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郜文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9):556-560
目的:从医保支付方的角度,评估肾康栓进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后,对医保基金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公布的预算影响分析指南,采用Excel构建预算影响分析模型。结果:肾康栓纳入医保目录报销后1~5年内,分别节省0.02、0.17、0.35、0.57、0.82亿元。结论:肾康栓纳入医保有利于节省医保资金的支出。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7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采用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比手术结果 ,提出主要外科技术和手术指征。 结果 :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半年以上时间随访 ,病人情况均良好。 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当的麻醉方法是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CEA是采用全麻麻醉还是颈丛麻醉,尚有争论。2004年9月-2005年2月,我院应用颈丛阻滞麻醉行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5例行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成功率93.3%,术后3年再狭窄率14.3%;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年再狭窄率18.7%,术后再狭窄率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14,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但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时空视角分析山东省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 方法 依据卫健委医共体试点信息监测平台数据,运用医保基金支出、医保基金流向、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等方面相关指标,对山东省医共体试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比分析等。 结果 2018~2020年山东省医共体试点医保基金总支出逐年增加,县域内支出率有所提升,基层支出仍占比较低且呈下降趋势;门诊均次费用逐年上升,住院均次费用则有所下降;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较中部、西部优势明显。 结论 建议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医保基金支付机制,推动分级诊疗落实;加速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降低患者个人负担;明确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齐宁  朱宇麟  何华 《广东医学》2004,25(2):173-174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下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在气管内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 ,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 ,异丙酚微量泵输注 ,异氟烷持续吸入 ,间断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等指标。结果 患者术前SBP ,DBP ,MAP和HR基础值显著升高 ,麻醉诱导后SBP ,DBP ,MAP和HR均显著降低 ,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术前值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术中其他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可安全地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12例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颈动脉通畅。所有患者脑缺血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12例中1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导致呼吸困难,其余未见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到45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脑缺血的发生和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开展较晚,手术例数很少。2002年2月,我国成立了中美脑中风协作组,这是一个由中美双方的多科专家组成的、主要致力于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推广的特殊组织。  相似文献   

9.
王俊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25-352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诊22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共行24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无患者死亡,24次手术均非常成功;手术时间50 min~110 min,平均(60.15±10.2)min;颈动脉阻断时间8 min~20 min,平均(12.6±1.2)min。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下血肿,术后3 d内有1例患者出现口角歪斜,同时伴有一侧肢体肌力衰退,术中1例患者舌下神经损伤;术后4个月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另2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中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健忘镇痛慢诱导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诱导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健忘镇痛慢诱导应用于1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诱导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 min、插管后5 min的SBP、DBP、MAP和HR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诱导,有利于预防围术期心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60-63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认知训练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予以术后早期强化认知训练,两组均干预2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2个月后,两组MoCA量表及MMSE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升高幅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S100β与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10,P0.05)。结论 早期强化认知训练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更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S100β与NSE水平,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多主张使用全身麻醉 ,亦可用全麻加控制性降压施术[1,2 ] 。但在全麻下病人意识完全丧失 ,麻醉医师对病人术中可能发生的脑部并发症、偏瘫无法监测。我院自 2 0 0 2年 9月以来采用颈丛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4例 ,麻醉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17-12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2月于台州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10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炎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BDNF、TGF-β1、5-HT、IGF-1、D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但血清NSE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7 d认知功能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炎症因子IL-6、IL-13、TNF-α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保护患者脑神经,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降低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4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15例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苏醒延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呼吸再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颈动脉斑块分析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进行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情况进行分析,将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经术前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并MRI-PlaqueViewTM software (2.1.2)软件图像处理检查显示,稳定性斑块10例,不稳定性斑块30例,其中不稳定斑块中纤维膜破裂中合并溃疡16例、斑块内出血合并血栓14例;经病理学检查结果得出,斑块Ⅰ型0例,Ⅱ型0例,Ⅲ型0例,Ⅳ型5例,Ⅴ型12例,Ⅵ型13例,Ⅶ型7例,Ⅷ型3例。对检查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所有纳入的患者均手术成功,且斑块被完整切除,术后未发现患者出现脑梗死、脑出血等,以病理检查结果对斑块稳定性进行判定,得出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80.00%(8/10),准确度为9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E)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疗效.方法 42例颈动脉硬化狭窄,其中有慢性脑缺血症状7例,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23例,12例无症状;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波显像、DSA动脉造影或CT和MRA扫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65%~95%;在颈丛麻醉或全麻下行CAE,术中置放动脉转流管14例;手术方法:经典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8例和外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4例.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IA症状消失,5例仍有轻度慢性脑缺血症状,1例手术后4天出现脑栓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36例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结论 CAE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内膜剥脱术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达正常数值,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见动脉瘤形成。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血管成形术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53-5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效果及对患者TES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研究组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术期及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在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Wu WW  Liu CW  Liu B  Ye W  Chen YX  Chen Y  Zeng R  Song X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593-159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43例重度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施行159例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40~86岁,平均(66±9)岁.术后30d内出现脑卒中5例(3.1%),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组术后30 d卒中/死亡4例(3.6%),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组1例(2.1%).13例(8.2%)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12例经药物治疗缓解,1例行冠脉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后康复,无1例死亡.糖尿病史(RR=7.727,P=0.001)、吸烟史(RR=8.138,P=0.020)和既往心梗病史(RR=4.567,P=0.027)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重要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史、吸烟史和既往心梗病史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显著危险因素,综合运用多种策略预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增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影响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中心2009年1月~2015年5月的188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数据分析,评估危险因素与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脑卒中6例(3.1%),死亡0例,心梗0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9.19,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应谨慎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