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燕  郑秀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782-1787
目的 组织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加晚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改善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69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试验组的安宁疗护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读国学经典、满足1个心愿、心灵的声音主题活动、节日家文化等。两组都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给予病情评估、安宁疗护计划、中医症状管理、灵性照护之关爱时间等干预措施。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量表、灵性安适量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社会/家庭状况维度、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试验组生活质量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3个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完全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有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的安宁疗护活动,能更好地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奥瑞姆理论的分级照护方案在安宁疗护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病房2020年12月—2022年9月住院的150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奥瑞姆理论为指导,拟定安宁疗护分级照护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估量表(BPI)、McGill生活质量量表(MQOL)、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T-DA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PI、MQOL、T-DA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PI评分、T-DAS评分低于对照组,M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奥瑞姆理论的分级照护方案在安宁疗护病房中的应用,能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死亡焦虑,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人性情怀"为基础的安宁疗护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情怀"为基础的安宁疗护,包括"安死、优逝"教育、无声护理、触摸式护理、灵性需求、哀伤辅导等措施。采用姑息照护结局量表(PO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的状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各项P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人性情怀"为基础的安宁疗护能明显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利于巩固护患关系,为全方位安宁疗护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和临床验证晚期肿瘤患者居家安宁疗护巡视护理的实操规范。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晚期肿瘤患者15例,对其实施居家安宁疗护护理巡视服务实操规范,并验证护理模式、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照护规范,比较收费标准的接受认可率和护理前后患者90项症状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心理痛苦指数评分。结果 15例患者服务周期为38~113 d,平均(72.13±22.78) d;巡视总次数14~25次,平均(18.33±3.60)次,每周巡视次数1~4次,平均(1.86±0.74)次。巡视护理2次后,90项症状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痛苦指数均较护理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各项护理和照护服务的收费价格接受率为100%,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为100%。结论 建立居家安宁疗护护理巡视实操规范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能够确保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患者生命质量、护理及照护收费接受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对居家安宁疗护巡视护理服务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在癌症临终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癌症临终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癌症临终期患者安宁疗护能够使其以平静安详的心态迎接死亡,并以舒适的状态度过生命最后阶段,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对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在癌症临终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癌症临终期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予以安宁疗护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等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使癌症临终期病人以平静安详的心态迎接死亡,并以舒适的状态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于2022年8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575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量表、姑息护理知识量表、组织环境量表以及亲社会倾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5名护生中文版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量表得分为(87.32±20.54)分, 姑息护理知识量表得分为(7.89±3.44)分, 组织环境量表得分为(49.35±10.33)分, 亲社会倾向量表得分为(96.71±18.2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大学生志愿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了解安宁疗护的渠道、亲社会倾向、姑息护理知识是护生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的影响因素(P<0.05), 可解释总变异的19.9%。结论护生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护生参与安宁疗护志愿服务的相关教育和培训, 以自身专业为优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壮大安宁疗护志愿团队, 推动安宁疗护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讨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对其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36)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n=36)实施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可明显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闫敏  孙菲  徐燕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694-696
目的 调查上海市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姑息照护结局量表对300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晚期癌症患者姑息照护质量得分为(16.55±6.47)分;家庭人均月收入、经济压力、遵守医嘱程度、病程、患者是否知晓病情、心理护理、被照护医院等级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鉴别晚期癌症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及相关政策部门制订针对性强的于预对策,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照护质量水平,进而提升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安宁疗护”为基础的延伸护理在日间病房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日间病房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以“安宁疗护”为基础的延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压疮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癌症终末期患者实施以“安宁疗护”为基础的延伸护理模式,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不仅能给癌症终末期患者提供身、心、社、灵全方位照护,让其以平静安详的心态接受死亡,并以较舒适的状态度过生命末段,还能降低对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对癌症患者居家姑息护理过程中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名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居家姑息医疗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临床心灵关怀服务。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研究开始前和结束后均采用HERTH希望调查表评定。结果通过实施临床心灵关怀服务后,比较两组的癌症患者希望水平,干预组中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居家姑息癌症患者的希望值极低,对进行居家姑息护理中的癌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灵关怀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阚亦非 《全科护理》2021,19(4):496-499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94例晚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成立安宁疗护小组对病人实施安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命尊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有效减轻晚期肿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对临终癌症患者应用安宁疗护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临终癌症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安宁疗护,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21例(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26例(92.9%);对照组SAS(47.09±3.54)分,SDS(46.21±3.39)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五行音乐之宫调对晚期胃癌患者安宁疗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14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安宁疗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五行音乐之宫调干预,观察两组3个月后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6.98±2.46)分、(36.87±2.54)分,低于对照组的(41.21±2.17)分、(42.34±2.21)分;观察组QLQ-C30评分为(61.53±3.75)分,高于对照组的(53.45±3.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五行音乐之宫调应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安宁疗护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提高安宁疗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终末期肿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生命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终末期癌症患者,根据疗护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安宁疗护,n=45)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4)。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生命态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千预后,两组患者照护负担、经济负担、家庭负担、心理及情感负担、治疗负担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逸离接受评分低于干预前,自然接受、超近接受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宁疗护有助于缓解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减轻面对死亡临近的恐惧与逃避心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姑息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肿瘤晚期姑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在各个领域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和晚期肿瘤模块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在干预后的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结合姑息护理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时能够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观察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居家安宁疗护联合疼痛管理对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和家庭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和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廊下及吕巷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肝癌晚期患者61例和77例分别为常规疗护组、互联网疗护组,分别予以常规居家安宁疗护联合疼痛管理,和互联网为依托的居家安宁疗护联合疼痛管理护理。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负面情绪、睡眠、疼痛以及家庭压力。结果:干预3个月后,互联网疗护组QOL-LC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副作用、社会功能评分、SAS和SDS评分、PSQI评分、疼痛VAS评分、FDI评分均低于常规疗护组,舒适度量表中生理舒适、精神心理舒适、环境舒适三个维度各条目平均分高于常规疗护组。结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安宁居家疗护联合疼痛管理,提高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缓解患者家庭压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安宁疗护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问卷对便利选取的6所院校的296名本科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安宁疗护能力得分为(41.52±9.59)分,处于中等水平以下,其中有效的照护技能得分为(14.48±3.91)分、文化及伦理价值观得分为(15.49±3.34)分、跨专业团队合作得分为(11.55±2.96)分。生源地、是否照护过危重患者、是否参加过安宁疗护相关培训是本科护理实习生安宁疗护能力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安宁疗护能力32.2%的变异度。结论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安宁疗护认知水平和照护技能有待提升,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较为薄弱。护理教育及管理者应积极宣传和普及安宁疗护理念,尽快制订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安宁疗护能力培养方案,以期推动护理专业安宁疗护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姑息照护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姑息照护组各50例,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自我形象水平、社会支持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姑息照护组自我形象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姑息照护组干预后社会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后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姑息照护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姑息照护可有效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及社会支持情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共计100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比较2组的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及生命质量。结果 与干预前的疼痛数字评分法和中文版简易疲乏量表评分对比,2组在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及出院时的上述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1个月后和出院时,2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4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和癌因性疲乏的减轻,以及生命质量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