3]。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其来源有几种学说,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等。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手术操作将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形成医源性内膜异位症。本文就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预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0年6月~2008年3月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共8例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肇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可能与手术中子宫内膜种植腹壁有关,疼痛经期加重.有腹壁包块,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彻底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是切口部位出现包块,有疼痛且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原因、诊断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均行B超检查,提示壁内低回声肿块,查CA125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3例术前于月经来潮行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18例均采用阴外麻醉肿块切除,术后均经病例确诊.术后用药:15例应用孕三烯酮,3例应用达菲林.随访16例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后做好预防工作,可减少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1995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住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患者10例,年龄26~38岁,平均32岁,腹壁纵切口8例,横切口2例,急诊剖宫产8例,择期剖宫产2例,发病时间为术后6个月~7年,多数在术后0.5~3年内发病。症状:腹壁切口处出现疼痛性肿块,月经前或月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可呈  相似文献   

8.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所上升。2001年1月~2006年12月由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1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斌斌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06-160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手术切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20年收治的4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门诊治疗的39例患者均采用孕三烯酮药物治疗。结果手术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48例手术的患者完全治愈,治愈率100%;而药物治疗有效率30.7%,药物临床效果不满意。结论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亦逐渐增多,因此已引起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对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病主要发病原因;剖宫产术后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此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发生于月经复潮后,发病率低,其中产后6个月4例,产后8个月2例,产后12个月3例,产后14个月2例,产后24个月1例。手术切除加药物治疗短期内无复发。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性激素水平、个体免疫状态有关,与CA-125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忠  韩文 《中国医刊》2004,39(2):45-46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亦呈增加趋势.本院自1994~2003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我们不仅要考虑近期并发症,尚应想到其远期影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 alinci—sion endometriosis,AIEM)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1a~5a,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由于妊娠各期的蜕膜均有种植能力,可发生于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它虽不危及生命,但周期性腹部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个别严重的还需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用药3~6个月.6例随访l~4年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防。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依据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病史特点及临床表现,术前基本可明确诊断。14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治疗首选手术,提高产程处理技术,降低剖宫产率,严防医源性内膜种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选择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性播散,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治疗主要以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为主,而预防是关键。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其规范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8年发生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在月经期均感腹部切口处疼痛,可触及一触痛的包块,经后疼痛缓解,包块缩小,12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异位包块,术后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官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不必要的官腔操作,防止将子官内膜种植在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