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碳酸锂纠正何杰金氏病患者由放疗所致的中性白细胞减少。 69例何杰金氏病患者参与了试验。33例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在整个放疗期间每日口服碳酸锂900mg,持续1~7周;对照组为25例。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对比主要根据预后的症状和治疗的规模。其余11例在相同的治疗方案下,于联合治疗中断之间给予碳酸锂。在放疗的每一个阶段,以及应用碳酸锂前、后对所有病人的外周血液的中性白细胞绝对含量进行评价。结果:在放疗各阶段,治疗组19例患者外周血液的平均中性白细胞含量为53.6%。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联用导致白细胞改变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种精神科药物联用伴发的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及比值的改变,分析其临床特征及产生机制。方法:通过对78例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外周血WBC的变化,分析不同种类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与白细胞变化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氯氮平与碳酸锂联用WBC有所上升,中性粒细胞的比值(N)有所下降,与其它药物联用,有的WBC、N下降明显,有的WBC、N改变幅度不大。结论:精神科药物的联用,所引起的外周血中粒细胞的变化,应及早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各种抗精神病药对血液系统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常见有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等。通过我院14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现象,分析常用抗精神病药对患者白细胞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6月1日至2004年8月1日入住北京回龙观医院,并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43例,其中141例使用过抗精神病药物。他们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前血象全部正常,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每月常规检查1次血白细胞。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的患者共24例,男:女=11:13,年龄36 ̄72岁,在我院的住院…  相似文献   

4.
通过7例白细胞减少症和7例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碳酸锂每日0.8g 4周内,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和粒细胞数变化的观察,发现14例患者服锂后白、粒细胞数均有增高,停锂后逐渐下降。特别在白细胞减少症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血浆锂浓度在安全范围。证实碳酸锂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安全有效药物,建议临床推广使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碳酸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月来本院住院治疗的46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加碳酸锂或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危险性评估表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患者入组时和治疗2周、4周时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碳酸锂联合治疗组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对患者冲动攻击行为起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患者,可加用碳酸锂来降低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碳酸锂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对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时,采用碳酸锂治疗患者32例,观察碳酸锂治疗前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粒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使用碳酸锂治疗,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粒细胞数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改善后行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口服碳酸锂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碳酸锂治疗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疗效可靠,可作为这类患者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前期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促进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治疗的规范化、合理化,特别是为提高基层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河北省39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门诊或住院双相障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21份,回收有效问卷519份,有效回收率为99.6%。397例(76.5%)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分别为丙戊酸钠、碳酸锂和丙戊酸镁;455例(87.7%)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排前5位的分别为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和阿立哌唑;89例(17.1%)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3.0%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154例(29.7%)患者接受苯二氮类药物治疗,47例(9.1%)患者辅以抗胆碱药物治疗,27例(5.2%)患者辅以β受体阻滞药治疗。双相障碍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428例(82.5%)患者联合2种以上精神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且抗抑郁药使用以联合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为主。住院患者心境稳定剂的使用与门诊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戊酸钠的使用频率低于门诊患者,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的使用频率高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门诊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要的方式;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比例较高,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抗抑郁药的使用以联合用药为主;心境稳定剂在住院与门诊的选择有所不同,且抗抑郁药门诊使用比例较高。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总体符合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的推荐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样调查本院2003年6月50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共涉及423例患者24种治疗方案,其中单用1种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方案有7种246例(58.15%),联用2种抗精神病药的有15种173例(40.90%),联用3种抗精神病药的有1种2例(0.47%)。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居前5位的依次为:氯氮平、氯氮平 碳酸锂、氯氮平 舒必利、氯丙嗪和利培酮。抗精神病药使用率占前5位的是氯氮平(51.9%)、利培酮(19.29%)、舒必利(17.12%)、氯丙嗪(15.35%)和奋乃静(9.05%)。结论 本院单用1种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方案占主导地位,氯氮平的使用率为第1位。  相似文献   

9.
陈清心 《海峡药学》2016,(5):192-193
肿瘤患者需要使用化疗药物治疗,而化疗药物的最大副作用之一是骨髓抑制,从而引起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几率,进而推延下一个化疗进程,影响抗肿瘤疗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主要刺激粒细胞系造血,促进髓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调节中性粒细胞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成熟;并驱使中性粒细胞释至血流,使外周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临床上常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因肿瘤化疗药物使用引发的白细胞减少症,可以明显缩短白细胞升高的时间,效率高于一般的升白药.本文就1例肺小细胞癌患者化疗前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安全性问题及不良反应做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30):4205-4207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类基本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住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类基本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1 34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症状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 345例患者中,用药过程中发生白细胞持续减少的患者有205例,占15.24%。其中,60岁以上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达54.15%;联合用药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有57例,占联合用药总例数的20.14%,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的发生率(13.93%),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一代抗精神病药致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63.36%,显著高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发生率(3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3.0×109~3.9×109L-1的有113例,占白细胞减少总例数的54.63%,与其他白细胞计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无不适主诉及明显临床症状,且经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或痊愈。结论:抗精神病药类基本药物致老年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且联合用药及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更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相关的白细胞减少虽可治愈,但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故应在服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1例29岁男性患者因克罗恩病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00 mg静脉滴注,首次给药后第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6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39×109/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计数138×109/L。第2次给药后25 d患者肢体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紫色瘀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7×109/L,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计数10×109/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间断输血,但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美罗培南、氢化可的松、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司坦唑醇、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更昔洛韦等治疗。约2个月后复查:白细胞计数2.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2×109/L,红细胞计数2.51×1012/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计数24×109/L。患者出院,继续环孢素治疗。次日患者出现发热,7 d后双上肢、背部散在出现紫红色瘀点。患者再次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5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80×109/L,红细胞计数2.45×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计数56×109/L。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尽管全力救治,但患者终因重度贫血(血红蛋白降至38 g/L)、重症感染、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鲁德明等报道32例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在服原药物的同时,口服碳酸锂0.75g/d,使白细胞上升明显.其中10例与利血生合并维生素 B_4 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表明碳酸锂升白细胞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由此证明碳酸锂有显著的升白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氯氮平所致粒细胞缺乏症合并中毒性肝炎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凯  徐文英 《中国药事》2002,16(9):574-574,573
氯氮平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其有效的抗精神病症状作用和极少的锥体外系副反应被誉为精神病治疗史上的一大飞跃 ,故使用频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氯氮平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心血管系统等严重副反应时有报道。现报道一例服用氯氮平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合并中毒性肝炎病例 ,对其发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患者 ,女性 ,2 3岁 ,1997年 5月 2 6日入院 ,住院号 :10 4 16 ,入院诊断 :分裂样精神病 ,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初以氯丙嗪联合电休克治疗 ,2 0天后因疗效不理想而改用氯氮平治疗 ,开始剂量 2 5mg每日三次 ,2 0天后增至 12 5mg每日三…  相似文献   

14.
32例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在继服原药物同时,口服碳酸锂0.75g/d,升白细胞效果明显,未见不良反应。其中10例与利血生合并维生素B_4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表明碳酸锂升白细胞效果明显优于利血生合并维生素B_4,再次证实了碳酸锂有显著的升白细胞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奥氮平 ( olanzapine)是为减少氯氮平血液学毒性而开发出的一种抗精神病新药。粒细胞缺乏 (中性粒细胞 <0 .5× 1 0 9L- 1 )是氯氮平的一种副作用 ,其发生率约为 1 %。尽管奥氮平与氯氮平的结构相似 ,但尚未见奥氮平致粒细胞缺乏的报道 ,并且对氯氮平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 <1 .5× 1 0 9L- 1 )和粒细胞缺乏的精神病患者 ,一般主张改用奥氮平治疗。然而用氯氮平后再用奥氮平可能延长粒细胞减少发生。本文报道奥氮平致粒细胞缺乏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各 1例。例 1为 2 7岁男性 ,患有 6年精神分裂症史 ,曾多次用氯氮平和奥氮平治疗。因再次精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6日60岁以上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情况及用药记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使用抗精神病药的431例患者中,单一用药355例,联合用药76例,药物使用频率前5位的是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奋乃静。结论: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且药物剂量相对较低,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1例54岁男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受甲钴胺、艾地苯醌、辅酶Q10等治疗, 治疗1周后因患者双上肢无力, 胸闷、憋气等无明显改善, 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及维生素E胶丸。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第10天, 患者出现头颈部出汗增多, 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7×109/L, 中性粒细胞0.25, 中性粒细胞计数0.4×109/L, 考虑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可能与依达拉奉有关。停用该药, 其他药物继续应用, 同时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 μg皮下注射1次。2 d后复查, 白细胞计数9.6×109/L, 中性粒细胞0.72, 中性粒细胞计数6.9×109/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碳酸锂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肝功能的影响.HT5"H方法 对10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给予碳酸锂与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抽血进行肝功能指标ALT和AST的检测.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4周后肝功能出现明显异常.结论 碳酸锂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可引起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32):4468-4471
目的:为抗精神病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2006年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既往药物调查的数据库以及2012年11个地级市39家精神卫生机构药物调查的数据中提取的共5 0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抗精神病药治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年份增加,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频率下降(P<0.05),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上升(P<0.01);2002、2006、2012年门诊与住院患者长效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普遍较低,3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抗精神病药单一及联合治疗的门诊患者所占比例3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份增加,抗精神病药单一治疗的住院患者比例下降,联合治疗的住院患者比例上升(χ2=18.682,P<0.01)。结论:2002-2012年间,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逐渐取代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成为河北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导药物,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住院患者比例升高,此现象与国内外防治指南规定有偏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救治的89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水平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抑制促进中性粒细胞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