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治病与治人     
唐云 《癌症康复》2008,(2):24-33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治驼背”的笑话:一个驼背问医生,你能否把我的驼背治好啊?医生说,这个简单。驼背问,简单?怎么治啊?医生说,你趴在地上,我在你的驼背上猛踩几脚不就直了吗!  相似文献   

2.
问我是一名肠癌术后的患者,医生建议我要作化疗,我想服中药代替可以吗? 医生的建议,应是以权威指南作为依据的,其核心是不同分期治疗的目的和方案不同。当医生提出建议时,会考虑病情的需要和您的身体状况,因此如果您不想化疗,  相似文献   

3.
《抗癌》2014,(2):46-48
食用超级食物真的能预防癌症吗?癌症有没有特效的治愈方法?吃糖会使癌症更糟糕吗?很少有疾病能像癌症这么可怕,有不少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患上危及生命的癌症。更为糟糕的是,媒体中对于癌症病因、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一些误导信息铺天盖地;英国《每日快报》4月5日刊载的一篇文章将为你破解癌症认识方面的十大误区。  相似文献   

4.
杨锐 《癌症康复》2008,(3):33-35
医院的药物咨询窗口常会有患者向药师发问:“西力欣和达力新有什么不同?”“我发烧了,吃必理通好还是百服宁好?”“医生上次给我用的是瑞婷,这次为什么让我吃瑞宁得?”……无论在药店还是在药房,货架上林林总总的药品令人眼花缭乱,各种药品名称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临床医生和药师也常常为之困扰。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癌症康复者,在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我能永远不再复发吗?在癌症治疗的成功率迅速提高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加受到格外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点点 《癌症康复》2013,(1):40-42
如今报刊、影视说到医患矛盾的时候,常常引用一位名叫特鲁多的美国医生的话:“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特鲁多是谁?他为什么说这个?他说得对吗?在我看来,与其说特鲁多是个医生不如说他是个病人,因为他一生中,  相似文献   

7.
《癌症康复》2007,(1):20-21
“好好休息,别紧张.要放松。”“您哪儿不舒服.现在感觉好些吗?”“有事及时和我联系,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尽力治好您的病。”这些都是笔者在一次医患沟通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最令患者认同的医生最好的语言。同时患者还描述医生好的态度是:鼓励、安慰、同情和理解.对病人说话声音和蔼、轻声轻语,能认真听患者诉说,对病人的询问不反感,能耐心解说病情,和病人讨论治疗方案,工作认真负责.能向病人说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让病人得到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调查中.患者也列举了一些他们曾昕到过的医生的粗暴语言:“告诉你.你也不懂。”“病人出去。家属留下。”“没有什么好药,你的病治不好,你怎么才来看病。”“老问什么,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你别说那么多.我没时间听。“……同时患者还描述了他们认为医生最差的态度:冷淡、命令,用药而不作解释.对病人不耐烦、傲慢、生硬.不理睬病人提出的问题,让病人感到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华东 《抗癌之窗》2012,(2):40-44
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对肿瘤有许多疑问:肿瘤都是恶性的吗?肿瘤是怎样发生的?肿瘤会遗传吗?肿瘤会传染吗?常见的致癌因素有哪些?我们能预防肿瘤吗?诊断肿瘤有哪些方法呢?确诊肿瘤后我们又有哪些方法应对呢?我们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一一向大家阐述。  相似文献   

9.
癌症,21世纪的致命杀手,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我在行医过程中,总有人问我:“现在为什么癌症这么多?另外,我自己会得癌症吗?”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癌症和哪些因素有关,有些因素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是,许多因素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约束减少对我们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陆幼青先生的《生命的留言》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有病人问我:“李大夫,拒绝治疗对吗?是否太……”我也怀着极大的兴趣读了这本书,而我的出发点是:作为肿瘤科医生,很想听听患者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一没血能够验出是否患癌吗? 病人是否患癌,医生需结合病史、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最后做出诊断。实验室的检查主要是指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所谓肿瘤标志物是指一类能够反应肿瘤存在的物质,它在肿瘤患者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2.
王腾  华东 《抗癌之窗》2013,(3):30-31
脱发、恶心、呕吐,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字眼,似乎是化学治疗留给人们的最初印象,化疗真的那样可怕吗?化疗又能起什么作用呢?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化疗呢?首先我们从什么是化疗说起。  相似文献   

13.
杨锐 《癌症康复》2009,(1):21-24
肺癌因其与年俱增的高发病率,几乎成为各医院肿瘤病人中就诊人数最多的病种。不时地会有病人或家属满怀期望地向临床医生或药师询问吉非替尼(易瑞莎)的使用情况,甚至以为1片就高达500多元的药一定能“药到病除”,并且因为是“分子靶向药物”,就认为应该对人体其它细胞毫无影响,没有毒副作用……吉非替尼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药物?通过一些临床研究和使用的例证,我们可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更准确地认识它并了解它的真实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1.徘徊在死亡线上,生命成了未知数1992年的初冬,我经期有些不正常,妇科各项指标都正常;我无意中对医生说两个乳房形态有些不一一样,医生建议我去合同医院再做检查,我立即去了天坛医院,  相似文献   

15.
郭中宁 《抗癌之窗》2014,(12):18-21
查出了癌症,去医院看病、治病,看似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很复杂。"我被查出了癌症,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工作,一大堆事情都等着我去做。""如果转移了,是不是我就没救了?""现在媒体上都报道医生黑心,我该相信谁,万一治坏了怎么办?""听说癌症治不好能治死人,那我是该治呢还是放弃呢?"——面对同一种情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也会有不同的期望。绝大多数癌症病人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告知患了癌症。  相似文献   

16.
你僅我     
李群 《癌症康复》2020,(1):69-71
我是专科护士,一名造口治疗师,负责院内造口、伤口、失禁患者的护理会诊工作。一天,接近下班的时候,来了一位小伙子,文质彬彬的,有些着急,还有些支支吾吾的。他问:“您是李群老师吗?”我说:“是啊。”他说:“您要下班了吧?不好意思打扰您,您现在还能会诊吗?不远,就在楼上。麻烦您了。”我说:“要会诊?你的医生和护士长会给我打电话的,不用你来的。”  相似文献   

17.
建平 《癌症康复》2012,(2):87-88
每个人得知自己被诊断为癌症时都会感到震惊.所以当我被告知患癌时,同样感到吃惊和困惑.我既没有家族史,也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从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中会有这样的经历.真想问问医生:他能确定自己的诊断是正确的吗?他能确定那个片子上的名字是我的吗? 无论怎样地希望这个事情是另外一个样子,而事实上那个名字就是我的,我得了乳腺癌.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年幼的女儿和我的家人.他们会怎样面对我的癌症?然后,又想到了治疗的副作用.那时我所了解的全部只是可能会脱发.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我需要靶向治疗吗?这是许多乳腺癌的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乐天 《癌症康复》2013,(1):81-83
2004年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因肚子剧痛,三更半夜去医院看急诊,医生立即让我住院。第二天一早起身,方知道自己住的是外科病房。天哪!莫非肚子里长瘤子,需要动手术?我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相似文献   

20.
最好的“医生”似乎对疾病有第六感。他们能感受它的存在,知道它在那里。在任何知性过程中还不能对之定义、分类,并在用语言描述之前,就能感知它的严重性。病人对于医生的感觉也是相同的:能感到他的专注、机警和严阵以待;知道他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