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血脂异常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选穴规律.方法:参考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与血脂异常及针灸相关的主题词并将其进行组合,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中1979年1月-2019年12月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164篇,涉及92个俞穴,共使用916次.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内关、脾俞、天枢、肝俞、肾俞、太冲.选用经络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选穴部位以下肢、胸腹部为主;针灸方法以针刺疗法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三阴交一足三里、丰隆一足三里.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6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血脂异常注重远近配合、循经取穴、随证配伍,选穴方法多有调理中焦脾胃之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中文文献选穴规律。方法:对2013年8月-2018年8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符合针灸治疗为主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50篇,主要使用穴位103个,应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前17个穴位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规律,结果阿是穴居首位,其余依次是足少阳胆经穴(丘墟、阳陵泉、悬钟、足临泣)、足少阴肾经穴(照海、太溪、然谷)、足阳明胃经穴(解溪、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申脉、昆仑)、足太阴脾经穴(商丘、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穴(阳池)、手太阳小肠经穴(养老)、经外奇穴(小节穴),故腧穴以阿是穴、胆经、肾经为主,配合胃经、膀胱经、脾经、三焦经、小肠经及经外奇穴。结论: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将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阿是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重视运动针法和交叉取穴的应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在治疗方法上,以针刺治疗为主,而艾灸治疗该病临床报道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现代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对针灸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临床上针灸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合计穴位66个,总频次为829次,涉及12条经脉。结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气海、中极、子宫,经脉以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主要分布在胸腹部,特定穴以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与分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1915年至2013年7月 CNKI 期刊数据库及1990年至2013年7月万方数据库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随机对照(RCT)文献,对所用腧穴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07篇,涉及84个腧穴,使用总频次1154次,其中风池171次、颈夹脊149次、百会110次;涉及主穴63个,使用频次848次,以风池164次频次最高;配穴60个,使用频次306次,以足三里23次频次最高。十四经脉腧穴均有涉及,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选用最多,为14个;而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少阳胆经,总使用频次233次。主穴重视局部腧穴,配穴以远端腧穴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交会穴、下合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循经局部取穴是针灸治疗 CSA的重要方法,配穴远端取穴是针灸治疗不同中医证型 CSA 患者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筛选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文献,依据标准方案提取针灸处方,建立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处方信息数据库;基于R语言对数据库取穴频次、聚类和关联等情况进行规律挖掘。结果:共收集78篇文献,提取87个处方;干预措施包括艾灸、针刺联合中药及3种以上干预措施联合运用;使用频次>25次的高频腧穴依次为肺俞、足三里、肾俞、大椎和脾俞;经脉使用频次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任脉和督脉为主;特定穴频次以背俞穴和五腧穴为主。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形成以大椎-脾俞-肾俞-肺俞-足三里为基础的核心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肺俞、足三里、肾俞、大椎和脾俞为核心腧穴组合,针刺、艾灸、中药结合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大成》中治疗常见脾胃病的针灸处方及选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常见脾胃病提供选穴参考。方法:通过人机结合的检索方式,以《针灸大成》全文中常见脾胃病的针灸穴位处方为检索对象,整理总结其处方穴数、常用腧穴、腧穴归经、腧穴分布、特定穴应用情况,并对以上参数进行描述性统计的频次分析。结果:共纳入针灸穴位处方共169个,其中涉及不同腧穴共100个,穴位使用总频次为451次,共涉及十四条经脉,穴位分布涉及全身五大部位。单穴处方使用频次最高,高达63次(频率37.2%);常用腧穴排名前十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公孙、内关、三阴交、天枢、膻中、太白、气海、照海;最常使用任脉,共出现90次(频率20%),其次为足太阴脾经出现79次(频率17.5%);腧穴部位最多分布在下肢,频次为179次(频率39.7%);特定穴出现频次共588次(频率91.9%),其中以五腧穴频次最高,使用总频次为174次(频率27.4%)。结论:《针灸大成》治疗常见脾胃病多使用单穴处方,选穴多取任脉、足太阴脾经,以局部及本脏腑经脉取穴为重,多使用经穴、特定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其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99年1月1日到2016年4月1日的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文献,共纳入45篇文章。结果:主穴共63个,以天枢、中脘、足三里、关元、气海等为主,分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脾经,任脉等。配穴43个,以辨证加减为主用穴最多的是阴陵泉、太溪、内庭等。艾灸5个穴位,分别为神阙、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埋线通常在27个穴位进行,耳穴按压有18个穴位为内分泌、胃、三焦、脾等。结论: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以天枢、中脘、足三里、关元等任脉,脾,胃经穴位为主,主要运用前后配穴法即腹针配背俞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悬钟(绝骨)属足少阳胆经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穴,二穴内外阴阳相对。常用对刺、透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腧穴谱开展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制定文献检索标准与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在中国四大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然后用Microsoft Excel(2022)提取第一作者所在省份、发表时间、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措施、留针时间、选穴频次、腧穴归经、腧穴属性、腧穴类型、取穴部位、选穴原则、配穴方法等信息进行文献资料分析。结果:最终检索出符合标准文献38篇,留针时间大部分为30min,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百会穴、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为督脉。结论:腧穴选用频次排名前3的依次为百会(65.8%)、四神聪(42.1%)、足三里(34.2%),经脉选用频次前3的依次为督脉(31.7%)、足太阳膀胱经(12.2%)、足少阳胆经(12.2%),特定穴中选用频次最高为交会穴(81.6%)。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主要为局部取穴,亦有其他取穴法。根据中医分型选取穴位辩证施针。(1)营卫不调,风邪袭络型,取手足阳明经穴,用平补平泻手法。(2)气血虚弱,寒邪袭络型,取手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用补法。(3)风热郁络型,取手足阳明经穴,少阳经穴为主,兼配厥阴经穴,用泻法。(4)气滞血瘀型,取手阳明经穴,兼手足太阳,少阳,足厥阴经穴,用泻法。均取患侧穴位,主穴为阳白、鱼腰、四白、颧骼、迎香、地仓、颊车、牵正、合谷、配穴选翳风、太阳、风池、太冲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老年性失眠取穴特点;方法: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对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中近15年针灸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具有治疗效果的针灸处方,利用Excele表通过频率、频次对其进行用取穴特点、证型取穴及手法补泻分析。结果:1本研究统计34篇针灸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文献,共62个处方、67个穴位、465频次,其中神门、三阴交、内关、安眠、百会、四神聪使用频率较高;2对13篇文献中常见不同证型腧穴统计,其中背腧穴、原穴等特定穴位使用频率较高;3对17篇常见临床证型的补泻手法的文献统计,52个处方中20个处方未见明确补泻手法,同时36个处方为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火旺盛证处方。结论:1针刺治疗老年性失眠多采用安神的穴位;2临床中老年人多脏腑功能减退,但老年性失眠虚实均有,以虚证为多;结合老年体质特点,辩证取穴中对背俞穴、原穴的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归纳针灸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繁杂多样的选穴,以期化繁为简,便于临床推广和推动针灸治疗的规范化,发挥针灸治疗的优势。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数据库2000/20065年间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学术论文,涉及的杂志包括《中国针灸》《中国临床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上海针灸杂志》等。纳入标准:治疗方法以针灸治疗为主,治疗疾病为糖尿病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对纳入的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古典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发现所搜寻的13篇现代文献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42个穴位聚为3大类:①其中足三里、曲池、合谷为一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从除燥热入手治疗消渴,又能健脾益气,以助消除痰浊瘀血;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调理大肠经经所变动所生的疾病,在此类穴位中,足三里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上肢症状时可按照局部选穴的原则选用曲池、合谷。②三阴交、太溪为一类,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可调脾经之气,既可健脾统血、活血化瘀,又可健脾助运、化痰祛浊;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输(原)穴,以滋肾阴,取此穴乃从滋阴以固其本入手,兼消其兼症。③其余37个穴位为一类,聚类无明显规律。糖尿病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为“气阴双亏、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分析讨论3类穴位的主治规律,发现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配合可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功效。 结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三穴为主组穴处方,符合“标本兼治”的原则,随症加减,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简练、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辅助 T 淋巴细胞(Th)亚群 Th1/Th2平衡及肠道正常菌群在儿童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意义,为临床通过益生菌的早期干预来纠正 Th1/Th2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ELISA 检测165例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哮喘组)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合格的150例儿童(对照组)的血清 IFN-γ与 IL-4水平,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在应用双歧杆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6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合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初入院时血浆 IFN-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4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6个月的益生菌制剂的调理,哮喘组血浆 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则下降,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多,与初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童哮喘患儿中,肠道菌群的平衡关系到其免疫是否平衡,两者相互影响,临床应早期进行干预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4.
董恒  刘跃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47-149
目的:回顾近1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文献报道,从选穴角度系统总结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现状,归纳针灸治疗取穴规律,为今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相关文献,检索词“针灸,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增高”,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相关文献,并作初步分类,同类文献首选近年发表的核心期刊文章。排除重复及综述类文献。对所选论文进行查找全文。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相关文章,其中53篇属于重复及综述类文献,对符合标准29篇文献进行分析整理。 资料综合:①传统经络理论指导下的循经辨证选穴:包括阳经选穴、阴经选穴、阴阳经辩证选穴(现在临床多采用阴阳兼顾,或以阴经穴为主,配以阳穴,或以阳经穴为主,兼配阴穴,协调阴阳)、督脉经选穴、经筋刺法、腹针和特定穴治疗。②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指导选穴:协调平衡肌张力,根据现代康复学原理及偏瘫的恢复发展规律,应以协调肌群间张力的平衡为重点,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协调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张力,抑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从现代生理解剖学角度,提供夹脊穴、锥体区、神经干、头针治疗的生理基础。③综合疗法:主要采用针药结合、多种针法结合及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等方法。 结论:针灸在治疗偏瘫痉挛状态具有独特优势,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多样化,取穴规律多,但疗效评价缺乏统一量化标准,选穴配伍缺乏优化组合方案,对针灸治疗机理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该文总结现代文献中治疗慢性腹泻常用的针灸方案,归纳取穴原则即中医辨证调节、神经区域调节、经络整体调节、调神止泻四个途径取穴原则,同时提示刺灸法的选择,从而发现规律、发挥针灸特色与优势,以期优化针灸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国内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腧穴谱。方法:按照检索策略全面广泛搜集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CT研究,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检索CNKI和WF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总结分析类风湿关节炎针灸穴位的频次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87篇,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曲池穴,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特点,选取曲池(56)、足三里(53)、阳陵泉(53)、阿是穴(45)为主进行治疗,主要使用阳经经脉及督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25)运用最多。辨证选穴选取太溪(26)等"腧穴"结合使用八风、八邪、背俞穴等穴进行临床辨证运用。  相似文献   

17.
截瘫患者常并发痉挛,影响日常生活和康复锻炼,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本人用针灸中药治疗32例截瘫患者痉挛并发症,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32例截瘫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23例,女9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脊髓颈部损伤7例,胸部损伤24例,胸部合腰部损伤1例;病程1~13个月。方法:(1)针灸治疗:①取穴:在取双下肢阳明经、太阴经俞穴的同时,取脊髓损伤平面上下夹脊穴、肾俞、承扶、殷门、委阳、承山、昆仑、阳陵泉、绝骨。②操作方法:脊髓损伤平面上下夹脊穴斜刺在棘突上,进针2寸,使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归纳针灸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繁杂多样的选穴,以期化繁为简,便于临床推广和推动针灸治疗的规范化,发挥针灸治疗的优势。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数据库2000/20065年间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学术论文,涉及的杂志包括《中国针灸》《中国临床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上海针灸杂志》等。纳入标准:治疗方法以针灸治疗为主,治疗疾病为糖尿病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对纳入的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古典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发现所搜寻的13篇现代文献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42个穴位聚为3大类:①其中足三里、曲池、合谷为一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从除燥热入手治疗消渴,又能健脾益气,以助消除痰浊瘀血;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调理大肠经经所变动所生的疾病,在此类穴位中,足三里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上肢症状时可按照局部选穴的原则选用曲池、合谷。②三阴交、太溪为一类,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可调脾经之气,既可健脾统血、活血化瘀,又可健脾助运、化痰祛浊;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输(原)穴,以滋肾阴,取此穴乃从滋阴以固其本入手,兼消其兼症。③其余37个穴位为一类,聚类无明显规律。糖尿病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为“气阴双亏、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分析讨论3类穴位的主治规律,发现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配合可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功效。结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三穴为主组穴处方,符合″标本兼治″的原则,随症加减,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简练、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9.
“背俞四穴”即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四组背俞穴。背俞即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类经》中记载:“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五脏各有一俞,方中仅选用肝、脾、肾三俞,外加血之会膈俞,反映出取穴精少的治病风格,更体现了其“重视调理气血、治病求本”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近1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文献报道,从选穴角度系统总结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现状,归纳针灸治疗取穴规律,为今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相关文献,检索词“针灸,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增高”,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相关文献,并作初步分类,同类文献首选近年发表的核心期刊文章。排除重复及综述类文献。对所选论文进行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相关文章,其中53篇属于重复及综述类文献,对符合标准29篇文献进行分析整理。资料综合:①传统经络理论指导下的循经辨证选穴:包括阳经选穴、阴经选穴、阴阳经辩证选穴(现在临床多采用阴阳兼顾,或以阴经穴为主,配以阳穴,或以阳经穴为主,兼配阴穴,协调阴阳)、督脉经选穴、经筋刺法、腹针和特定穴治疗。②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指导选穴:协调平衡肌张力,根据现代康复学原理及偏瘫的恢复发展规律,应以协调肌群间张力的平衡为重点,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协调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张力,抑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从现代生理解剖学角度,提供夹脊穴、锥体区、神经干、头针治疗的生理基础。③综合疗法:主要采用针药结合、多种针法结合及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等方法。结论:针灸在治疗偏瘫痉挛状态具有独特优势,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多样化,取穴规律多,但疗效评价缺乏统一量化标准,选穴配伍缺乏优化组合方案,对针灸治疗机理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