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一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4^+CD25^+细胞百分含量和CD4^+和CD8^+淋巴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水平。结果CD4^+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在HCV感染组轻度升高,而在HIV感染组及HCVIHIV合并感染组CD2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中国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5和CXCR3分子表达水平和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受到HIV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冰  崔丹  闫惠平  赵秀英 《北京医学》2010,32(3):190-193
目的探讨AIDS患者胃黏膜CD4^+T淋巴细胞的丢失、重建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5例AIDS患者胃黏膜组织冰冻切片和PBMC涂片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方法及免疫组化双重染色,观察CD4^+T淋巴细胞的HIV感染情况。结果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1~4年后,AIDS患者胃黏膜单个核细胞(MMC)中CD4^+T细胞计数仍然低于对照组[(37.44±18.00]%vs(50.35±3.41)%](P〈0.01);但PBMC中CD4^+T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2.70±10.66)%vs(51.00±6.60)%](P〉0.05)。②未治疗组与治疗〈1年组胃黏膜MMC中CD4^+T细胞HI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76±1.92)%vs(1.88±1.56)%](P〉0.05);治疗1~4年组则明显低于未治疗组[(0.54±0.49)%vs(2.76±1.92)%(P〈0.01);三组AIDS患者PBMC中CD4^+T细胞HIV感染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19.44±8.17)%vs(9.76±6.98)%vs(4.95±8.26)%](P〈0.05)。结论相对于外周血,AIDS患者胃黏膜免疫重建可能是不完全的。AIDS患者胃黏膜CD4^+T细胞HIV感染在胃黏膜CD4^+T细胞的丢失与重建延迟过程中可能并非发挥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梅毒合并H1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探讨梅毒对HIV感染者进行高效反转录抗病毒治疗(I-IAART)有效率的影响。方法:对41例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及HIV单独感染患者进行HAART,分析梅毒对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梅毒合并HIV感染,对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合并感染梅毒时,HIV感染者进行高效反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的有效率明显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结论:合并感染梅毒时,HIV感染者CD4^+T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而且使HIV病毒载量上升。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呼吸道疾病 1流行病学细菌性肺炎是HIV1相关病死率的一个常见原因。发病率大约为100/1 000HIV1感染人一年。发病率远高于非感染人群。对细菌性肺炎有相似危险因素的队列间作发病率的比较研究,HIV1感染者发生细菌性肺炎为HIV1血清学阴性人群的7-8倍。对某些个体,细菌性肺炎是HIV1疾病的一个症状。病人有一定量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仍可发生严重肺炎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及配体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蛆、HIV感染组、HCV/HI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B3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IP-10浓度。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血清IP-10水平均明显升高,以合并感染升高最为明显;HIV组及合并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1),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1);HCV感染组CD4^+和CD8^+T细胞表面CXCIB袁迭轻度升高。结论:趋化因子IP-10及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XCR3与丙型肝炎病毒/史滋病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健  张涛  钟涛  赵锦 《中国热带医学》2009,9(3):412-414
目的测定吸毒人群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评价HIV、TB感染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吸毒人群中9例HIV阳性者、5例患活动性结核病者、40例吸毒人群中健康者及40例正常人群,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分别检测CD3^+、CD3^+CD4^+.CD3^+CD8^+细胞百分率,计算CD3^+CD4^+/CD3^+CD8^+即Th细胞与Ts细胞的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IL-2、IFN-γ)/Th2(IL-4、IL-6)细胞因子浓度。结果HIV感染组、TB感染组及吸毒者健康组、正常人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4^+/CD3^+CD8^+即Th细胞与Ts细胞的比值及Th1(IL-2、IFN-1)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IV〈TB〈吸毒人员健康者〈正常人群(P〈0.05)。而Th2(IL-4、IL-6)细胞因子浓度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CD3^+CD4^+/CD3^+CD8^+即Th细胞与Ts细胞的比值及Th1(IL-2、IFN-γ)/Th2(IL-4、IL-6)细胞因子浓度的检测在评价HIV、TB感染者的免疫状况、进展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阮克琛  周昌静 《广西医学》2010,32(9):1059-1061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TP)感染的情况。方法从HIV/HBV、HIV/HCV、HIV/TP及HIV/HBV/HCV合并感染率、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分布与HIV-RNA载量的关系等方面对92例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2例HIV感染者中,单纯HIV感染率为44.57%,HIV/HBV为14.13%,HIV/HCV为32.61%,HIV/TP为3.26%,HIV/HBV/HCV为5.43%;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单纯HIV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100/mm338例,其HIV病毒载量≥104cp/ml,100~400/mm320例,其HIV病毒载量为103~106cp/ml;〉400/mm334例,其HIV病毒载量〈104 cp/ml者占61.76%。结论 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可能加速CD4+T细胞的破坏及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血浆HIV病毒载量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AIDS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迅速蔓延的趋势。HIV侵入人体后可在感染细胞内复制并将其遗传物质整和于寄生细胞内,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继而损害细胞免疫功能并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有关HIV/AIDS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此,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初步探讨了HIV/AIIKS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损伤特点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互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情况,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表达与HIV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和绝对计数法检测30例正常健康成人.15例AIDS患者和20例HIV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CD4^+琳巴细胞明显比正常人低,特别是AIDS患者CD4呻沐巴细胞数低于200个//mm^3,CD8^+淋巴细胞显著增高,CD4^+/CD8^+比值倒置。结论:用FCM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可作为评价AIDS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儿童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比值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2年-2006年对湖北省19例HIV/AIDS儿童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方案为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1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联合应用。治疗前(M0),治疗后第1-36个月(M1-36)定期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数量。结果 CD4+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在治疗后M3显著增加(P〈0.05),其中,CD4^+T细胞数绝对值在M12达到峰值,至M36均维持在较高水平,CD4/CD8比值在治疗后M9上升至峰值。结论 儿童HIV/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显著增加,有助于机体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HIV感染对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云南省肿瘤医院2006~2010年2例伴有HIV感染的乳腺癌住院病例,通过实体瘤化疗疗效评价法及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法,发现CD4+T细胞计数与HIV感染并发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以及化疗耐受呈正相关。提示HIV病毒及化疗药物对正常免疫细胞的不可逆的杀伤作用,化疗前后CD4+T细胞的计数水平是可提前评测化疗疗效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吸毒人群中HIV及结核杆菌感染者的CD4^+、CD8^+细胞进行监测,评价HIV和结核杆菌感染后的免疫学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吸毒人群中9例仅HIV阳性者、5例仅患活动性结核病者、40例吸毒人群中健康者及40例正常人群,分别检测CD3^+、CD3^+CD4^+、CD3^+CD8^+细胞百分率计算出CD3^+CD4^+/CD3^+CD8^+即Th细胞与Ts细胞的比值,分析各组免疫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HIV感染组、结核杆菌感染组及吸毒者健康组、正常人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4,F=63.13,F=92.51.F=107.29,P均〈0.05),CD3^+CD^+/CD3^+CD8^+细胞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IV〈TB〈吸毒人员健康者〈正常人群(P〈0.01)。结论CD3^+CD4^+/CD3^+CD8^+细胞比值的检测在评价HIV、结核杆菌感染者的免疫状况、进展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妊娠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后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HIV/AIDS孕产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其中具有孕期、产后(3个月内)连续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资料的有17例。结朵36例患者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743个/uL,中位数367个/uL。其中17例患者孕期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588个/uL,中位数313个/uL;产后(3个月内)CD4^+计数最小值139个/uL,最大值737个/uL,中位数391个/uL;孕期CD4^+/CD8^+比值最低0.13,最高0.89,中位数0.41,产后CD4^+/CD8^+比值最低0.17,最高1.2,中位数O.51。结论本组17名HIV/AIDS孕产妇孕期、产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为产后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月 《国外医学情报》2006,27(11):43-43
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总淋巴细胞计数能够成为一种可替代CD4+T淋巴细胞计数监测HIV感染并确定那些在资源贫乏国家的儿童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有效价廉的标记。  相似文献   

15.
9.1急性HIV感染推荐:①是否治疗急性HIV感染会导致长期病毒学、免疫学或临床好处不清楚,在这时治疗应被考虑为选择性(CⅢ);②对HIV血清转换已在前6月内发生的病人,治疗亦应考虑为选择性(CⅢ):③如果临床医师和病人选择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急性HIV感染,治疗应落实到抑制血浆HIVRNA水平低于可测出水平的目标(AⅢ);④对已开始治疗的急性HIV感染病人,像慢性HIV感染病人样,检测血浆HIVRNA水平和CD4+T细胞计数及毒性监护(AⅡ);⑤在有急性HIV感染者如果决定初始治疗,基线作耐药试验将最优化病毒应答,这一策略应予考虑(B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职业防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HIV/AIDS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及职业防护、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与同期467例正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对比。结果15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HIV/AID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正常人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医护人员无一例职业感染发生。结论HIV/AIDS不是手术禁忌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评估其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HIV/AIDS患者手术需根据CD4^+的绝对数来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手术较安全。医护人员做好职业防护,严格操作规程,是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  相似文献   

17.
邹美银  朱晓红  陆雪峰  文小平  吴丛霞  庄勋  曹力 《重庆医学》2021,50(15):2544-2547,2553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分期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就诊的HIV感染患者1188例(艾滋病期584例、无症状期604例)作为HIV感染组,另外选取2019年10-12月体检健康者5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受试者外周血HIV RNA,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K细胞计数判断HIV感染分期的价值.结果 HIV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艾滋病期HIV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及HIV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症状期患者(P<0.001);NK细胞计数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s=0.381、0.354,均P<0.001),与HIV RNA呈负相关(rs=-0.064,P=0.028);NK细胞计数判断HIV感染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95%CI(0.664,0.724),P<0.001],截断值为147个/微升,灵敏度为74.7%,特异度为57.8%.多因素分析发现,N K细胞计数判断H IV感染后进入艾滋病期的Exp(B)值为1.003[95%CI(1.002,1.004),P<0.001].结论 HIV感染患者NK细胞计数降低,且随疾病进展进一步下降,可作为HIV感染分期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HIV感染发病学的新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IDS的发病学目前仍在探索中,研究表明AIDS的发展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AIDS的进程.也就是免疫缺陷的进程,将决定于CD4^ T细胞的绝对数目减少的速率.而后者取决于病毒存在的数量和持续时间、CD4^ T细胞的死亡易感性以及CD4^ T细胞的补充速率等因素.AIDS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HIV对宿主免疫系统的不断破坏和宿主的免疫应答失去清除感染的HIV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IV感染不同阶段感染者与正常人免疫状态及淋巴细胞周期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人及HⅣ感染者CD4^+CD8^+、CD3+T淋巴细胞绝对数、CD4^+/CD8^+比值及淋巴细胞周期进行检测。结果HIV感染者CD44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进行性减少,CD8^+T淋巴细胞数在感染早期明显增加,在感染后期增加减弱;淋巴细胞周期在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正常范围内时受促进;当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范围时,淋巴细胞周期各期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结论HIV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周期随疾病进程发生异常变化,且淋巴细胞周期变化与CD8+^+淋巴细胞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提示细胞周期变化在CD8叮淋巴细胞数变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覃绍坚  梁皓峰  石燕 《广西医学》2009,31(7):1012-1013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剖宫产术椎管内麻醉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HIV感染足月妊娠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术前CD4^+、CD8^+细胞计数分别为(461.00±150.13)个/μl、(856.43±157.17)个/μl;术后为(429.86±213.29)个/μl、(683.57±297.35)个/μ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D4+/CD8+比值是0.79±0.22,术后0.4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可导致CD4^+、CD8^+细胞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