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男性精液参数与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相关性,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精子形态对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82个受精率100%的IVF-ET周期。以Diff-Quickstain方法染色,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WHO精子形态学标准评估精子形态,精子正常形态率≥14%为正常组,〈14%者为异常组。观察精液处理前后精子参数变化,比较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年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精液各参数的情况。比较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正常形态率与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①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82例精液密度明显降低,活动力明显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精液处理前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11例(13.41%),异常组71例(86.59%);处理后正常组34例(41.46%),异常组48例(58.53%)。异常组精液处理后正常精子形态的比例提高,中位数(P25,P75)分别为8.15%(6.38%,10.50%)vs.12.41%(9.98%,18.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精液处理前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密度和活动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妊娠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的卵裂率高于异常组(P〈0.05)。⑤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除男女双方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各精液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子形态对妊娠结局无预测,密度梯度离心法能提高正常精子形态百分数,需根据精液处理后的结果选择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VF-ET完全体外受精失败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2 429个周期。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夫妇之间受孕史、精子正常形态率、精液量、精液浓度、精液活力、男方生育史、女方年龄、女方原发/继发不孕、是否有输卵管性因素、不孕年限、获卵数、月经第3日的FSH、T、PRL、LH、E2、hCG注射前LH、E2、P对完全受精失败发生的影响。结果:IVF完全不受精发生率为5.7%。完全受精失败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11.1±5.8%)、a+b级百分比(47.4±10.5%)显著低于受精组(13.4±5.3%、50.1±8.6%)(P<0.05);完全受精失败组的女方原发不孕构成比(69.1%)、男方原发不孕构成比(74.8%)、无管性因素构成比(30.2%)、夫妇间无受孕史构成比(79.1%)显著高于受精组(36.3%、41.7%、13.6%、44.3%)(P<0.05)。此外,畸精组的完全不受精发生率(15.0%)显著高于精子形态正常组(5.2%)。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精子正常形态率、精液浓度、夫妇间受孕史、不孕年限与完全受精失败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对治疗周期中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液浓度、活力偏低、男方原发不育、女方原发不孕、无输卵管性因素、不孕年限长、夫妇之间无孕史的患者应纳入受精失败的高危人群,考虑行部分ICSI,以保障受精,对防止完全不受精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精子核成熟度与精液参数关系。方法:49例精液标本,其中生育组15例,不育组34例。应用精子质量自动检测系统(CASA)进行精子密度、活力分析,伊红染色进行活率分析,联苯胺染色评价精液白细胞,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分析精子形态,用苯胺蓝染色评价精子核成熟度。结果:不育组苯胺蓝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生育组(P<0.05)。形态异常精子组中头部异常、颈部异常、尾部异常、无定型、其它畸形精子组苯胺蓝染色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形态正常精子组(P<0.05)。苯胺蓝染色阳性精子率与形态正常精子率、活力、活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苯胺蓝染色阳性精子率与精子密度、精液白细胞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子核成熟度异常可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精子核成熟度是评价男性生育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液中处理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PMSC)与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26对不孕夫妇共563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TPMSC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浓度、活力、PTMSC的相关性,按照TPMSC不同分成3个区间组:10×106组(A组)、(10~19)×106组(B组)、≥20×106组(C组),比较这3组的前向运动精子(PMS)回收率和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TPMSC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浓度、活力、PTMSC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不同TPMSC数量组处理后PMS回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82%、17.59%、16.35%,A组周期妊娠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MSC是反映精液质量的重要综合参数,是夫精人工授精选择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08-2005-05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对261例患者进行275个周期治疗(IVF-ET181周期,ICSI94周期),比较两组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ICSI平均每周期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63个、6.69个、6.70个、2.27个和44.68%,而IVF-ET组分别为9.34个、7.07个、7.35个、2.21个和36.46%,两组各项结果相似,但ICSI组流产率(21.43%)明显高于IVF-ET组(13.64%).结论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IVF-ET治疗主要由女方不孕因素引起不孕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液分析区域性外部质量控制实践中参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制作2个水平的精子浓度、活动率和正常形态率的质控品发放给参评实验室进行外部质量控制测试,分析质控结果。评价指标为均值和实验室间变异系数(CV)。结果: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NR)CV分别为34.09%、24.96%和62.01%;各实验室精子浓度、PR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部质控结果CV较大,尤其正常形态精子的检测结果,提示技术人员亟需进行规范培训,开展标准化精液分析质量控制活动,提高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空调使用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空调使用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1998年12月至2000年2月调查了空调拥有10%以上的四个省市(上海、河南、浙江、河北,共计304例),在妇幼保健中心婚前体检的正常男性志愿者(年龄在22~30岁)精液质量,并分析使用空调对精液质量的影响。结果:在304例对象中,家中有空调者为90例,没有空调者为214例,空调拥有率为29.6%。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精液量、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精子率在有空调组和无空调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家中有空调者精液量、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精子率较低。结论:使用空调对精液质量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子-透明质结合试验(hyaluronan binding assay,HBA)与精子常规参数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相关性,探寻精子质量评估和授精方式选择的新指标。方法:对进入IVF-ET周期的136例患者进行HBA检测,并按HBA结合率将患者分为HBA结合率≥65%组(A组)与HBA结合率65%组(B组),统计分析HBA与精液常规参数、体外受精率、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相比,精子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前者的前向运动(PR)精子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受精率和正常受精率均高于B组(P0.01),而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活产婴儿出生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A反映精子活动力,对体外受精率具有指示作用,对于临床选择体外辅助授精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受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受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卵子赠送IVF-ET的患者共21周期的临床资料。赠卵组(20例)均采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行IVF-ET。受卵组(21例)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准备子宫内膜。赠卵者所赠卵子与受卵者丈夫精液行IVF-ET。选择同期常规IVF-ET患者55例做对照。结果:赠卵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7.3%,15.79%)明显低于受卵组(34.9%,52.38%)和同期IVF-ET组(21.19%,34.55%),P<0.05。结论:受卵IVF-ET是治疗卵巢功能不良和遗传原因不能生育健康后代妇女的有效方法;激素替代周期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控制性超排卵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MAR)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2例第1次行IVF治疗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MAR检测结果将IVF周期分成4个区间组:<10%,10%~30%,30%~50%,>50%,分析各组间受精率、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540个IVF移植周期中共获得279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51.7%。MAR>50%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受精失败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AR检测结果在预测IVF受精结局中有一定的价值,但与IVF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无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