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5,(9):1244-1245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结合三棱针刺血治疗痰瘀阻滞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痰瘀阻滞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三棱针刺血后结合五味消毒饮口服,对照组20例给予异维A酸胶丸口服配合维A酸霜外用。观察治疗后有效率、显效率及皮损积分比较情况。结果:五味消毒饮加减结合三棱针刺血治疗痰瘀阻滞型痤疮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且对患者皮损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结合三棱针刺血可有效治疗痰瘀阻滞型痤疮,缩短疗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40-1541
乳腺小叶增生为中青年妇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乳房胀痛、有肿块,触之疼痛明显,随经期周期性发作或加重,甚者有癌变的可能,严重影响着中青年妇女的身心健康。我们2004年3月始拟制乳癖消合剂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气滞痰瘀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凌展翅 《陕西中医》2003,24(11):983-984
目的 :观察活血祛瘀、化痰散结类中药配伍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 ,方法 :采用自拟消癖汤 (柴胡、橘红、薏苡仁、浙贝、夏枯草、蜈蚣、皂角刺、鸡血藤、山慈菇、白芥子、生牡蛎、三棱、莪术 )治疗乳腺增生病 1 2 0例 ,结果痊愈 64例 ,显效 40例 ,好转 1 0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 95 %。提示本病虽以肾虚、冲任失调为本 ,气滞痰凝血瘀为标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 ,很多时候痰瘀成为主要矛盾 ,消癖汤有活血祛瘀 ,化痰散结之功 ,故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
痰瘀同治法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痰浊、瘀血都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而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脏腑器官,导致各种疾病,故又属致病因素。古有“百病多痰”、“久病多瘀”之说。唐容川《血证论》中有“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语。痰瘀互结所致病证甚多,痰瘀同治为临床常用之法。现将临床应用痰瘀同治法的体会简介如下。1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良性肥大,是以排尿因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男性老年人常见病,属中医癃闭范畴。关于本病之成因,多责之于肾气专职虚及下焦湿热。然据笔者临床观察,本病痰瘀互结者亦颇常见。年高之…  相似文献   

5.
<正>组成:山慈菇15g,制南星15g,象贝15g,海浮石(先煎)15g,苍术10g,香附10g,生牡蛎(先煎)30g,夏枯草15g,水蛭10g,三棱15g,刘寄奴15g,穿山甲(颗粒型分吞)1包。功能:化痰软坚消癥。主治: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阻滞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半小时以上),分早晚服。方解:化痰软坚消癥汤方中山慈菇、制南星燥湿涤痰软坚;生牡蛎、海浮石、象贝化痰软坚;苍术、香附燥湿健脾、理气行滞;夏枯草散郁结;三棱破气消癥;刘寄奴活血行气;水蛭破瘀散结;穿山甲性善走窜通络攻坚。诸药共奏化痰软坚、消癥之功,治痰湿阻滞胞络之顽疾,临诊用本方随证辨证加减多得奇效。  相似文献   

6.
药物组成与制法:将当归、桂枝、僵蚕、赤芍、香橼、陈皮、元胡、川楝子、淫羊藿、菟丝子、昆布、海藻、三棱入麻油内煎熬至药枯,去渣滤净,加入黄丹,搅勾,熬至滴水成珠,再加入乳香、没药、麝香搅与为膏,半月后可用。用法:将膏药烘热贴于肿块或疼痛部位。7~10天换药1次,1~3月为1疗程。属气郁痰凝型,配合内服逍遥散加金铃子,属淤痰凝结型,配合内服逍遥散加丹参、海藻、三棱、肉苁蓉。治疗5~6月复查,结果:痊愈36例,显效60例,好转4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3%.  相似文献   

7.
五倍子外敷消肿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倍子外敷治疗多种肿块,鲜有人知,我在随主任中医师谷铭三老中医学习期间,经他传授,方知本品还有散结破瘀止痛之效。以此外用治疗乳核、体表肿块、无名肿块以及骨关节滑囊炎等,效果颇著,现简介如下。制用法:取五倍子研成细面备用。用时根据患部之大小,先取适量之高粮米面(玉米细面亦可),兑水搅匀再加热,然后不断搅动,呈稀粥糊状,取下待温后调入五倍子面成稠粥状(两者比  相似文献   

8.
肿块多由人体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侵,气滞血凝,化津为痰,痰、邪、瘀互为因果,胶结不解而致.然而各种肿块的性质不同,瘀、邪、痰及脏腑机能各有偏盛,故临床治疗时应有不同的方药.  相似文献   

9.
范新生 《陕西中医》2000,21(7):335-336
<正> 1 以理立法,以法统方,辩证用药,要有侧重。乳癖的产生乃肝郁及脾,肝脾两伤,脾失健运,蕴湿生痰,痰瘀互结,阻痹乳络,冲任失调,乳房失养所致。肝郁气滞为病之始,痰凝血瘀为病之甚,瘀凝成块,久不消散为病之终,冲任失调贯穿始终,故笔者在治疗上一般不离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调理冲任四种治法,但常有所侧重。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史、疼痛和肿块的程度等因素辨证施治,既照顾一般,又突出重点,适当加入理气活血化瘀药,对促进肿块及纤维吸收,消除疼痛和肿块均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彭坚认为痰瘀互结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主要病机,主要由气滞、痰凝、血瘀互结形成“痰瘀互结”。其主张治疗时顾护正气的治本之道,结合运用化痰消瘀、软坚散结之法使其标本兼顾,化瘀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陈静蕊  李恩庆 《新中医》2009,(4):104-105
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组织上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表现为右胁下肿块、胁痛。中医学并无原发性肝癌病名,多将其归属于肝积、黄疽、臌胀、瘸瘕、积聚等范畴。且多认为恶性肿瘤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虚者为五脏气血不足,实者多为痰、毒、瘀。笔者结合历代文献及对本病的认识,认为痰可致瘀,渐成痰瘀互结,化生肿瘤,痰之本在肾,且原发性肝癌多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久病及。肾,耗伤肾精,故应从痰、肾的角度来论之。  相似文献   

12.
张燕  韩姣静 《新中医》2015,47(10):167-168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影像表现特点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中医证候分为肝郁痰凝证(90例)、冲任失调证(20例)、痰瘀互结证(1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比较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患者超声影像表现特点(肿块形态、肿块边界、后方回声、微小钙化与否及血流丰富程度)。结果: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痰瘀互结证肿块不规则比例分别为86.67%、95.00%、90.00%,各证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痰瘀互结证超声二维声像主要表现为肿块毛刺(分别占68.89%、75.00%、90.00%)、后方回声衰减(分别占77.78%、75.00%、60.00%),各证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痰凝证患者彩超显示丰富血流占44.44%,冲任失调证丰富血流占55.00%,痰瘀互结证丰富血流占90.00%;痰瘀互结证丰富血流比例明显高于肝郁痰凝证(P<0.05)。结论:乳腺癌肿块血流丰富程度与中医证候分布密切相关,痰瘀互结证多血流丰富。  相似文献   

13.
1 资生消瘤饮 组 成:生黄芪30 g,熟地黄15 g,三棱10 g,莪术10 g,藤梨根30 g,壁虎10 g,红豆杉5 g,红景天10 g,半枝莲30 g,炙甘草3 g. 功 效:补益脾肾,祛瘀解毒. 主 治:胃癌(脾肾不足、毒瘀阻络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 解:方中黄芪、熟地黄共为君药.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养阴,生精填髓,二药相伍,益气健脾、填精补肾.三棱、莪术、藤梨根为臣药.三棱、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二者为常用药对,既善破血,又善调气,助力黄芪,有瘀者瘀可徐消,无瘀者行补药之滞以强补药之功;藤梨根酸涩凉,归胃、肾经,清热解毒、健胃除湿,与黄芪相伍,凉温相制,契合中焦胃热脾寒之寒热错杂病机.红景天、壁虎、红豆杉、半枝莲为佐药.红景天甘涩寒,益气健脾、活血通脉;壁虎咸寒,祛风通络、消癥解毒;红豆杉淡平,抗癌消炎排毒;半枝莲辛苦寒,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常与藤梨根相伍,用于消化道肿瘤疾病.炙甘草为使药,味甘性平,补脾益肺、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益脾肾、祛瘀解毒之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夏菇消瘿散治疗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内分泌科、名中医工作室诊断为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的门诊及住院患者80例,从中随机抽取1/2数量设为对照组(40例),仅给予基础治疗(健康教育、忌碘饮食、心情舒畅),另外1/2数量设为夏菇消瘿散治疗组(40例),予基础治疗+夏菇消瘿散(150 ml每日2次,口服),8周后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等。结果夏菇消瘿散不会引起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的变化,安全性好。8周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夏菇消瘿散口服能缩小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结节大小(P 0. 05)。结论夏菇消瘿散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大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服药依从性高,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熊广  谢纬  曲敬来 《河南中医》2020,40(8):1195-1197
肺痿总以气阴两虚,痰瘀痹阻不通为基本病机。曲敬来教授将肺痿分为3型论治:阴虚肺燥型,以益气养阴,润肺生津,清泻肺热为治则,常用补中益气汤、沙参麦冬汤,燥热津伤重者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气虚血瘀型,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为治则,常用方为温胆汤或涤痰汤加减;气虚痰瘀型,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则,常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适当加用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填精,以达"治肺不离于肺,不止于肺"之效。瘀血贯穿肺痿始终,单用活血化瘀之品力量不足,多用破血逐瘀药物如水蛭、穿山甲、三棱、莪术等。曲教授认为,肺痿早期病机为痰、瘀、虚,常采用化纤饮治疗。  相似文献   

16.
周滢  张胜  陈西平  谭圣琰 《北京中医》2010,(11):836-837
邓中甲教授认为,以中药治疗疑难杂病时,应该重点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突出中药药对在中药方剂的重要作用;每一药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相药物配伍。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复杂,气血痰瘀阻滞是根本因素,因此临床上辨证论治得当,用药精当,效果一定较好。邓师在肿瘤病临床上常用白芥子配浙贝、三棱配莪术、海蛤壳配瓦楞子、夏枯草配连翘、海藻配昆布等药对,主要就是针对造成肿瘤之气血痰瘀之阻滞进行配伍论治。  相似文献   

17.
消瘰丸《医学心悟》中治疗瘰疬的代表方剂,本方药味不多,但配伍精当,力专效著,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敌结之功,对痰火郁结,痰湿内聚,痰瘀结块所致的一些病症有一定疗效。现举数案于后。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赵坤教授诊治儿童难治性哮喘的经验,认为该病反复发作,症情复杂,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痰瘀互结于肺形成窠囊,久病阳气耗损,肾阳不足。故肺有窠囊,肾阳衰惫是本病的病机实质,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治疗以虚实为纲,注重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提出“破窠囊,补肾阳”的治疗基本法则,组方善用破痰化瘀之青皮、葶苈子、三棱、莪术,以化痰破瘀,疏通肺中经络,促进阳气的输布,补肾阳之附子、鹿茸、阳起石温补肾阳,治病求本,使痰瘀生化无源。通过该法临床治疗儿童难治性哮喘疗效显著。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9.
周滢  张胜  陈西平  谭圣琰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36-837
邓中甲教授认为,以中药治疗疑难杂病时,应该重点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突出中药药对在中药方剂的重要作用:每一药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相药物配伍.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复杂,气血痰瘀阻滞是根本因素,因此临床上辨证论治得当,用药精当,效果一定较好.邓师在肿瘤病临床上常用白芥子配浙贝、三棱配莪术、海蛤壳配瓦楞子、夏枯草配连翘、海藻配昆布等药对,主要就是针对造成肿瘤之气血痰瘀之阻滞进行配伍论治.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疾病患者大多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内外邪合而伤人,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气血津液正常运行,气滞津停血阻,久致痰瘀互结之证;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痰"和"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尤其是中晚期阶段往往是痰瘀相互胶结、顽固难化,治疗十分棘手。故从痰瘀互结证形成的病因病机,表现疼痛、麻木、肿块结节等临床共性,杂合寒、热、湿等邪而成的临床个性,辨证论治要点以及相对应的治疗策略等方面探讨痰瘀互结证在风湿性疾病中的运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