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中药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研究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降低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病人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施以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再狭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尼可地尔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202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介入治疗,其中131例为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62例,采用普通支架治疗69例;71例为冠心病不伴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均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随访12个月,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8.06%,普通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0.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比较,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11.29%,普通支架治疗组15.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防止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病变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成功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药物球囊与再次支架植入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104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支架植入组和药物球囊组各52例。支架植入组采用再次支架植入治疗,药物球囊组采用药物球囊治疗。对比两组狭窄血管最小径、靶血管狭窄程度、即刻弹性回缩率、管腔丢失量、再狭窄发生率。结果:药物球囊组术后即刻弹性回缩率低于支架植入组(P<0.05);术后12、24周药物球囊组狭窄血管最小径较支架植入组短,靶血管狭窄程度较支架植入组低(P<0.05);药物球囊组术后3个月、1年管腔丢量失较支架植入组低,且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率较支架植入组低(P<0.05)。结论:与再次支架植入治疗比较,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采用药物球囊治疗能降低即刻弹性回缩率,缩短狭窄血管最小径,改善靶血管狭窄程度,抑制管腔丢失,减少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架再狭窄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42例颅内外支架术后半年复查患者,根据支架内狭窄率是否超过50%分为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利用血栓弹力图技术分析血小板反应性。结果:42例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26.19%,氯吡格雷抵抗52.38%。与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阿司匹林抵抗率(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抵抗率(ADP%)、MAAD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更为常见,氯吡格雷抵抗及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更高的血栓风险同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再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38-2639
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后的预后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照组采用降糖、调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狭窄程度、生存质量的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仅有2例再狭窄发生。治疗前两组狭窄程度、生存质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狭窄程度均显著降低,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后的预后效果确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降低狭窄程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跟保守治疗对比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后病变血管内膜腔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曾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因心绞痛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药物球囊治疗组(47例)及支架植入组(49例),比较术后即刻最小内膜腔面积、支架最小截面积、支架膨胀率等,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最小内膜腔面积、支架最小截面积、内膜增生面积等。 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药物球囊治组疗术后即刻靶病变最小内膜腔面积和支架最小截面积均小于支架植入组[(10.8±2.8)mm2 vs (11.8±3.2)mm2;(11.2±2.9)mm2 vs (12.0±3.2)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2、1.987,P=0.025、0.042);支架相对膨胀率药物球囊治疗组低于支架组(86.7% vs 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45)。术后随访12个月,药物球囊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7例,支架植入组心血管事件9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药物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支架植入处最小内膜腔面积[(10.6±2.6)mm2 vs (10.8±2.7)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2组患者支架植入处内膜均有增生,但药物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内膜增生面积[(0.30±0.12)mm2 vs (0.39±0.15)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药物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支架最小截面积[(10.9±2.7)mm2 vs (11.2±3.0)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 结论药物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后12个月其靶病变血管最小内膜腔面积、支架最小截面积、内膜增生面积与支架植入组相当,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裸金属支架与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治疗,B组给予裸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后半年及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及1年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裸金属支架与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以颅内动脉,支架,狭窄,血小板活化,炎症因子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intracranial arterial,stents,stenosis,elevated plateletactivation,inflammatory factor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血小板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变化为评价指标.纳入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和其他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方法.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650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血小板活化、炎性反应和炎症因子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中的作用,目前成为研究的热点.认识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对判断支架置入的适应证及有效预防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后急性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活化的血小板通过其释放产物加重对内皮细胞的破坏作用,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迁移.支架本身作为一种外来刺激物,首先引起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聚集和激活,分泌出大量的各种细胞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随之大量的白细胞将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后分泌出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导致平滑肌细胞大量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由于新生内膜的大量增生,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结论:置入前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控制置入后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将会成为治疗颅内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Wingspan支架置入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将其分为支架组和药物组;支架组给予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案,药物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稳定斑块的药物支持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率[(80.1±11.7)%vs(83.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3,P>0.05);治疗后支架组血管狭窄率(19.3±9.6)%显著低于药物组(45.6±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572,P<0.05).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支架组生活自理者6例,轻度、中度、严重功能障碍的分别有1、2、4例,药物组生活自理者1例,轻度、中度、严重、极严重功能障碍的分别有2、1、1、2例.治疗后支架组的临床有效率76.9%显著高于药物组42.8%,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χ2=0.631,P<0.05).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支架组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脑梗死;药物组2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15.3%)显著低于药物组并发症发生率(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7,P<0.05).随访期内,支架组未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药物组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支架组复查DSA或MRA提示支架内再狭窄的1例,药物组复查后病情加重的1例,复发的2例.[结论]Wingspan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技术成功率、较低的手术并发症、较好的安全性,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中短期疗效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但其对预防脑卒中的远期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方法:入组202位我院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并在超过1年后返院复查造影患者,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支架内再狭窄组,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并比较其在两组间差异。在亚组分析中,进一步根据支架载药涂层将患者分为永久涂层-DES组(DP-DES组)及可降解涂层-DES组(BP-DES组)。 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20.6 (6.7, 45.6) vs. 10.5 (3.6, 25.3) μg/mL; p=0.003],多因素回归显示ECP水平(p=0.037)、手术年龄(p=0.029)是晚期支架内再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亚组分析显示血清ECP水平在应用DP-DES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明显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24.9 (8.4, 59.1) vs. 10.5 (3.1, 22.4) μg/mL, p= 0.002],应用BP-DES患者,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血清ECP水平在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显著升高,同时其升高与支架载药涂层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通心络胶囊以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支架内再狭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效果差异。结果在完成为期半年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的再狭窄程度[(24.87±4.76)%]显著低于对照组[(30.21±3.43)%],P0.05;再狭窄率(3.33%)显著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5)。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52±0.31)mg/L]、白细胞介素6(IL-6)[(6.81±4.02)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5.39±9.88)ng/L]等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5.61±0.52)mg/L、(14.19±4.64)ng/L、(63.47±18.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536、9.311、14.298,均P0.05)。对照组hs-CRP[(3.51±0.79)mg/L]、IL-6[(8.76±3.33)ng/L]、TNF-α[(34.96±11.87)ng/L]等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患者的hs-CRP[(5.78±0.93)mg/L]、IL-6[(13.05±4.85)ng/L]、TNF-α[(62.08±17.95)ng/L]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0、5.648、9.762,均P0.05)。同时治疗后阶段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9.036、2.894、4.800,均P0.05)。结论经皮冠状介入手术治疗后患者运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其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地发生,并且有利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炎性因子在冠心病 PCI 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根据再次冠脉造影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n=68)和非再狭窄(非 ISR)组(n=173),109例疑似但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 IL-18、IL-10和 MMP-9浓度。结果ISR 组和非 ISR 组血清 IL-18和 MMP-9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 IL-10浓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非 ISR 组相比,ISR 组血清 IL-18和 MMP-9水平明显增高,而 IL-10浓度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L-18、IL-10和 MMP-9与再狭窄有关,炎性反应可能是冠心病 PCI 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口服ASP 150 mg.d-1,Ⅱ组口服ASP 300 mg.d-1,8周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CRP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2组CRP、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P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从而降低脑梗塞的风险,较大剂量的ASP可能有更好的二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功效为补气,活血,通络,原方主治脑血管疾病,笔者应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成功进行冠状支架植入手术患者183例,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再狭窄组46例和非再狭窄组1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以及病情特点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脂蛋白a、总胆红素、术前狭窄程度、植入支架长度、植入支架直径、病变支数、糖尿病以及吸烟8个因素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脂蛋白a、植入支架直径、糖尿病、植入支架长度以及吸烟5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脂蛋白a、植入支架直径、糖尿病、植入支架长度以及吸烟是造成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冠脉支架手术需要仔细考虑植入支架的长度和直径,术后密切观察注意对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3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50~70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冠心病宣传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护士实施一对一管理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即建立患者微信/QQ平台,定期推送支架植入后用药、运动、饮食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咨询,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出院后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座谈会,每月1次的院外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2年后统计失访率、药物依从率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并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观察组失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药物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药物依从性,减少危险因素,并降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自拟补气养阴通络方联合手法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气养阴通络方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震动感觉阈值,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下肢、右侧下肢震动感觉阈值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GF、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补气养阴通络方联合手法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调节神经递质,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单纯强化药物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强化药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60例年龄≥65岁、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82例,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PCI+强化药物治疗组78例,在行PCI成功植入支架后,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2组疗程为2年。记录2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和2年随访期间心绞痛症状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心源性死亡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强化药物治疗组院内治疗期间心绞痛症状缓解率高于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P〈0.05);2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获24~28(22.5±3.2)个月的随访,PCI+强化药物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仍高于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P〈0.05),2组患者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I+强化药物治疗,住院期间及术后2年心绞痛缓解率均高于单纯强化药物治疗,但2组患者2年后的临床预后类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温阳通络活血方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化气行水方药治疗;疗程30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DD、LVEF,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温阳通络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