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仁举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2019,21(4):319-320,F0003
创伤登记及创伤数据库的建立和运用是质量改进过程的基石。高质量的数据始于创伤登记员高质量的数据录入,创伤登记员的资质、全职、工作量、参与创伤小组工作等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中国创伤数据库建设才刚起步,应坚持在广大创伤工作者中推广普及创伤登记及创伤数据库建设,并用于创伤预防、创伤救治、创伤康复和创伤预后等研究,以促进中国创伤中心建设及创伤救治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创伤引起的多发伤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救治难度大但目前创伤救治的医疗模式仍然存在不足,创伤患者的救治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AI)是基于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基础算法的智能技术,现已应用于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其高效精准的计算机视觉、规划决策以及大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方向既提高了创伤患者救治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临床医师的工作负荷,弥补了传统创伤救治模式的不足。笔者对AI在创伤急诊分诊、诊断、治疗及战创伤预防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止血材料对于战场和灾难环境中大量失血创伤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针对受伤部位和受伤严重程度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止血材料来紧急止血。目前对于体表伤口、四肢及交界处出血,急救止血材料已得到很好的应用,而针对胸腹腔及腔内脏器等出血创口较深且不可压迫性出血情况,在急救早期处理中仍无理想的止血材料。笔者就现有止血材料的分类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维码(quick response,QR)在创伤数据录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名护理人员前瞻性对2016年1月—2018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患者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院前信息、急诊科、放射科/实验室检查、手术/ICU处置、咨询、出院信息、财务)分别进行手动录入(手动录入组,n=15)和二维扫码录入(扫码录入组,n=15),对比两组的录入时间、准确性以及系统可用性量表(SUS)评分。结果15例患者创伤数据:扫码录入组录入用时间(53.7±1.4)min显著少于手动录入组(75.0±1.8)min;25例患者创伤数据:录入时间,扫码录入组vs.手动录入组:(83.7±1.7)min vs.(106.4±10.7)min;30例患者创伤数据:录入时间,扫码录入组vs.手动录入组:(98.5±2.8)min vs.(128.1±2.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录入和扫码录入的准确率随录入人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两组录入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码录入组SUS评分(78.4±9.1)分,显著高于手动录入组(61.5±8.3)分(P=0.002<0.05)。结论通过二维码扫描可以完成创伤数据录入工作,并能提高创伤数据录入效率,且更容易被工作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规范创伤救治模式对严重创伤救治质量的促进作用. 方法 以2006年1月1日本院建立创伤中心为界,将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立后2006 - 2008年)和对照组(创伤中心建立前2001-2005年),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66例,对照组26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NISS值分别为(20.59±4.63)分和(20.57±5.38)分(P>0.05);研究组急诊处理时间为(0.33±0.03)h,对照组为(0.57±0.35)h (P <0.01);研究组住院时间为(27.64±29.01)d,对照组为(30.84±32.87) d(P >0.05);研究组ICU治疗时间为(2.98±5.77)d,较对照组为(2.65±7.00) d(P >0.05);研究组治愈率为87.9%,对照组为76.5%(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9.1%,对照组为20.8% (P <0.05). 结论 规范的创伤救治显著地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是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创伤救治工作中存在专科救治能力欠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院前救治能力不足。为此,笔者以郑州中心医院创伤中心为核心救治单位,从空间上构建“1小时创伤急救圈”,并结合所取得的初步成就,以此为模式开展创伤救治工作。笔者从建立郑州市“1小时创伤...  相似文献   

7.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战伤和创伤救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未来战创伤救治的研究方向、目标和重点.方法 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 欧美军事强国提出了"医疗与士兵"同在的理念,尤为重视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快速救治新技术与急救器材的研究,将医疗救援尽量前伸,加强建立无缝隙的医疗救援体系.重视严重战伤院内并发症发生机制与防治、高新武器致伤特点与机制、颅脑伤、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等研究.我军分别在战创伤急救、损伤控制外科、休克复苏、并发症防治以及组织再生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提升我军现代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论 我军未来在战创伤领域应以适应现代战争和执行多种非军事行动条件下卫勤保障需求为立足点,以显著降低战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全面提升军人健康为目标,大力加强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的快速救治能力,以及三军联合作战条件下战伤救治组织、救治技术和战创伤救治的转化医学研究,不断提升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脏大血管创伤无论在战时或和平时期均不少见,近年来,各项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急诊诊断率,为抢救治疗赢得时间。本文就此类创伤目前主要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精准详实的记录颌面外科创伤患者伤情及临床救治工作,并能导入军卫1号的颌面外科数据库。方法采用PowerBuilder编程,创建基于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8的数据库系统,开发端口导入"军卫1号"数据库系统信息。结果完成了颌面外科创伤数据库主要模块的编制,具备多个评分系统,能够导入多媒体资料,在安装了"军卫1号"的单机上运行测试,能顺利导入多项患者信息。结论该系统与以往的颌面外科数据库系统相比,更偏重于记录贯穿于患者入院诊治的全过程信息,能与医院信息系统相整合,更解决了多媒体资料数据的管理这一临床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构建以分级救治为主体的创伤中心,并制定了相应的能力建设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创伤中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创伤救治的核心理念、多学科创伤团队建设、灾难医学救援队(DMAT)建设及创伤学术与科研组织.我国创伤中心及创伤救治体系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笔者对美国创伤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进行介绍,为我国创...  相似文献   

11.
军队医院战创伤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1399-1401
今年“5&#183;12”汶川大地震的紧急救援工作,是建国以来我军最大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之一,也是对我军卫生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又一次全面检验。军队医院在这次行动中较好地完成了快速拉动、卫勤保障、创伤救治等工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指挥体系、信息联络、施救手段、伤员运送等,特别是面对复合伤、多发伤这些复杂伤情时,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系统的救治,以取得最佳的救治效果等。这些现实问题都对创伤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以美国为例,每年因创伤致残者约300万,致死者逾10万,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在1~37岁的人中,创伤是致死的首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创伤的日益增多,人们对创伤的研究也更为广泛和深入。当前,创伤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即创伤学(Traumatology)。创伤学既包括创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也包括创伤的基础理论.如创伤感染和免疫、创伤生化、创伤病理等。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院位置及医疗特殊性,我们在1984年8月至1994年12月十余年间,先后对46例创伤伤员进行空运救护,除1例死亡外,45例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45例,女1例,年龄18-42岁。受伤现场离我院最近距离60km,最远距离865km。飞行高度1000—2000m。空中飞行时间45-240min,平均88mln。2.伤员分类:主要按部位分为6类:①头颈部伤11例,其中合并昏迷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呼吸困难3例,应激性胃溃疡2例;②胸部伤7例,其中合并气胸3例,呼吸困难2例;③腹部伤6例,其中合并休克2例,空腔脏器伤3例,肝破裂1例,…  相似文献   

14.
创伤后瘦素及其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创伤后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h-R)的变化,初步探讨二者在创伤恢复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7月-2008年3月收治的52位创伤患者依据AIS-ISS评分分为3组:①轻伤组(ISS〈16或AIS≤2,n=21);②重伤组(16≤ISS〈25或AIS=3,n=17);③严重伤组(Iss≥25或AIS〉3,n=14)。以1个月来无感染病史的7位健康人作为对照。采集患者人院第1天(D1)、第3天(D2)、第6天(ID3)以及对照组成员(D0)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瘦素及ob-R水平。结果严重伤组SIRS、MODS、脓毒症发生率均高于重伤组及轻伤组(P〈0.05)。随创伤程度的加重,各时相点瘦素与ob-R水平也随之增高。D1时,重伤组、轻伤组、对照组间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3组均显著低于严重伤组(P〈0.05)。D2时,重伤组和轻伤组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3组均显著低于严重伤组(P〈0.05)。D3时各组间比较结果与D1相同。ob-R水平D1、D2、D3时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后瘦素及ob-R水平均随创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测定创伤后瘦素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创伤程度及预后。与瘦素相比,ob-R的变化持续时间更长,对损伤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胸腹部创伤是突发事故与自然灾害的重要伤型,死亡率和伤残率高,是世界创伤医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传统诊疗技术存在定位精度不足和漏诊;开放性手术二次创伤大、并发症多等问题。腔镜手术以其快速、精准、微创的优势,已逐渐介入到胸腹部创伤的诊治中,符合创伤快速诊断、早期损伤控制和精准治疗的要求,是胸腹部创伤救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33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龄14~56岁,平均32岁。左17例,右16例。平均术前时间12个月。采用内、外侧双切口行关节囊切除及关节清理术,松解术前关节间隙变小及术后不稳定患者加用外固定架,外固定架于8周后去除。术后3d开始功能锻炼。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术前术后采用Mayo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肘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1°提高至术后的90°(P〈0.05),Mayo评分由术前平均54.24分增至术后84.24分(P〈0.05)。术前时间12个月以上及12个月以下者肘关节活动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术前细致评估,采用双侧切口行关节囊切除、关节清理,合理使用外固定架,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创伤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现代社会中,创伤问题十分突出,数量不断增多,伤情多很严重,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一半以上死于并发症。因此,如能在基础理论方面深化对创伤后继发损伤发病机制的认识,就可能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可预防和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心脏大血管创伤无论在战时或和平时期均不少见,近年来,各项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急诊诊断率,为抢救治疗赢得时间.本文就此类创伤目前主要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海水环境创伤弧菌感染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晶  申洪  陈清 《中华创伤杂志》2007,23(11):874-878
目的观察总结海水环境中感染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后局部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学特点,为临床Vv感染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128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32只,分别为海水Vv菌液浸泡组(A组)、等渗盐水Vv菌液浸泡组(B组)、单纯无菌海水浸泡组(c组)以及单纯无菌致伤组(D组)。每组又随机分成0,6,12,24h4个不同时间组,每组8只。D组小鼠仅无菌致伤,A、B、C组小鼠在无菌致伤后按分组设计均浸泡于相应液体中45~60min。于不同时段对各组局部肌组织及主要脏器组织进行取材、制片、HE染色和观察;采鼠尾血进行Vv的分离培养。结果A组创伤组织的损伤最为严重:0h时,可见肌纤维变性、溶解和断裂,但炎症反应不明显;12h时肌组织溶解坏死更加明显,肌间隙增宽,渗出及出血明显,并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4h时,肌组织大片溶解坏死,微脓肿形成。总体来讲,Vv感染的A、B两组要比未感染的c、D两组病变严重,而组织修复过程也要缓慢。海水菌液浸泡组脱离浸泡后24h时仍无好转趋势,并且该组部分小鼠Vv血培养结果为阳性。Vv血培养阳性的小鼠其主要脏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以肺和肾脏的广泛出血性损伤为主。结论在海水环境中Vv经由皮肤伤口侵入后,其伤口往往表现为感染早、发展快且病变严重的特点。感染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组织大片的溶解坏死和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伴有脓腔形成;Vv可经伤口人血,引发败血症,并导致小鼠肺、肾等多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