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46-1049
[目的]探讨应力滑移率(SSR)在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867例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SSR≥30%546例,采用手术治疗;25%≤SSR30%119例,跟踪观察1年;SSR25%202例,保守治疗。对患者进行JOA下腰痛评分,拍摄X线片,测量SSR、向前滑移率(ASR)和手术复位率(ORR),行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SSR和ASR与JOA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SSR与JOA相关系数明显大于ASR与JOA的相关系数(R=0.622 vs R=0.399)。治疗后SSR与ORR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5),但是, ASR与ORR无显著相关性(R=-0.023,P=0.817)。[结论] SSR不仅可以对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椎间的稳定性进行量化,而且能对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手术复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源性bFGF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成年白兔30只,随机分Ⅰ、Ⅱ两组(n=15),用自制的牵张器延长右侧下颌骨3 mm。牵张部位Ⅰ组给外源性bFGF(0.5ml/天×7天,420U/ml)作为实验组,Ⅱ组给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组,牵张结束后不同时期行X线、定量CT、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动物右侧下颌骨被成功延长,组织学示:Ⅰ组动物新骨生成的速度和数量优于Ⅱ组;定量CT示:固定早期(2周、4周)Ⅰ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外源性bFGF早期有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2)与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tTG, TG2)交联形成固化型和BMP-2游离型细胞生长因子,两种不同状态的BMP-2对鼻粘膜间充质干细胞(E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并鉴定EMSCs;实验分四组:TG2+BMP-2、BMP-2、TG2和空白对照;四组细胞均采用定向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7 d;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形成的钙结节面积大小;免疫印迹法检测成骨诱导相关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TG2、BMP-2和TG2+BMP-2对E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成骨诱导7 d后,TG2+BMP-2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形成的钙结节较大,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较高;TG2+BMP-2,TG2和BMP-2对EMSCs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TG2+BMP-2交联固化型细胞生长因子对E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是组织工程化骨中理想的诱导成骨的细胞因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68-1072
[目的]评价经单侧椎弓根偏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58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侧穿刺组30例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偏外侧入路行PVP手术;双侧穿刺组28例采用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单侧穿刺组骨水泥注入量较双侧穿刺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较双侧穿刺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较双侧穿刺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测量方面,两组患者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偏外侧入路及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更少,可减少术中医源性放射线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骨密度(BMD)测定筛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矮小儿童的价值.方法 应用双能X线(DXA)测定225例6~7岁矮小儿童全身骨密度值,分别以男女生长激素不足(缺乏)组矮小儿童最高骨密度Z值为cutoff值,计算cutoff值对男女矮小儿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cutoff值对男性矮小儿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46.74%,阳性预测值43.68%,阴性预测值100%,对女性矮小儿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38.03%,阳性预测值43.59%,阴性预测值100%.结论 全身骨密度(BMD)测定筛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矮小儿童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兔骨折动物模型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三者在骨折愈合中的相互关系及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右侧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骨折局部注射BMP-2,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X线片、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两组骨折愈合的差异,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骨折愈合局部BMP-2、TGF-β1及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注射BMP-2的实验组兔的骨痂生长、骨质重建、髓腔再通均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影像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造模后1、2周BMP-2、TGF-β1、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积分吸光度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BMP-2、TGF-β1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积分吸光度值实验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5、7周时,两组间免疫组化染色积分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MP-2通过促进TGF-β1及VEGF的表达,可促进血管的再生,提高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数量及活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74-2279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发生中枢性疼痛(central pain,CP)大鼠损伤远端脊髓背角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的共定位表达情况,探讨CP与CGRP阳性的初级传入神经纤维出芽再生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等分为SCI组和假术(SHAM)组。SCI组大鼠用NYU撞击器损伤L1节段脊髓,撞击力为10 g×12.5 mm。SHAM组大鼠仅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每天观察双后肢自噬现象,每周测量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 scores,developed by 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术后4~8周每周测量后肢触压痛痛阈及冷热过敏症状,了解CP的发生情况。术后8周每组取4只行损伤远端脊髓GAP-43与CGRP免疫荧光双标记并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二者的共定位表达情况。[结果]SCI组大鼠术后均出现双后肢瘫痪及明显的CP症状,其损伤远端脊髓背角中GAP-43与CGRP的共定位表达量明显升高,分布范围明显扩大,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的发生与SCI后感受伤害性刺激的CGRP阳性感觉传入纤维的出芽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外科(computer aided surgery,CAS)施行传统性全膝关节置换器械的新技术.[方法] 30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由同一化医师施行传统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全部患者行患肢直立位冠状面X线摄影,选其中20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移植假体位置的正确性程度.[结果] 20例患者行X线分析研究,以下列不同角度进行测定,结果分析使用SPSS版本19.冠状轴线:股骨部假体位置沿股骨机械轴线,均值为:2.5°内翻~4.4°外翻(SD 0.33);股骨部假体位置为:2.5°内翻~1.7°外翻(SD 0.23);总的股胫机械轴线角度为:3.2°内翻~4.5°外翻(SD 0.40).假体组成部分超出±3°内翻/外翻者,胫骨0例,股骨1例.股骨与胫骨机械性轴线超过3°内翻/外翻为3例.以上数据表明膝关节外科能全面取得韧带的平衡.矢状轴线:研究假体置换的矢状轴线最佳位置,尚存在争议.故未作分析.[结论] CAS适用于传统性全膝关节置换术,既不增加患者痛苦,还能进一步完善外科手术技术,使假体移植达到正确位置.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22-2027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保守治疗与再次PV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术后95例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32例,PVP再手术63例,采用VAS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拍摄X线片,测量局部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比。[结果]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和1个月时,手术组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时,手术组的VAS和ODI评分仍均低于保守组,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率无显著变化(P0.05);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局部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率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P0.05)。治疗前两组间局部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各时间点,手术组的局部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率均显著小于保守组(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再次PVP手术治疗可更有效、迅速恢复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并能够一定程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脊柱力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FC(还原叶酸载体)、GST-π(谷胱甘肽S转移酶π)、DHFR(二氢叶酸还原酶) mRNA在人骨肉瘤U2-OS细胞系及人骨肉瘤耐药细胞系U2-OS/R1-R3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人骨肉瘤MTX化疗耐药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冲击并逐步增加诱导药物浓度诱导的方法,诱导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并建立耐MTX细胞系(U2-OS/R1-R3),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mRNA 水平检测RFC、GST-π、DHFR在U2-OS及(U2-OS/R1-R3)中的表达.[结果]本试验成功建立三株人骨肉瘤耐药细胞系U2-OS/R1-R3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TX耐药与DHFRmRNA表达增加有关,与RFCmRNA的表达降低有关,与 GST-πmRNA的表达增加有关.[结论]本试验在基因水平探讨人骨肉瘤细胞MTX化疗耐药机制, DHFR、GST-π基因表达的增加及RFC基因表达的降低参与了人骨肉瘤细胞的MTX耐药,为临床探索骨肉瘤患者的MTX耐药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临床筛选MTX化疗不敏感患者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血液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的水平。[方法]118例AIS患儿,125例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根据侧弯方向分为S型侧弯组(双向侧弯)、C型侧弯组(单向侧弯),再根据侧弯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0°~20°)、中度(20°~40°)、重度(40°)。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GH、IGF-1、IGFBP-3、E2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型和C型侧弯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血清GH、E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型侧弯的血清E2水平较S型侧弯显著增高(P0.05)。IGF-1、IGFBP-3与Cobb's角Pearson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C型侧弯的中、重度组血清GH水平较轻度组显著降低(P0.05)。C型侧弯的重度组血清E2水平较轻、中度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IGF-1、IGFBP-3水平在患儿中表达低于正常者,提示可能是AIS发病因素之一。S型侧弯和C型侧弯骨代谢存在差异。GH、E2与AIS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比较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透明质酸(H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并收集2008年1月~2018年9月公开发表于Embase、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关于关节腔内注射PRP与H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章,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及文献质量评分标准收集数据,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总计2 114例接受关节腔药物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膝,其中PRP组1 079例,HA组1 035例。治疗后12个月时,PRP组WOMAC评分低于HA组[MD=-10.30, 95%CI (-14.27~-6.34),P0.01];PRP组IKDC评分高于HA组[MD=7.56, 95%CI (3.61~11.68),P0.01];PRP组Lequesne指数评分低于HA组[MD=-3.63, 95%CI (-7.16,~-0.11),P=0.04];而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PRP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在远期疗效PRP较HA具有更好的优势,可以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与单纯介入手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动脉硬化闭塞症(TS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42肢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介入-骨搬移组22例,应用介入治疗解决近端血管阻塞问题后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治疗;单纯介入组20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SF36)评价临床效果,测量第1足趾皮温、并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虽然入院时、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第1足趾皮温和SF36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12个月时,介入-骨搬移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第1足趾皮温显著高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SF36评分和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健康状况(GH)亚评分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CTA显示介入-骨搬移组于术后3个月可见明显侧枝血管网形成,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结论]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可以重建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远端肢体侧枝循环,远期疗效优于单纯介入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TGF—β1基因修饰诱导脂肪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选择对软骨细胞ECM合成具有促进作用的TGF-β1转染脂肪干细胞(ADSCs),观察转染后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和对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的两种重要组分:Ⅱ型胶原(type Ⅱ collage,ColⅡ)和aggrecan的合成,为构建新型的组织工程软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TGF-β1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及阳性细胞克隆株的筛选;RT-PCR检测TGF-β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iN)、ColⅡ、Aggrecan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TGF-β1.[结果]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TGF-β1稳定转染组)的TGF-β1、FN、Col Ⅱ、Aggrecan的表达较空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1);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TGF-β1稳定转染组)TGF-β1蛋白的表达较空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成功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以脂质体介导法将TGF-β1目的基因成功转染ADSCs,转染后成软骨分化的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增多,表明转染TGF-β1基因可以促使AD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从而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与髁间窝狭窄、髁间窝形状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MRI图像轴位序列上髁间窝形状,分为A、U、W三型。测量髁间窝宽度和股骨髁宽度,计算髁间窝宽度指数(NWI)。依据K-L评分,把OA患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两组,分别与健康组对比,确定OA与髁间窝形状、NWI之间的关系。依据ROC曲线得出NWI界值,确定髁间窝狭窄的指标,明确髁间窝狭窄与髁间窝形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重度OA组A型明显比健康组和轻度OA组多。健康、轻度OA、中重度OA组MRI图像轴位NWI分别为(0.272±0.018)、(0.268±0.015)、(0.259±0.018),中重度OA组NWI明显比其他两组小(P0.05),NWI与是否患中重度OA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轴位NWI0.268可以作为髁间窝狭窄的依据。A型髁间窝易发生狭窄(P0.01)。[结论]中重度OA患者存在明显的髁间窝狭窄,其形状以A型多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18-1024
[目的]通过非接触式共培养探索兔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与兔髓核细胞(NPCs)的间接生物学效应。[方法]将第3代兔来源NPMSCs与NPCs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分设三组:NPCs/NP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MS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Cs共培养组。分别在共培养3、5、7 d后,比较两种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共培养7 d后NPMSCs与NPCs的Col IIα1、AGG基因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PMSCs中Col II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共培养第5 d和第7 d,共培养组NPCs的细胞数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P0.05),在第7d,共培养组NPMSCs的细胞数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在共培养3、5、7 d后,共培养组上清液TGF-β1、IGF的含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P0.05);在培养7 d后,共培养组NPMSCs中Col II免疫荧光强度高于自身对照组,NPCs与NPMSCs的Col IIα1、AGG基因的表达较自身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NPMSCs与NPCs非接触共培养可以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增殖、基质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43-2247
[目的]比较研究微创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高能量胫骨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69例AO 41-C2型胫骨上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MIPO组(37例)和ORIF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伤后至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结果]MIPO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ORIF组(t=2.287,P=0.027),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ORIF组(t=2.820,P=0.007);术后4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其中MIPO组1例(2.70%),ORIF组3例(9.38%),均发生在Tscherne3级软组织损伤病例,切口皮缘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8,P=0.115)。MIPO组2例(5.41%)发生内翻畸形愈合,ORIF组1例(3.13%),均无需矫形手术,两组畸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P=0.579)。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6,P=0.201)。[结论]MIPO和ORIF治疗AO 41-C2型胫骨上段骨折均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但MIPO对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用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高能量骨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65-1769
[目的]对比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导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发病特征、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差异,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2016年5月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首诊入院患者共40例,记录临床特点、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和影像特征。[结果]按β2-MG检测和影像检查最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致椎体并病理性骨折患者20例(骨髓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致病理性骨折患者20例(骨质疏松组)。骨髓瘤组男性多女性,而骨质疏松组女性多于男性,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组年龄明显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微球蛋白含量骨髓瘤组为(3.76±0.80) mg/L,骨质疏松组为(1.45±0.70) 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可见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无椎体及椎旁占位性改变。骨质疏松组20例仅表现为单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征象。骨髓瘤组20例中,13例病椎横截面可见虫蚀样、穿凿性骨质缺损,部分有局灶性死骨形成及钙化。血清β2-MG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8 mg/L(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5.0%)。[结论]血清β2-MG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出现β2-MG异常增高者,需要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98-1702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软组织创面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并探讨该技术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8只免制备背部两处深层软组织缺损创面模型,分别给予间断VSD负压吸引和纱布覆盖,2 d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分析两组创面床内血流绝对峰值强度(API)、血流增强时间(TTP)、血流增强相对速度(ES)和以曲线下面积表示(AUC)的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 d后,VSD组血流绝对峰值增大(P0.05),而纱布组减小(P0.05),VSD组的血流绝对峰值强度显著高于无菌纱布组[(13.43±1.53) dB vs (3.55±0.70) dB,P0.05]。VSD组血流达峰时间(TT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635),而纱布组2 d后TTP显著延长(P0.05),VSD组的TTP显著短于纱布组[(4.20±0.64) s vs (5.34±0.53) s,P0.05]。2 d后VSD组ES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而纱布组ES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VSD组与纱布组比较,VSD组ES明显大于纱布组[(3.27±0.60) m/s vs (0.67±0.14),P0.05]。2 d后VSD组血流灌注量(AUC)增加(P0.05),而纱布组AUC减小(P0.05),VSD组的AUC明显高于无菌纱布组[(247.56±53.75) dB×s vs (64.18±7.91) dB×s,P0.05]。[方论]通过超声造影的定量分析,证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创面深层软组织的血液灌注,这可能是该技术修复创面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改良式导弓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例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牙合)患者,均采用改良式导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A)增加(0.35±1.12)°,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B)减少(2.53±0.91)°,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增加(2.88±2.24)°,上乳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UI-SN)增加(0.66±1.16)°,下乳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 LI-MP)减少(2.89±2.13)°,前牙反(牙合)全部解除;面凸角增加(3.32±2.14)°,全面凸角减少(3.46±2.63)°,患者侧貌由Ⅲ类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结论 改良式导弓矫治器可以有效解除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牙合),协调上下颌骨前后向的位置关系,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