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塞米松控制平阳霉素发热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地塞米松控制平阳霉素发热反应的临床观察寿柏泉1杨震1寿卫东2孟昭业1南福清3郑葆春1周楠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1(210002)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徐州市97医院口腔科3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是一种广谱抗癌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用丙酮、二氰二胺和取代苯胺三组分法合成了9个新的1-取代苯基三嗪类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抗癌活性,3,4,7有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作用,人鼻咽癌KB细胞可被2,5,7抑制。  相似文献   

3.
用丙酮、二氰二胺和取代苯胺三组分法合成了9个新的1-取代苯基三嗪类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抗癌活性,3,4,7有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作用,人鼻咽癌KB细胞可被2,5,7抑制。  相似文献   

4.
苯甲醛类衍生物的抗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苯甲醛类衍生物的抗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就制备的半合成品和全合成品β-环糊精苯甲醛(β-CyclodextrinBenzaldehyde简称β-CDBA2和β-CDBA1)。口制剂抗癌药效学进行探讨。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X2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半合成品,即以植物无花果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β-CDBA2有明显抗癌活性。对小鼠宫颈癌(U14)抑瘤率为37%。最适剂量为每次21.9mg·kg-1(灌胃);对(S-180)肉瘤腹水型和(EAC)艾氏腹水癌表现有较小抑瘤作用。而全合成品即以化学试剂苯甲醛为原料合成的β-CDBA1无抗癌活性。结论半合成品无毒性,且有抗癌活性,该抗癌作用可能与半合成品的天然无花果植物原料中含有苯甲醛类小分子芳香化合物等抗癌活性物质有关。天然苯甲醛类衍生物是较好的抗癌辅助药。)  相似文献   

5.
哮喘病人红细胞C3b受体活性和血清sIL┐2R水平测定杨向荣1陈作元2杨晓东3姜林芳4申黎艳1王晓飞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因子疾病,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但与红细胞C3b受体免疫活性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关系报道较...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系列新的萘并呋喃、萘并呋喃及其衍生物的 ̄13C核磁共振谱的化学位移、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和消光系数、最大荧光波长和量子产率,以及农用杀菌活性。化合物2,3-二甲基-5-羟基-呋喃并[3,2-b]茶(I-1)、2,7-二乙酸基-1,8-二乙酞基萘(III-3)、4-甲基-7-羟基萘并[1,2-b]吡喃-2-酮(II-1)和3-氢-4,8,9-三甲基呋喃并[2',3':5,6]萘并[1,2-b]吡喃-7-酮(II-3)对炭疽病有很好的离体抑制活性,I-1和III-3对该病还具有很强的活体防效。  相似文献   

7.
实验证实3H-1,2二氢-1-吡咯里嗪酮(A)及5-(4-氯苯甲酰基)3H-1,2-二氢-1-吡咯里嗪酮(B)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A的12个Mannich碱衍生物C(1-12)及B的缩氨脲D1和肟D2,这14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实验证明,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抗炎镇痛活性,其中化合物C1、C2、C3、C9活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顺式调控元件的搜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搜寻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ratglutathioneS-trans-feraseP1,rGSTP1)上游3.0kb区域内顺式调控元件。方法采用高灵敏度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以外切酶Ⅲ(ExoⅢ)、S1核酸酶对上述3.0kb片段进行删切后造成缺失,将所获得的一系列缺失质粒分别转染HeLa细胞,测定转染细胞裂解液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当删切从-2.9kb进展至-2.3kb时,荧光素酶活性降低67%(P<0.05),-2.5kb~-2.2kb区域能以不依赖于位置、方向性的方式增强基因表达强度,从-1.8kb缺失到-1.3kb时,荧光素酶活性升高4倍(P<0.05)。结论rGSTP1基因上游在-2.5kb~-2.2kb及-1.8kb~-1.3kb区域内分别存在增强子元件和负调控序列。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3所高校学生使用精神活性药物情况调查臧东莲1崔华青2李永春3赵文娟1王蕾1刘占涛1本文以青岛市3所高校部分学生为对象,调查大学生对精神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旨在为开展防止药物滥用工作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1997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与子宫肌瘤的关系,用^3H-E2作底物,以^3H-E2氧化为^3H-E1的量表示17β-HSD的活性,经薄层层析后分别测定^3H-0E2,^3H-E1的每分记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期肌瘤组织E2含量低于正常肌层,而分泌期高于子宫肌层,但差别无显著性;分泌期子宫肌瘤E2转换率最低,提示此时17β-HSD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1.
简易革兰氏染色法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染色方法更简便、快速,我们采用了革兰染色3步法,效果和四步法一样,现将革兰染色3步法与质量控制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结晶紫染色液:(1)甲液:结晶紫2g,95%乙醇20ml。(2)乙液:草酸铵0.8g,蒸馏水80ml。甲乙2...  相似文献   

12.
实验证实3H-1,2-二氢-1-吡咯里嗪酮(A)及5-(4-氯苯甲酰基)3H-1,2-二氢-1-吡咯里嗪酮(B)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A的12个Mannich碱衍生物C1-12及B的缩氨脲D1和肟D2,这14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实验证明,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抗炎镇痛活性,其中化合物C1,C2,C8,C9活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高效能细胞因子激活的骨髓(ABM),我们采用CD3单克隆抗体、干扰素α(IFNα)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骨髓,比较不同诱导方式产生的ABM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以及造血重建能力。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细胞培养箱(美国Heraeus...  相似文献   

14.
大花哥纳香根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立宏  金向群 《河北医学》2000,6(5):398-400
目的:从番荔枝科植物大花哥纳香根中寻找抗癌活性成分。方法:大花哥纳香根的乙醇提取物经柱层析分得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UV、NMR、MS)及旋光分析,并与文献中波谱数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与结论:所分得化合物结构分别为pinocembrin(1),naringenin(2),β-谷甾醇(3);胡萝卡甙(4)。其中,(-)pinocembrin(1)为大花哥纳香根的主要成分且为抗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作者改进了鞘糖脂糖基转移酶的检测方法,用SephadexG-50Fine成功地分离了酶反应的同位素标记产物与底物。从而缩短了酶活性的测定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并减少了同位素的污染机会。在此基础上系统检测了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大鼠及正常大鼠各脏器(肝、脾、肾、心、脑、肺、胃)GD3合成酶(CMP-NeuAc:GM3唾液酸转移酶;ST2)及目前报道的其他4种鞘糖脂唾液酸转移酶(ST1、3、4、5)的活性,企图从中选择一种ST2含量高、活性高的组织作为酶分离纯化的材料。结果表明,ST2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大鼠肝癌组织中特异性升高,从而提示此组织可用作ST2分离纯化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129例正常妊娠不同孕期羊水和7例畸胎羊水γ-谷氨酰转肽酶(γ-GT,EC2.3.2.1)活性。正常羊水γ-GT在孕14~15周时活性最高,平均为668,1u/L随孕周增加其活性逐渐降低。在孕22周时,羊水γ-GT活性仅为14周时的14.4%。7例畸胎羊水中,无脑儿(2例)、脑积水(2例)和胸腔积液(1例)畸胎羊水γ-GT活性明显降低,且在正常羊水相应孕周组均值±2s范围以下。死胎羊水γ-GT活性不降低,其中1例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7.
44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其中41例为首次治疗,3例为复发后治疗,36例作根治性手术,22例加放射治疗,21例作抗癌化疗1-7疗程,22例治疗已满5-17年,5年生率81.2%,其中1例100%(23/23),Ⅱ期60%(3/5),Ⅲ,Ⅳ期均为零(0/2,0/2),2例保留健侧卵巢和子宫已结婚生育,本文对保留生育功能及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放疗,化疗及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快速石蜡制片经验介绍吴绮明(病理解剖教研室南昌330006)1材料和方法1.1取材要求:取材时,要求组织标本≤1.0cm3×1.0cm3×0.15cm3。1.2制片程序1)甲醛-乙醇混合液(40%甲醛95%乙醇=19)固定2~3min,70~8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纯失血和失血/复苏后血浆IL-1活性及腹腔MΦ释放IL-1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LAF法检测IL-1活性,并以ST表示。结果:单纯失血后2-3h及6-10h血浆IL-1活性明显同,腔MΦ和IL-1能力于失血后1-2h显著增强,4h后显著降低,6h后又显著升高瀚等直至失血后10h。失血/复苏大鼠腔MΦ和IL-1的能力及血浆IL-1活性于失血后1h及2h开始显著增强,并持续至失血后10h,  相似文献   

20.
中药“抗癌灵”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内体外试验观察了中药“抗癌灵”对具有侵袭力的小鼠低分化肝癌的杀伤及抑制作用。抗癌灵2号及抗癌灵3号浓度达到0.2g/ml时,在体外对瘤细胞的杀伤率均达100%;它们对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3.4%和35.8%,后者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抗癌灵3号对肝,心,肾,均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