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云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2-13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在人院后测定心肌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动态观察,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心肌酶显著升高(P〈0.01);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98例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占81.7%),主要表现为心室复极异常、心律失常及类心梗样改变。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异常心电图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心电图死亡率,以室性心律失常及类心梗样改变死亡率最高。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异常提示有心肌损害,常系脑心综合征所致,两者的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BNP与脑出血时间、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不伴有高血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1周内(急性期)进行BNP检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并对患者做GCS评分。其中12例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者分别在入院24小时内和1周时各检测1次。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B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发病1周时的BNP水平低于发病24小时内(P0.05),而GC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出血(LH)者、基底节、丘脑出血者及GCS评分≤8分者BNP水平分别低于中量出血(MH)者、小量出血(SH)者、脑叶出血者及GCS8分者(P0.05,P0.01)。结论: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BNP水平显著降低;血BNP值与出血部位、出血时间、出血量及病情严重程度(GCS评分)均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廖惠贞  刘志云 《吉林医学》2013,(20):3998-399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并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血清心肌酶谱水平与不同神经功能损坏程度、出血量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出血组患者的AST、LDH、CK与CK-MB水平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体而言,脑神经功能受损重度组的心肌酶谱水平要显著高于中度、轻度组(P<0.05),而大量出血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也显著高于小量出血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钟有安  肖开敏  钟良  刘丽 《微创医学》2013,8(1):36-37,75
目的 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90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按手术时间分为3组,A组为超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6 h;B组为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在6~12 h之间;C组为延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生在>12 h.比较3组术后再出血情况、死亡率、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失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及病死率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B组比C组高(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两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出血量≤50 mL的患者以6~12 h为最佳手术时间窗;而>50 mL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超早期微创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肌酶谱与心电图的变化常可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并可作为判定预后的参考。我们对36例脑出血患者,在出血后3(内进行心肌酶谱与心电图的检测/以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36例中,男22例,女】4例,年龄45~80岁平均67.2岁。有意识障碍者20例。6例出血量>60ml。既往均无心脏、肝脏等疾病。另选36名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无。c脏、肝脏疾病,年龄48~78岁,平均66.3岁。l.2检测项目与方法脑出血组:发病后3d内做12导联心电图,取空腹静脉血sml;对照组同时采取空腹静脉血sml。使用香港贝克曼C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  相似文献   

6.
孟宜良  宣海仙  金杨 《浙江医学》2004,26(3):177-178,208
目的了解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脑出血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20名.脑出血患者分别在起病后第1、3、7、14d时采集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清NSE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血清NSE均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NSE含量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NSE含量与出血部位无关(P>0.05),与预后有关(P<0.001).结论测定血清NSE含量,可以了解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李杰伟 《广西医学》2008,30(5):666-66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QT离散度与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79例脑出血、79例脑梗死患者和6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QT离散度、心肌酶,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患者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QTd值均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11.043、9.373,P<0.01),但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QT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AST、LDH、CK)均高于对照组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出血组AST、LDH、CK亦高于脑梗死组(P<0.01),但脑出血组CK-MB与脑梗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44,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QT离散度、心肌酶有显著变化,二者的监测有利于脑卒中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的全面评价,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分析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磷酸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测,并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脑血管病组血清AST,LDH,CK,CK-MB,α-HBDH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上述水平无差异(P>0.05);有意识障碍改变与无意识障碍改变的患者组间比较血清心肌酶谱出现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疾病情况及程度有明确关系,监测心肌酶谱对判断其病变程度,预后及预知心脏受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于发病7 d内检测112例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与46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脑出血(ICH)组与脑梗死(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P<0.05),ICH组与CI组的血清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颞叶损害组的心肌酶谱高于无颞叶损害组(P<0.05),死亡组心肌酶谱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ACVD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酶谱改变,检测其血清心肌酶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患者甘露醇降颅压的量化公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监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水平,研究降颅压效果与甘露醇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从而推断甘露醇使用的个体剂量.方法 无创监测72例脑出血患者每日颅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的有效用量关系.再将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 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出血比幕下出血的降颅压效果好.结论 可以将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最高颅压,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代入公式计算患者所需的甘露醇总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院住院就诊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对不同出血量患者的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好转组和无好转组的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血清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脑出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量出血组高于小量出血组,无好转组高于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后心肌酶升高组明显高于心肌酶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脑出血量有关,两者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80例对照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及比较;应用CT测定出血体积并于发病1个月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10天较其他时间明显下降,仍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其浓度与出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且S-100B蛋白含量随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S-100B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早期敏感的检测指标,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将S-100B蛋白测定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和估计预后的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方法 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用药后2组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ECHIⅡ)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心率和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呼吸抑制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静后再出血、脑梗死及脑疝形成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48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增高,APECHIⅡ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出血患者能够更好地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患者用药期间呼吸更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别为45、20例,健康老年人2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TRAIL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早、后期血清sTRAIL分别为(115.94±35.25)、(101.90±16.14)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时患者血清sTRAIL浓度与梗死面积有关。结论s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是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杨蕊 《河北医学》2014,(3):423-42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90例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水平。同时根据脑梗死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观察组组间心肌酶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AST、CK、LDH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各项心肌酶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05),随着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意识障碍组患者各项心肌酶指标均较无意识障碍组显著增高(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增加,心肌酶指标可作为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脑出血患者急性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急诊10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125~250ml,每4~8h静脉滴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胃酸抑制剂防治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除了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外,加用天麻素6ml/d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危重情况进行APACHEⅡ临床评分,对治疗前后脑出血的量、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7d后,APACHEⅡ评分为20.6±6.8、23.8±6.6,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同一组在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亦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出血量在治疗7d后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同组之间比较,治疗后的出血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p〈0.05)。研究组共病亡6人,对照组病亡5人,治疗组发生各类并发症为8人,对照组7人,主要为脑疝和肺部感染,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病人,早期使用天麻素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急性脑出血病人早期使用天麻素不增加脑血肿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差别化降压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出血量〈30ml为小出血量,出血量I〉30ml为大出血量;对观察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1h先静脉降压,使收缩压达到140-160mmHg(1mmHg=0.133kPa);将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早期控制在≥180mmHg,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的总显效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P〈0.05);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在治疗3d时血肿体积增大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时,观察组小出血量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出血量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提高小出血量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但对大出血量患者无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彭建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10-111,13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I临床特征及CT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在发病就诊时的血压、意识状态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59.6%为男性,40.4%为女性。出血比例最大的为幕上脑实质出血,占72.2%(143/198);与存活患者的出血量比较,死亡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较多(P〈0.05)。与三组的死亡患者比较,存活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就诊时的意识状态均为昏迷。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出血量、血压及就诊时患者的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翟安林  袁淼  苟志勇  肖文峰  王帆 《四川医学》2013,(10):1544-1546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随即分为两组(A、B两组),A组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颞中回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随访半年至1年,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A组患者中生存30例、死亡(GOS分级Ⅰ级)0例、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3例、重残(GOS分级Ⅲ级)3例、中残(GOS分级Ⅳ级)15例、良好(GOS分级Ⅴ级)9例;B组患者中生存29例、死亡(GOS分级Ⅰ级)1例、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3例、重残(GOS分级Ⅲ级)3例、中残(GOS分级Ⅳ级)20例、良好(GOS分级Ⅴ级)3例.结论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首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