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方法与管理。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230-55)min,所有患者均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结论冠状动脉吻合期间,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冠脉血流量,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对142例冠心病行OPCABG术的病人,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监测ECG,SPO2,IBP,CVP,ETCO2,用血管活性药物对心率与血压进行调控。结果142例病人有133例完成了OPCABG术,9例在CPB辅助下完成了手术,本组无麻醉死亡病例。结论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加上术中适当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心率与血压进行调控是OPCABG术非常实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001年11月-2002年3月,连续对16例病人行OPCABG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及中心静脉压(CVP),有心梗病史,左室射血分数(EF)<0.40,留置Swan-Ganz导管进行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14例(2例病人前降支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16例,回旋支14例,对角支8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MPAP,PAWP及CVP升高,较诱导后差异显,心排指数(CI)及MAP较诱导后下降显,而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诱导后无明显变化。结论:OPCABG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而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较小,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off-Pump)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可能性及麻醉处理。方法:我院自1996年-2000年完成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0例,从避免增加心肌氧耗和减少心肌氧供二方面来调控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旁路移植支数平均2.36支,有1例手术死亡。文本诱导期发生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术中搬动心脏,循环代偿失调,改体外循环1例。手术临结束心室颤动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结论:只要选择恰当、麻醉管理细致周密,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在我国逐步兴起。我院2002年8月-2005年8月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有效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44例均在全麻ECC下行急诊CABG。用膜式氧合器,非搏动灌注,流量2.2~2.6L/(min.m2),灌注压力维持在60~80mmHg。采用浅低温ECC技术,ECC中Hct0.23~0.27。阻断升主动脉后间断灌注4:1温血停搏液。18例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结果 ECC平均时间(118.7±30.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9.2±20.6)min。平均辅助时间(44.4±17.5)min。39例开放升主动脉时自动复跳;5例开放后室颤,经lOWS除颤后复跳。本组未见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温血心肌保护液灌注有利于术中保护心肌,浅低温和改良超滤技术可提高疗效,合理的ECC管理是急诊CABG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非体外循环条件下实施搭桥术和传统的在体外循环条件实施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创伤小、手术简化、费用低的需要,而且远期效果远远优于PTCA,虽然体外循环技术已日益完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1],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我科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20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成OPCABG组(n=60例)和CCABG组(n=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死亡1例(P〉0.05)。结论 OPCABG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10.
26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避免体外循环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和损害。方法 :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6例。术中应用心包内填塞纱垫 ,网眼纱布包裹心脏牵引等方法暴露病变血管 ,心脏表面局部固定器固定病变血管吻合部位 ,采用左乳内动脉和 /或大隐静脉共搭桥 73根 ,平均 2 9根 /人。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70min ,ICU监护治疗时间 1 5d ,住院时间 3W ,其中 2 2例患者未输血 ,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 :OPCAB安全、有效、经济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多根旁路移植术,移植旁路数目为2-5根,平均3.3根。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少,恢复快。1例78岁危重患者于术后第16天并发感染、急性肾衰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4个月,均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行的,且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索二者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及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全血粘度(C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CI),血小板聚集率(PC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上述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8小时,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均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1天上述参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由于术中不应用体外循环,避免了因血液稀释和血液成分破坏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且在减少输血及血血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申 《沈阳部队医药》2007,20(4):274-27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目前已成为常规的心脏外科手术之一[1]。传统的体外循环下CABG(on-pumpCABG,CCABG)提供了无血的手术视野,静止的吻合条件,能够良好显露全部目标血管,使术者可以从容地完成心肌的再血管化。但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低温  相似文献   

16.
宋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98-198
本文报告了本院收治的2例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值术(CABG)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01-90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在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10例,现将麻醉处理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手术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3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搭桥3.2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90%患者术后4-8h拔除气管内插管,48%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避免体外循环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和损害。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8旁路移植术26例。术中应用心包内填塞纱垫,网眼纱布包裹心脏牵引等方法暴露病变血管,心脏表面局部固一器固定病变血管吻合部位,采用左乳内动脉和/或大隐静脉共搭桥73根,平均2.9极/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0min,ICU监护治疗时间15天,住院时间3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