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5-06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的26例胸腰椎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及椎管矢状径侵占比值。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6(14~32)个月。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及椎管矢状径侵占比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较术后1周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侵占比值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及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术后疗效至关重要,在遵循正确适应证的基础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9-06诊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37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经伤椎置钉组),33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跨伤椎固定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6分别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77例胸腰椎骨折,跨伤椎置钉38例为对照组,经伤椎置钉39例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侵占率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1年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明显恢复患者的脊柱、神经功能并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测量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等变化。结果术后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等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动,植骨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结论应用经伤椎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经后路减压,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横突间或者椎间植骨,恢复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的椎体。结果经过术后6~18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8个月对比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伤椎复位较好,矫正后凸畸形的同时,也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并分析胸腰段脊椎骨折中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病椎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41例采用四钉法(A组),39例采用八钉法(B组),38例采用病椎植入椎弓根钉并结合上下相邻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组).结果 相比A组和B组,C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椎体高度恢复,内固定无松动,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畸形矫正满意,神经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 病椎植入椎弓根螺钉并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使患者尽早的进行功能锻炼,并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26例结合伤椎置钉(经伤椎组),22例跨伤椎置钉(跨伤椎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伤椎C...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伤椎置钉与否以及置钉长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4月-2016年4月,纳入9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27例,伤椎不置钉处理; B组35例,伤椎置入短钉; C组30例,伤椎置入长钉。三组均予以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三组的疗效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较好的恢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得到良好矫正,但A、B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术后2年时,两项指标均有一定的矫正度丢失率,A组显著大于B、C两组(P0.05)。三组术后的椎管面积均有所改善,A、B两组改善率显著大于C组(P 0.05)。术后随访期间,A组内固定失败总发生率为14.81%,显著高于B组5.72%和C组的3.33%(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可显著降低矫正度丢失率和内固定失败率;但伤椎置入长钉时,其矫正效果和椎管面积恢复效果均差于短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06诊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51例采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经伤椎组),58例采用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跨伤椎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Cobb角丢失角度,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8~24)个月。跨伤组螺钉断裂者4例,螺钉拔出2例,感染1例,5例慢性腰背痛;经伤椎组螺钉尾帽脱落2例,无断钉及螺钉拔出,切口感染1例,慢性腰背痛2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经伤椎组伤椎Cobb角丢失角度较跨伤椎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1周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经伤椎组较跨伤椎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6个月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在减少椎体复位后角度丢失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否对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并伤椎置钉组(A组,20例)和单纯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组(B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占位(Wolter指数)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ODI评分A组优于B组(P0.001)。结论微创经皮短节段固定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较单纯微创经皮短节段固定增加了少量创伤,但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20-1323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8例。伤椎置钉组给予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跨节段组给予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2~3年,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年时两组VAS、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年时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且伤椎置钉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明显低于跨节段组(P<0.05)。术后1年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内固定牢固、矫正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8-06诊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32例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经皮组),30例采用开放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弯曲,使后纵韧带复张,椎管间接减压或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21例。结果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明显恢复。21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6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棒。Frankel分级:A级2例恢复至B级1例、1例无恢复;B级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1例、1例无恢复;C级5例恢复至D级3例、E级2例;D级5例恢复至E级3例、2例无恢复;E级6例仍为E级。结论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及生理弧度,为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98例胸腰椎骨折,49例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组),49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距离、伤椎Cobb角.结果 98例均顺利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联合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T11 12例,T12 18例,L1 30例,L2 10例;AO分型:A3型43例,B1型27例;合并神经损伤18例;均接受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联合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结果 7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6.27±19.06)min,出血量(134.72±27.50)mL,住院时间(8.98±2.56)d,随访(22.81±5.01)个月;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性疼痛,直至末次随访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矫正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术后7 d、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比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未见明显丢失。18例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4例由C级改善至D级,9例由D级改善至E级。结论 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联合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