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疾病感知、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1—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225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应用恐惧癌症复发量表(FCRI)、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疾病感知、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5份, 回收有效问卷210份, 有效回收率为93.3%。结果 210例口腔癌术后患者FCRI得分为(96.58±13.80)分、BIPQ得分为(48.00±11.87)分、中文版PSSS得分为(41.85±12.5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手术方式、疾病感知及领悟社会支持是口腔癌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口腔癌术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癌症复发恐惧, 癌症复发恐惧与疾病感知、领悟社会支持相关。医护人员可通过改善患者的疾病感知, 提高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以降低口腔癌术后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疾病感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加快康复进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20例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门诊复查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和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患者, 男177例, 女143例, 年龄(61.64 ± 10.74)岁。调查对象的疾病感知总分为(42.98 ± 10.49)分, 感知控制总分为(27.20 ± 5.6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静息心率、术后病程和感知控制是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F = 25.24, 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的疾病感知状况亟待改善, 医护人员应对高龄、静息心率快、术后病程短及感知控制力低的患者多加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负性疾病感知, 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疾病感知及疾病进展恐惧现状,并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4月—12月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63例心房颤动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F)和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疾病进展恐惧总分为(30.71±8.81)分,疾病感知总分为(45.38±10.52)分,疾病感知与疾病进展恐惧呈正相关(r=0.42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数、疾病感知是疾病进展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的疾病感知水平越高,疾病进展恐惧程度越严重,医务工作者应多关注其疾病感知水平,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减少负性疾病感知,从而减轻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4.
田洁  张莉  田丽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7):1612-1615
目的了解膀胱癌术后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20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配偶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配偶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oP-Q-SF/P)和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R-S)进行调查。结果膀胱癌术后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的得分为(35.75±9.86)分,IER-S得分为(29.92±17.06)分,膀胱癌术后患者配偶的恐惧疾病进展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创伤后应激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膀胱癌术后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较严重,且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减少配偶的创伤后应激性来可改善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弹性及领悟社会支持在恐惧疾病进展与生命质量间的中介作用, 为基层医护人员深入了解及改善成年肺动脉高压患者长期生命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219例成年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调查表简表(WHOQOL-BREF)、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家庭弹性评定量表中文简化版(FRAS-C)及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评价家庭弹性及领悟社会支持在恐惧疾病进展和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成年肺动脉高压患者WHOQOL-BREF得分为(45.85±10.22)分;PSSS得分为66(56, 75)分;FRAS-C得分为94(89, 97)分;FoP-Q-SF得分为39(32, 46)分。成年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命质量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r=-0.63, P<0.01), 与家庭弹性及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54、0.46, 均P<0.01)。家庭弹性在恐惧疾病进展及生命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5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家庭功能指数评分问卷、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CHF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144例CHF患者的生命意义感总分为(38.35±10.20)分,家庭功能指数总分为(8.16±2.52)分,疾病感知总分为(47.00±9.22)分,焦虑量表评分为(8.32±4.17)分,抑郁量表评分为(8.03±4.8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感知、家庭功能、焦虑、年龄和家庭月收入是CHF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HF患者的生命意义感处于较低水平,医务人员需综合评估患者对疾病的感知度、心理状况、家庭照护能力,并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从而改善预后,提升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疾病感知在化疗期卵巢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 为提升化疗期卵巢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0例化疗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及Bootstrap置信区间评估法验证其中介作用。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87份。化疗期卵巢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0.00(22.00, 36.00)分, 疾病感知得分为37.00(32.00, 44.00)分, 睡眠质量得分为6.00(3.00, 11.00)分;睡眠质量与恐惧疾病进展(r=0.250, P<0.001)和疾病感知(r=0.326, P<0.001)均呈正相关。疾病感知在恐惧疾病进展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 占总效应的41.4%。结论化疗期卵巢癌患者睡眠质量差。临床护理工作中, 医护工作者可以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改善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疾病感知和希望在依恋与应对方式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为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应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4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Herth希望量表、医学应对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及Bootstrap法构建并验证链式中介模型。结果最终纳入336例晚期肺癌患者, 其中男214例, 女122例, 年龄27~79(59.43 ± 8.61)岁。晚期肺癌患者依恋回避得分为(3.31 ± 1.01)分, 依恋焦虑得分为(3.86 ± 1.17)分, 疾病感知得分为(40.07 ± 12.01)分, 希望得分为(34.05 ± 5.87)分, 面对应对得分为(18.75 ± 5.34)分, 回避应对得分为(15.47 ± 1.97)分, 屈服应对得分为(9.62 ± 3.85)分。晚期肺癌患者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与屈服应对呈正相关(r=0.448、0.747, 均P<0.01), 与疾病感知呈正相关(r=0.356、...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12月于南宁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20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恐惧疾病进展量表得分为(30.4±6.44)分,≥34分者为68例(34.0%);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为(23.0±7.91)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为(51.54±9.50)分。决策树模型特异性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综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决策树模型: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是T2DM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水平处于中等,医护人员应多关注在职的T2DM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和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来降低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间质性肺病患者疾病感知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可干预的因素对其疾病感知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以及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曾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70例间质性肺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为(56.02±11.09)分,心理弹性总分为(56.53±10.35)分,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32,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困难程度、病程、心理弹性可以解释间质性肺病患者疾病感知34.9%的总变异。结论:ILD患者的疾病感知非常消极,亟待改善。建议通过延续性护理、功能锻炼等多种方式重点改善间质性肺病的呼吸困难程度,开展心理弹性干预,不断改善患者的疾病感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滨州市某三甲医院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滨州市某三甲医院治疗的43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FoP-Q-SF评分为(45.13±6.73)分,ADL评分为(41.17±5.08)分,其中≥34分者355例(81.24%);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病程及疾病复发次数均为脑卒中复发恐惧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恐惧呈偏高水平,且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医务工作人员应根据脑卒中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制订干预对策,提高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复发恐惧感。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复发恐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金雷  杨庆爱  张俊  王洋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1):1661-1665
目的 调查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槐荫区和天桥区23个社区的584例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及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水平较高,584例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得分为(38.89±7.13)分,≥34分者498例(85.27%),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得分为(50.12±7.65)分,Barthel指数得分为(43.86±6.16)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arthel指数评分、病程、疾病复发次数和疾病感知是脑卒中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处于较高水平,脑卒中患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低、疾病复发次数越多、疾病感知越高,其复发恐惧水平越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脑卒中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制订干预对策,提高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2年1—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查的130例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恐惧疾病进展量表简表、社会影响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0份, 回收有效问卷123份, 有效回收率为94.62%。130例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一般疏离感量表得分为(39.75±7.57)分, 恐惧疾病进展量表简表得分为(37.87±7.13)分, 社会影响量表得分为(50.02±13.5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手术距今时间、是否造口、恐惧疾病进展、病耻感是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女性、年龄较小、造口、手术时间较短、恐惧疾病进展和病耻感水平较高的结直肠癌患者, 开展干预性研究, 从而降低患者的社会疏离, 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家庭韧性在化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化疗MM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家庭坚韧性量表(FHI)、SSRS、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开展调查,通过AMOS22.0构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家庭韧性于恐惧疾病进展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FoP-Q-SF总分值为(36.08±5.58)分,整体处于心理失调状况;FHI总分值为(57.88±6.94)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承担、调整与控制;SSRS总分值为(40.62±7.75)分,整体处于良好社会支持程度的状况;经Pearson分析可知,恐惧疾病进展与社会支持、家庭韧性呈负相关,家庭韧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5);模型指出,家庭韧性于社会支持、恐惧疾病进展之间具有中介效应(P<0.05)。结论 化疗MM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整体处在心理失调状况,而家庭韧性与社会支持程度良好,且家庭韧性于恐惧疾病进展、社会支持程度之间起到中介效应,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宫颈癌患者后装治疗期间心理恐惧特征,并探讨影响患者恐惧感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接受后装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81例,使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患者心理恐惧情况。按照患者FoP-Q-SF评分,将评分>34分者纳入强恐惧组,将评分≤34分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患者心理恐惧特征,并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宫颈癌患者后装治疗期间心理恐惧的相关因素。 结果 181例患者FoP-Q-SF量表平均得分为(24.49±6.51)分,其中33例(18.23%)量表得分>34分;患者心理恐惧主要集中于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其次为担忧疼痛、因疾病可能进展而焦虑。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40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确诊至调查时间≤1年是影响宫颈癌患者后装治疗期间心理恐惧的危险因素,事业单位工作为保护因素(P值均<0.05)。 结论 宫颈癌患者后装治疗期间易出现恐惧心理,且对家庭、疼痛及疾病进展的担忧是造成心理恐惧的主要原因;年龄、学历、治疗时间、职业等因素均与患者心理恐惧的形成与加剧有关,护理干预中应强调高危患者的心理调节以帮助患者降低心理恐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FCR)的现状,并分析其与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FoP-Q-SF的得分为(37.14±8.99)分,不同年龄、病理分期、治疗阶段患者FoP-Q-SF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乳腺癌术后患者的FoP-Q-SF得分与MUIS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均P0.01),FoP-Q-SF得分与SSRS各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FCR水平较高,临床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升社会支持水平,进而降低FCR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 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5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患者积极度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 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回收问卷144份, 其中男106例, 女38例, 年龄18~39岁22例, 40~59岁55例, ≥60岁67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积极度量表得分为(59.61 ± 16.07)分、恐惧疾病进展量表得分为(40.45 ± 9.76)分、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为(11.41 ± 2.3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文化程度、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关怀度指数是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的影响因素(t=2.54、-13.49、2.45, 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总体有待提高, 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密切关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现状, 制订系统、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积极度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戴利萍  杨波 《当代护士》2021,28(5):41-44
目的 调查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理痛苦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上制定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者于2019年1月—10月,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湘雅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纳入标准的2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心理痛苦尺度量表(Distress themometer,DT)、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及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进行调查.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DT得分为(4.91±1.36)分,有171例患者DT得分≥4分,显著心理痛苦发生率为68.95%;原发性肝癌患者DT得分与FoP-Q-SF得分呈正相关(r=0.617,P<0.01),与DDI得分呈现明显负相关(r=-0.685,P<0.01);经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恐惧疾病进展、家庭月收入、TNM分期、疾病自我表露及伴随症状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理痛苦发生较为普遍,痛苦检出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并制定出有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其心理痛苦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失志综合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4月选取湖北省襄阳市16所医院的MH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综合征量表Ⅱ、中文版心理一致感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HD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94例MHD患者中文版失志综合征量表Ⅱ得分为(12.72±7.10)分,其中中度失志占57.04%,重度失志占12.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付费方式、职业状况、睡眠质量、长期口服药物数量、心理一致感、疾病不确定感、医学应对方式是MHD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失志综合征发生率高,心理痛苦有待改善。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失志综合征水平进行评估,并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的失志综合征水平,改善其预后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淋巴瘤幸存者癌症复发恐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F)、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42例淋巴瘤幸存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淋巴瘤幸存者癌症复发恐惧得分为(37.01±9.17)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期、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是淋巴瘤幸存者癌症复发恐惧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35.1%。[结论]淋巴瘤幸存者的癌症复发恐惧较高,医护人员应关注淋巴瘤幸存者的癌症复发恐惧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其癌症复发恐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