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附子为温里祛寒常用药,多用于阴盛阳衰之寒证和亡阳危候及寒湿痹痛者。笔者临证体会到附子补火助阳功用能化气布津、舒筋除痹和祛邪外达,运用恰当每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6.
7.
1 头皮麻木案 刘某,男,42岁,工人,1992年3月26日诊。右侧头皮麻木5年余。5年前一次起床后发觉右侧头皮绕耳上前部麻木,以后逐渐加重,甚则感皮肤发厚,触觉减退,治疗半年仍未取效。刻诊: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右侧头皮触觉明显减退,有梅花针刺激痕迹、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肾阳虚弱,寒客脉络。治宜温经解表,通络解肌。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9g,细辛6g,炮附子15g,桂枝15g,葛根12g。每日1 相似文献
8.
<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专为少阴病而设。笔者用于治疗某些杂病,颇感应手。现举例如下。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彭某,男,52岁。1993年3月2日初诊。心悸胸闷1年余,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西医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平时心率在43~52次/min之间,曾用舒喘灵、阿托品治疗,取效一时,停药则病发。来诊前因受凉而病情加重。诊时见心悸 相似文献
9.
10.
11.
例1、咽肿吕某,男,36岁。1958年3月12日就诊。咽喉肿痛25天,似有物阻于咽,但吞咽食物无阻。背部畏寒,心烦闷不安。舌微青紫,苔白腻。检查: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色淡红,未见脓点。诊为阳虚寒凝咽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以温命门,潜浮阳。药用:炮附子(先煎)、桂枝、茯苓、白术、防风、大枣、桔梗各15克,麻黄5克,北细辛、干姜各6克,肉桂3克。2剂。咽部诸症减轻,上方去干姜,加甘草10克,服药半月而愈。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刘昭坤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12(4):24-25
《金匮要略》中大黄附子汤乃张仲景为寒疝里实证所设。笔者就其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阴寒积聚于胃肠诸症,疗效满意,今举验案3则,以供同道参考。1.寒实腹痛案谢某,男,35岁,1993年12月4日初诊。自述午饭因贪食生冷,遂致腹痛,绕脐而作,按... 相似文献
15.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功擅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近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病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背部恶寒证王某,女,35岁,1996年4月10日初诊...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举隅沈建民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该方为治少阴病兼证而设,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笔者临证应用该方加味治疗多种疾病,临床颇效,兹举例如下。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张某,男,54岁,1996年10月初诊。胸闷、心悸反复发作2年余... 相似文献
18.
19.
20.
附子理中丸出自《阎氏小儿方论》,主治中焦寒盛,腹痛,身痛,四肢厥逆,拘急者。笔者临证将本方改为汤剂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多涎王某,男,3岁。2010-03-20初诊。患儿出生后因羊水吸入性肺炎,予抗生素治疗15 d,病愈后出现口角流涎,因患儿年龄较小,家长认为属正常现象,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