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视神经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玫  韩悦  丁莹 《天津医药》2006,34(2):91-93
目的:探讨视神经原发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视神经肿瘤患者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视神经胶质瘤12例,影像图均表现为视神经梭形增粗,边缘光滑清楚。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有强化。MRI上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有强化。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影像图表现为视神经一致性增粗(2例)、梭形肿块(2例)、不规则偏心性肿块(4例),病灶边缘清楚但欠光滑。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2例伴钙化,有强化。MRI上T1WI呈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或略高(或低)信号,强化明显。经手术证实病变限于眶内者9例(术前CT显示为12例,MRI显示为9例);累及视神经管内段6例(术前CT显示为3例,MRI显示为6例),累及颅内5例(术前CT、MRI均显示为5例)。结论: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均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I较CT更利于显示肿瘤向视神经管内及颅内侵犯的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颅咽管瘤的CT、MRI表现的分析,评价CT和MRI对颅咽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分析,讨论该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28例颅咽管瘤患者中,位于鞍内4例,鞍上17例,同时累及鞍内、鞍上7例;28例患者中,22例肿瘤呈囊性,CT表现为鞍区类圆形低密度灶,灶周伴蛋壳样钙化,MRI有24例表现为长T1WI长T_2WI信号,2例短T1WI长T2WI信号;5例呈囊实性表现,CT平扫为类圆形混杂密度灶,MRI在T1WI表现为低等混杂信号,T_2WI表现为高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行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环状强化;1例患者肿瘤为实性,CT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MRI表现为等T_1WI长T_2WI,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在颅咽管瘤的诊断中具有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学特点,提高对PNET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为PNET的临床、CT和(或)MRI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34岁,平均18.8岁。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n=5)和MRI检查(n=3)。CT检查当中,平扫1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MR检查中,平扫1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结果胸壁软组织2例,肋骨1例,上颌窦1例,鼻腔1例,第四脑室1例,右侧额叶1例。发生在中枢的PNET共2例,CT表现为分界清楚的等或低密度肿块,MRI表现为团块状的等、稍长T1等、长T2信号,内部信号混杂,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区,伴有脑积水,肿块均有不均匀明显强化;发生在外周的PNET共5例,CT表现为范围较大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为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一高信号,肿块均有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分析,PNET的CT、MRI表现虽缺乏特征性,但是CT和MRI能提示为恶性肿瘤,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肿瘤侵犯范围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在制定手术计划、评判肿瘤转移和复发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鞍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并与手术证实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不同病变在生长部位、信号或密度上各有特点,大部分病例影像检查能做出正确定位、定性诊断,部分病例信号或密度相似,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结论 MRI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血管及血管病变方面优于CT,但CT在显示病变钙化及骨质破坏方面是MR1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鞍旁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搜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鞍旁皮样囊肿的病例资料,4例患者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加行核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例均位于鞍旁,CT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2例T1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1weighted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T1FLAIR)不均匀低信号,2例T1FLAIR为低信号内见斑片状高信号影,4例T2WI表现为高信号,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weighted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T2FLAIR)呈高低混杂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稍高信号,囊肿均无增强,2例MRS显示胆碱、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峰变化不明显,乳酸峰可见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鞍旁皮样囊肿有较典型的CT和MRI表现,但仍需与表皮样囊肿、畸胎瘤和胶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刘广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77-1979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X线、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灵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31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均行胸部正侧位X线和CT平扫,其中7例行增强CT扫描,21例行MRI平扫,其中3例增强扫描.分析纵隔型肺癌MRI、X线及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灵敏性.结果 31例患者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3例.纵隔型肺癌胸部X片的共同表现为纵隔明显增宽,气管受压移位变形;CT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外缘呈分叶、毛刺状,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MRI的影像学特征除了CT表现外则可较准确显示肿块侵及胸膜、胸壁和胸椎.X线临床诊断诊断灵敏度为88%,MRI为100%,CT为100%;MRI和CT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x2=12.251,P<0.05).结论 纵隔型肺癌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将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结合可增加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脑胶质瘤病(GC)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GC的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相邻多个脑叶广泛受累,占位效应相对较轻,无钙化、囊变和肿块形成为GC的共有特点.额、颞、顶叶受累14例(93.3%),胼胝体受累12例(80%),基底节和丘脑侵犯7例,脑干侵犯3例,小脑和脊髓各1例.CT表现为脑实质弥漫性低或等密度区;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液体衰减翻转回复序列为均匀高信号;边界均不清晰.CT显示的病变范围明显小于MRI.增强扫描11例(73.3%)无强化,2例(13.3%)轻微强化.结论 GC的病变范围及病理特征可在影像检查中得到较好反映,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8.
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脑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本组脑内多发病变2例,单发1例。CT表现:多发者表现为双侧额、顶叶皮层下深部白质区、双侧基底节区及丘脑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稍高密度结节或肿块,均明显强化;单发者右丘脑部明显肿胀,内见高低混杂密度影,呈多结节及肿块样强化,周围见明显水肿带。MRI表现:多发者表现为稍长T1、T2信号结节,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单发者T1/VI为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呈大小不等结节及肿块样强化。结论虽然脑原发性淋巴瘤术前影像诊断困难,但其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仔细分析其特点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程,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影像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侧性肿块,其中呈类圆形、椭圆形10例,呈不规则状、生姜状5例。肿瘤直径范围4~12 cm,平均6.4 cm,15例边缘均较清晰。信号或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6例。11例行MRI检查,T2WI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明显低信号1例,3例T2WI序列伴不同程度高信号,T1WI序列均呈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9例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强化,延时扫描强化程度稍有增加,2例病灶强化不明显。病灶伴有盆腔积液8例,均未见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及MRI综合影像分析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1.
1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FNH的CT和MR表现,研究其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FNH的CT和MR中7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术前作出正确诊断。6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和轻度强化;术前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诊断为血管瘤。结论 FNH的CT和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多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葛湛  谢长浓  潘恒  吴永峻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31-3032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X线、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的X线平片、螺旋CT及MRI表现,其中12例子X线平片检查,11例子cT检查,5例予MRI检查。结果发生在软组织的pPNETs共8例,X线及cT表现为分界不清的等或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肿瘤破坏相邻骨质;MRI表现为软组织内边界不清的较大肿块,其内信号不均匀,相邻骨皮质及部分骨髓腔为软组织影替代;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发生在骨的pPNETs6例,X线及CT表现为范围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骨的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肿块,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pPNETs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有助于术前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分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及MRI影像检查资料,男5例,女2例,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后腹膜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肿块,呈轻中度强化,伴有周围组织的包埋,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在MRI上表现为腹膜后纤维化早期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度强化;腹膜后纤维化晚期呈稍长T1稍短T2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腹膜特发性纤维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可作为诊断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骨化性纤维瘤的CR、CT及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CR、CT及MRI表现,全部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非骨化纤维瘤发生在股骨8例,胫骨6例,腓骨与肱骨各2例,髂骨1例。CR及CT表现为囊状骨质缺损,边缘有硬化,内含软组织密度,无钙化。MRI表现为T1WI稍低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少部分T2WI为稍高信号,无软组织肿块。结论CR CT与MRI三者综合分析,对非骨化性纤维瘤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所见脑池出血发生机制、性质,对急性颅脑损伤愈后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及结果:840例急性脑外伤经CT扫描,71例脑池出血,占8.4%,共152处池平均2.14处池出血.分布在左右侧裂池,大脑纵裂、环池、四叠体池、桥小脑脚池、鞍上池、脚间池等。并对脑池出血与着力部位、范围、颅内合并症进行了分析。结论:脑池出血为外伤剪应力作用所致,最易友生在脑子周围颞极.脑室诸池出血是脑干重笃损伤表现,愈合不佳。如果不合并脑干损伤,或继友伤不严重,仅有脑池出血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胼胝体损伤的CT和MRI表现,评价CT和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胼胝体损伤CT和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CT和MRI检查。结果 16例胼胝体损伤中,5例位于体部,5例位于压部,5例累及体部和压部,1例位于膝部;常规MRI上表现为T2WI均为高信号,T1WI为低、等或略低信号,弥散加权像(DWI)对胼胝体损伤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高于常规T2WI,极易发现病灶且均表现为高信号。CT检查胼胝体区未见异常密度。12例还合并颅内多处挫伤和血肿。结论胼胝体损伤少见,CT检查难以发现,MRI是最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胼胝体损伤大多数合并颅内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4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 提高对DFSP磁共振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本文为描述性研究。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22年6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确诊的14例DFSP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 分析DFSP磁共振影像特征情况, 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等序列影像特征。结果 14例DFSP患者中, 男9例、女5例, 年龄21~58(43.8±12.2)岁。14例均为单发, 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肿块, 最大长径21~160(57.1±37.0)mm, 平均体积大小为57.1 mm×40.4 mm×28.4 mm。DFSP平扫T1WI信号与肌肉相仿, T2WI高信号, 6例病灶内可见少量线状低信号分隔, 3例DWI呈明显高信号, 10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4例呈不均匀强化, 内可见斑片低强化区域。6例病灶内T2WI压脂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1例肿块内可见流空血管影。1例肿块内可见出血信号, T1WI平扫呈高信号。14例病灶局限在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内, 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及预后,防止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10例均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其中6例为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症,4例为酮症高血糖症。②临床表现;7例为突发起病并以一侧肢体为主的持续性舞蹈样运动,3例为发作性口角抽动伴单肢不自主舞动起病。症状均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肌力均为5级,肌张力均正常。③影像学表现: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丘脑的高密度影像,内囊未受累,并在1个月左右减弱或消失;磁共振(MRI) T_1像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在持续数月后信号减低,T_2则表现为稍低信号或病灶部位区域中心混杂信号而周边高信号,边界清晰,无明显水肿征象。④本组患者均给予氟哌啶醇及氯硝安定等药物治疗并控制血糖,症状均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结合特定部位的变化性磁共振成像及肢体舞蹈样动作可以做出诊断。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王晶  孙阳  白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86-87
目的 描述脉络膜转移癌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脉络膜转移癌病例,其中4例行CT扫描检查,10例均行MRI检查.结果 CT扫描显示眼球后部呈偏平状,密度不均的略高密度肿块,中度异常对比强化.MRI检查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低信号(与玻璃体相比),较大的肿瘤伴有视网膜脱离.结论 CT和MRI对脉络膜转移癌等眼球内病变均可作出定位、定性的影像学诊断.MRI对脉络膜转移癌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